APP下载

韩国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V+X来”习得情况调查及教学对策

2022-08-31马子千彭爽

东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趋向补语偏误

马子千,彭爽

一、引言

趋向补语表示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作为汉语独有的句法成分,使用频率在包含各类补语的句子中处于首位,但由于其复杂性,韩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常常出现偏误,是韩国学习者习得汉语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参照《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及《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546~566)后确定研究范围,选择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共7个)作为本文的重点考察对象(详见表1):

表1 复合趋向补语及示例

二、韩国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X来”习得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文参考《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以及国际中文教育普遍使用的《发展汉语》系列教材后设计了一套测试问卷,考察不同水平韩国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习得情况,以回收的问卷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进行检验,分析习得过程中的难点,得出自然习得顺序,并与教材中该语法项目的出现顺序和使用频率进行对比,检验学习者习得顺序与教材编排顺序是否一致,从而对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教学策略和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二)调查对象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的韩国学习者,根据HSK等级和学习时间等信息将被试分为三种水平:

1.初级水平:学习者HSK水平在三级以下,学习汉语半年左右。

2.中级水平:学习者HSK水平为三级或四级,学习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两年之间。

3.高级水平:学习者HSK水平为五级或六级,学习汉语时间在一年以上。

本次共发放问卷57份,经整理回收有效问卷54份,无效问卷3份。其中初级14份,中级16份,高级24份。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文选择7个复合趋向补语“V+X来”作为调查内容:

表2 复合趋向补语具体意义分化

1.三种水平韩国学习者习得顺序

从习得顺序的角度来看,一个语法项目的使用正确率越高,说明这个语法项目越容易习得,学习者习得更早;从习得情况的角度来看,一个语法项目的使用正确率越高,说明学习者对于这个语法项目的习得情况越好。因此,在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后,把不同水平学习者的正确率相加,得到三种水平的韩国学习者的习得顺序(“〉”读作“先于”):

初级:C7④〉C2①〉C6①〉C7③〉C7①〉C3〉C1③〉C2②,C4①〉C1①,C5〉C4②,C6②〉C2③〉C 6④〉C2④,C6③〉C2⑤,C7②〉C1②

中级:C2①〉C7④〉C6①〉C7①〉C7②〉C5〉C1③,C3〉C1①,C4①,C4②,C7③〉C2②〉C2④〉C2③,C2⑤,C6②〉C1②,C6④〉C6③

高级:C7④〉C2③,C6①〉C7①〉C2①,C7②,C7③〉C6③〉C4①,C2④〉C3〉C4②〉C2⑤〉C5〉C 1③〉C2②,C6②〉C1①〉C6④〉C1②

各义项的习得正确率进行排序并相加后则得到综合习得顺序,并用数字来表示顺序的先后,可以得出韩国学习者对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总体习得顺序(→表示习得顺序):

C7④→C2①→C6①→C7①→C7③→C3→C4①→C7②→C2③→C5→C1③→C4②→C2②→C2④→C1①→C6③→C6②→C2⑤→C6④→C1②。

2.复合趋向补语“X来”习得情况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不同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有所不同,因此习得情况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按规律由低向高依次提升,同一份调查问卷中的三种水平的韩国学习者习得正确率和所反映出的习得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出的数据才是有效的。为验证数据的科学性,本文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交叉表卡方检验X²=36.000,p=0.009,p值小于0.05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回收的调查问卷中不同水平韩国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所得出的习得顺序是合理的。

3.复合趋向补语“V+X来”习得顺序的等级相关性分析

虽然不同水平学习者的习得顺序大体上保持一致,但仍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文进一步将所得数据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表3 等级相关系数

分析结果表明,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23,初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582,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620。根据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水平在0.01置信水平上时,相关性是显著的,三个等级的韩国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顺序高度相关,存在很明显的一致性。

4.三种水平韩国学习者习得情况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样本聚类的分析方法,以习得正确率作为变量数据,采用组间联接的方法,度量标准为平方Euclidean距离区间,然后将分析结果生成欧几里得矩阵和树状图。

(1)初级水平韩国学习者习得情况聚类分析

观察图1的聚类结果可以发现,C6①,C7③,C7①间的距离较小,聚成一类;C2①和C7④距离接近聚成一类。以此类推将所有变量划分为6类:

图1 初级水平韩国学习者聚类分析树状图

1.C6①、C7③、C7①

2.C2①、C7④

3.C2②、C4①、C1③、C4②、C6②、C1①、C5

4.C3

5.C2④、C6③、C2③、C6④

6.C2⑤、C7②、C1②

(2)中级水平韩国学习者习得情况聚类分析

观察图2的聚类结果可以发现,C4②至C5等7个变量间距离较小,首先聚成一类;C7②单独形成一类。以此类推将所有变量划分为6类:

