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耳穴,防病治病好帮手

2022-08-2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夏秋玉

保健医苑 2022年8期
关键词:性疾病耳穴脏腑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夏秋玉

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部位。耳穴疗法就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方式,刺激耳穴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医著中早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灵枢·五邪》篇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灵枢·厥病》篇记载:“耳聋无闻,取耳中。”唐代《千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的记载。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耳穴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其在耳郭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与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等。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耳穴通过多条途径如神经系统、经络、体液等与内脏和肢体在多个层次上联系起来,各脏腑组织在耳郭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当人体内脏或躯体出现疾病时,往往会在耳郭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或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耳穴的刺激方法主要有针刺、埋针、放血、贴压、磁疗、按摩等。

“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现代医家将耳穴诊断分为望诊、触诊及电测法,诊断之要在于视、压、探、辨,其诊断手段包括耳郭视诊、耳穴触诊、耳穴电探测、压痛、耳穴染色、耳穴目光反射和耳穴示波等多种方法。通过观察耳郭穴位上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来辅助诊断疾病与鉴别诊断疾病,其理论依据是中医的内外相关论。

耳穴疗法适用于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同时,还具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耳穴疗法对以上疾病多为辅助治疗,如患有上述疾病,建议在常规诊治的基础上配合或辅助耳穴疗法。

耳穴选穴应根据具体情况,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互用。选穴时要掌握耳穴的共性和特性,用穴要少而精。常用的取穴方法有:依据中医辨证取穴法,相应取穴法,按经络学说取穴法,仿体取穴法,米式取穴法,特定取穴法,标本轻重缓急法,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取穴法,时间治疗法等。

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压丸法压丸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不良反应,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压丸所选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小米、绿豆、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且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长宽各为0.6 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常规消毒后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让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每次只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应用,每日自行按压3~5 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 秒,3~7 日更换1 次。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症宜用强刺激法。

毫针法毫针法是利用毫针针刺耳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患者一般采用坐位,针具选用26~30 号粗细的0.3~0.5 寸长的不锈钢针,选定耳穴作为针刺点(包括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所测得的敏感点)。针刺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进针时,医者左手拇食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均可。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 分,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 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留针期间,每隔10 分钟运针1 次。出针是一次治疗的结束动作,医者左手托住耳郭,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

埋针法埋针法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部,右手用镊子夹住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患侧耳郭,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 次,每次留针3~5 日,5 次为1 疗程。

进行耳穴疗法,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郭暴露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特殊,血液循环较差,容易感染,且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坏死、萎缩而致耳郭畸变,故应重视预防。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创面和炎症的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2.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3.对扭伤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应嘱其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4.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用耳针,孕妇怀孕期间也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5.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用耳针。

6.对年老体弱、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治疗前应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不宜行强刺激法,以防意外。

7.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性疾病耳穴脏腑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盆腔炎性疾病的危害及治疗
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
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
耳穴压豆功效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管遵信耳郭视诊诊断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