图2 中级水平韩国学习者聚类分析树状图

1.C4②、C7③、C1①、C4①、C1③、C3、C5

2.C7②

3.C1②、C6④、C2⑤、C6②、C2③、C2②、C2④

4.C6③

5.C2①、C7④、C6①

6.C7①

(3)高级水平韩国学习者习得情况聚类分析

观察图3的聚类结果可以发现,C7②至C7①等4个变量间距离较小,首先聚成一类;C2③、C6①和C7④聚成一类。以此类推将所有变量划分为5类:

图3 高级水平韩国 学习者聚类分析树状图

1.C7②、C7③、C2①、C7①

2.C2③、C6①、C7④

3.C2②、C6②、C1①、C1③

4.C2⑤、C4②、C5、C2④、C4①、C3、C6③

5.C1②、C6④

本文对聚类分析后所生成的树状图进行观察,发现在初级和高级两个水平中,C7③、C7①之间和C1①、C1③之间的距离始终较小,较早聚集成类;C3和C6③虽然在初级和中级中单独成类,但所处阶段相同并最终在高级水平学习者的聚类过程中聚集成类;C2②和C6②在所有三种水平的聚类过程中距离较近,稍晚聚集在一起。本文根据以上聚类分析的结果以及上文得到的习得顺序,划分并总结出韩国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大致的习得阶段:

表4 三种水平韩国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V+X来”习得阶段

第三阶段 C3 C7② C6③ C4① C2④ C3第四阶段 C2② C4① C1③ C4② C5 C1③ C3 C1① C4② C2⑤ C5第五阶段 C6② C1① C5 C4① C4② C7③ C1③ C2② C6② C1①第六阶段 C2④ C6③ C2③ C6④ C2② C2④ C2③C2⑤C6② C1② C6④C6④ C1②

三、韩国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偏误类型

经过整理问卷数据,发现韩国学习者在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的偏误:结构上的偏误、语义上的偏误、语用上的偏误。

(一)结构偏误

1.错序

多数韩国学习者由于套用母语语法结构,将动词+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构视为一个整体动词,在实际使用时将二者合并后加上宾语,例如:

(2)小猫跳上来床了。

(3)小猫跳上床来了。

2.遗漏

由于韩语里没有补语结构,一般使用动词和其他成分来表达趋向意义,因此韩国学习者往往将复合趋向补语结构当成动词,直接作为谓语成分使用,例如:

(4)老师进来教室。

除了遗漏动词之外,遗漏复合趋向补语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复合趋向补语本身形式和意义比较复杂,在教学中也安排在简单趋向补语之后,学习者在掌握了简单趋向补语后接触复合趋向补语,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很容易将两者混淆,例如:

(5)天渐渐暗来了。

学习者本来想要表达的句子是“天渐渐暗下来了”,此处“暗下来”翻译成韩语对应的结构是“”,直译成汉语对应的趋向补语是“来”,因此在表达时会出现“天渐渐暗来了”这样的偏误。

(二)语义偏误

1.立足点偏误

韩国学习者在习得复合趋向补语时还经常出现立足点偏误,主要原因在于对“来”“去”两词掌握得不够熟练。“来”“去”在汉语里分别表示不同的趋向意义,分别表示靠近或离开立足点,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在不同的语境和句子中需要考虑说话人的立足点来选择合适的趋向补语。在本文的问卷中设计了干扰项,以便考察学习者能否正确使用“X来”和“X去”。例如:

(6)我在门外,看见他从房间里跑出去了。(出来,立足点在门外)

(7)有只小狗冲我们跑过去了。(过来,立足点是说话人)

2.引申义偏误

除表示空间位移的基础意义外,复合趋向补语还有表示状态和结果的引申义,非空间位移词+V来的不同引申义是动词和趋向补语共同作用的结果[2](56~61)。在本次调查中除了一些固定搭配(如“想起来”),所有三个等级的韩国学习者对于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义掌握都不太理想,偏误出现频率很高,相比之下对于基本义的掌握明显好于对引申义的掌握。

(8)这道题很简单,我很快就回答下来了。

(9)最近事情太多了,我有点忙不下去了。

(三)语用偏误

韩国学习者使用汉语表达时往往会出现语用上的错误。韩语通过使用动词或是在动词前添加副词来表达趋向意义,而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含义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和宾语的位置关系也要依据其他句法成分而定,对于母语中没有补语系统的韩国学习者来说很难理解和使用,在偏误发生时也难以自主察觉主动纠正,例如:

(10)他昨天睡得很晚,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起来。

四、影响韩国学习者习得的因素

(一)汉语的复杂性

汉语是一种灵活复杂的语言,同时汉字数量庞大,所表达的意义十分丰富,语法体系自成一派,和韩语存在很大的差距,正因为汉语具有许多独特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法,因此对韩国学习者来说习得难度很大。例如:

除此之外,复合趋向补语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形态变化灵活,“来/去”与其他趋向动词组成复合趋向补语时宾语可能有4种位置:复合趋向补语之后(买回来一些菜)、复合趋向补语之中(买回一些菜来)、动词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买了一些菜回来)、动词前“把”之后(把菜买回来)[3](40~45)。

(二)母语负迁移

语言迁移是人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的一种普遍策略,这种策略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习者利用母语进行语言知识的迁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们习得目的语;另一方面,学习者(尤其是成年学习者)在接触某种目的语之前,已经在母语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及语言习惯,因此即使学习者有意识地极力避免母语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仍然会不自觉地将母语中的语言概念和思维方式挪用到目的语上,方便自己理解目的语中相应的语法概念和运用目的语,但这种迁移往往会产生偏误。

因此韩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性地将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规律,随后将他们认为意思一样的词语或语法进行简单的翻译和替换。例如:

在以上三个例子中,汉语和韩语的表达方式十分类似,但在语序上存在较大差别,韩语属于黏着语,语法意义的变化体现在词尾形态的丰富变化上,韩语的词可以划分为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冠词、副词、叹词八类。韩语与汉语词具有显著差别的地方是,同样的词根或词干在搭配不同形式的词尾时,所具有的句法功能也会发生改变。韩语中宾语位于动词前面,即S+O+V语序。主语和宾语需要通过后缀来区别。句法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定语、状语五种。这五种句法成分中,主语、谓语、宾语被称为主要成分,定语和状语合称为附属成分。韩国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常常忘记拆分复合趋向补语结构和错误放置宾语的位置,比如上文例句中的“大家都鼓起掌来”,韩国学习者将“起来”看做一个完整的词而写成“大家都鼓掌起来”,以及“人太多了,我刚刚进来不”或“老师走进来教室了”的表达,都是因为学习者将汉语简单地翻译成韩语的语序导致的。韩语中大多数的复合趋向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都是具有动词词性。虽然复合趋向补语“V+X来”在韩语里可以找到相应的动词形式,但在韩语中,这些表达趋向意义的动词结构是可以通用的,韩语的这些特点都使韩国学习者在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时候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偏误。

(三)教师和教材的影响

教师对知识点掌握得透彻与否对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对立足点的区别、某些含义相近的义项该如何区分、宾语位置等问题具有透彻的理解。如果教师对韩语有所了解,就能够更直观地解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帮助学习者克服母语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合适的教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汉语。参与本次调查的学习者均使用《发展汉语》系列教材,该套教材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辅助教学,并非为韩国学习者专门编写的教材,因此存在针对性不足,使用起来需要进行二次翻译的问题。

五、对国际中文教学的启示

(一)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1.增加知识点的复现

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对学习者的习得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考察韩国学习者使用的教材中对复合趋向补语“V+X来”这一语法项目的编排是否合理,本文将该语法项目在教材中的出现顺序及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并使用S PSS软件进行等级相关分析。

在置信度为0.05时,自然习得顺序和教材的编排顺序二者呈现显著相关;之后再将自然习得顺序与教材中语法项目的出现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置信度为0.05时相关系数为0.054,相差不大,相关性基本显著。

以上数据表明,自然习得顺序和教材的编排顺序呈现显著相关,在教材中越早出现的义项,学习者越早习得,因此教材的编排顺序与韩国学生的自然习得顺序相对一致,教材的编排比较合理;随后又将自然习得顺序与教材出现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基本显著,可知出现频率与习得顺序较为一致,语法项目在教材中出现频率越高,复现越频繁,学习者习得的情况越好。

2.细化对义项的划分

复合趋向补语作为汉语独特的语法结构,不仅结构灵活多变,而且具有基本义和丰富的引申义,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义和引申义的出现频率不相上下,学习者需要掌握这两大类意义才能纯熟地使用汉语来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对语义进行细致分类来帮助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项目,应该在教材里更细致、系统地进行分类和讲解。

3.强化具有针对性的练习

尽管在课文和题干中的复现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熟悉和掌握这一语法项目,但针对性练习的作用是简单复现所不能替代的。针对性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对语法点进行巩固,使用频率越高,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就越好。恰当的练习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发现自己的偏误并及时修正。

(二)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一,遵循习得规律,循序渐进。教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和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将语言点的讲授顺序调试到适合学习者自然习得规律的顺序。同时根据学习者对语言点的认知难度和能力水平,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第二,加强汉韩对比,预测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两种语言,教师可以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影响,同时利用正迁移来帮助习得汉语。在对比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掌握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可以针对学习者出现的各种偏误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适合韩国学习者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韩国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对比分析,教师可以预测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提前做好准备来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点。

第三,避免学习者回避使用。回避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常用策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限定使用”的方式进行操练,比如选择、填空,给出关键词写句子这些题型来对复合趋向补语进行复练,通过这种限定使用的办法改善回避情况。

最后,局部教学和整体教学并重。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习者虽然可以正确使用复合趋向补语“V+X来”,也可以处理好与宾语的位置关系,但是句子整体却不符合汉语表达的规律和语言逻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着眼于每节课的语言点,更要着眼整体,培养学习者正确的语感与整体观念,更准确地用汉语表达。

猜你喜欢

趋向补语偏误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