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LR-5类与LR-TIV-肝细胞癌病变强化包膜的比较研究

2022-08-24易建生梁贻篇许慧敏李孔香江求海吴其叶徐兆谋

海南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包膜数目门静脉

易建生,梁贻篇,许慧敏,李孔香,江求海,吴其叶,徐兆谋

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广东 阳西 529800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肿瘤致死病因[1],是目前少数几个不经过病理活检、依据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的恶性肿瘤之一[2]。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针对HCC高危人群CT/MRI检查和诊断标准化系统,在HCC的检查和诊疗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I-RADS规范了影像学HCC的诊断标准,将肯定的肝细胞癌(LR-5)病变诊断HCC的特异性提高至100%。当HCC侵犯静脉血管,在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形成癌栓,即进展为具有肿瘤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LR-TIV-HCC)。大血管侵犯一经证实,则患者基本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因此,对肿瘤血管浸润的预测在个性化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LI-RADS中,强化包膜是HCC的主要影像征象之一。本文重点探讨LI-RADSv2018分类中LR-5及LR-TIV-HCC患者病变强化包膜特征,旨在通过HCC强化包膜来预测肿瘤血管浸润,为LR-5类病变的个性化诊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行CT或MR增强扫描的5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标准:(1)有HCC高危因素,如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2)按LI-RADS评价标准,具有明确的HCC或HCC并静脉内癌栓的影像表现。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没有肝炎、肝硬化背景;(3)因先天性纤维化导致肝硬化者;(4)因血管疾病导致肝硬化者;(5)经过各种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者。依据LI-RADSv2018分类标准将55例患者分为LR-5组2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4.9±13.8)岁;LR-TIV-HCC组3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例,平均(58.6±9.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西人医伦[2018]1号)。

1.2 影像检查方法 依据LI-RADSv2018[3]技术规范要求进行CT或MRI检查,扫描范围从肝顶至肝下缘。(1)CT扫描: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前禁食4~5 h,检测前20 min饮水500 mL,常规平扫后,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320 mg/mL碘氟醇对比剂80~100 mL,依次行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期扫描。(2)MRI扫描:使用GE Brivo MR355 1.5T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上腹部扫描,扫描序列为横轴位T1WI同反相位、DWI、T2WI、T2WI抑脂以及冠状位FIASTA。平扫之后行动态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钆特酸葡胺注射液,用量0.2 mmol/kg,注射速率为3.5 mL/s,注射对比剂前扫蒙片,注射对比剂后采集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

1.3 .1 图像判别 由两名经过LI-RADS培训的高年资医师依据LI-RADSv2018[3]诊断标准对55例患者病变进行评价并分类为LR-5和LR-TIV-HCC两组,根据两组患者病变强化包膜特征,记录完整强化包膜、无强化包膜或强化不完整包膜情况,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病变大小、数目。

1.3 .2 图像判别标准及参数 LI-RADSv2018将强化包膜定义为CT或MRI门静脉期、延时期或过渡期病变周边光滑的环形强化,包膜完全包绕病变的判别为完整,不完全包绕病变的判别为不完整,没有明确包膜则判别为无包膜。肿瘤血管浸润表现为明确的静脉内癌栓,是指动脉期所见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或下腔静脉内异常强化的软组织影,门静脉期、延时期或过渡期呈低强化充盈缺损。病变数目分为单发与多发,病变≥2个为多发,如病变多发并累及一个或多个肝叶,数目不能确定为弥漫。病变大小以最大长径表示,多发病灶仅测量最大主病灶,弥漫性病变不计算大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病变强化包膜比较 22例LR-5类病变中共有16例有完整强化包膜(图1),包膜发生率为72.73%,无或不完整强化包膜6例,占27.27%。22例中单发16例,完整强化包膜13例,包膜发生率为81.3%;多发6例,强化包膜3例,包膜发生率为50.0%。LR-TIV-HCC 33例,均为无强化包膜或强化包膜不完整,其中15例无明确强化包膜,占45.45%,18例包膜不完整(图2),占54.55%。LR-5类病变强化包膜比率较大,LR-TIV-HCC完整强化包膜为0,均为无或包膜不完整,LR-5与LR-TI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P=0.001<0.05),见表1。

图1 同一患者MRI增强,具有完整强化包膜的LR-5类病变(白箭头)

图2 同一患者MRI及3个月后CT增强HCC病变突破包膜,肝中静脉、下腔静脉癌栓,LR-TIV

表1 两组患者病变强化包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病变大小和数目比较 LR-5与LR-TIV-HCC组患者的病变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单发与多发病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在单发无强化包膜LR-5病例中,有两例病变巨大,长径分别为18.5 cm与19.1 cm,无明确强化包膜,大部分位于肝轮廓之外(图3)。

图3 同一患者CT增强,外生性HCC,LR-5,一年后复查,进展为LR-TIV

表2 两组患者病变数目、大小比较[±s,例(%)]

表2 两组患者病变数目、大小比较[±s,例(%)]

组别LR-5组LR-TIV-HCC组t/χ2值P值例数22 33单发16(72.73)10(30.30)多发6(27.27)23(69.70)病变大小(cm)7.5±6.1 10.7±4.3-1.88 0.068 9.53 0.002病变数目

3 讨论

HCC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容易侵犯血管,包括微血管侵犯(MVI)和大血管(门静脉及肝静脉、下腔静脉)侵犯,二者是血管侵犯的两个发展阶段。在大血管侵犯中,以门静脉癌栓发生率最高,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4%~62.2%[4-5]。HCC血管侵犯是影响术后复发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大血管侵犯,CT和MR增强扫描是诊断HCC及静脉癌栓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由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旨在规范HCC高危人群CT/MRI检查和诊断标准化系统,2018年,ACR对LI-RADSv2017作了更新并发布了LI-RADSv2018。在2017、2018版LI-RADS系统中,强化的包膜为HCC的主要征象,LR-5与LR-TIV-HCC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伴有静脉内癌栓。

在肝脏的病理检查中发现,影像学上的肿瘤包膜由纤维成分、小血管和/或少许的肝实质组成[6]。KIM等[7]研究认为,肿瘤包膜可能阻挡肿瘤向周围侵犯,在病理上包膜缺失部分可见肝癌细胞呈置换性生长,癌细胞索与正常肝细胞索直接相连,同时肿瘤血窦与正常肝血窦直接相连,肿瘤在小肝静脉或门静脉内形成微血管栓子,很容易造成术后肿瘤的复发,肿瘤包膜完整预示肿瘤被限制在肿瘤结节内。刘杨安等[8]通过术后病理及随访,对无包膜和有包膜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肿瘤包膜的肝癌比有包膜肝癌更易发生血管侵犯,分化程度更低,术后复发率更高,总生存率更差;无肿瘤包膜的肝癌1年、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62.6%、34.2%与82.4%、53.6%,显著低于有包膜肝癌的91.0%、78.0%与97.3%、88.9%。因此,通过无创的影像学方法观察肿瘤强化包膜对肿瘤血管浸润进行预测,有利于肿瘤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有研究认为,通过增强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包膜等情况,可以对MVI进行预测,肿瘤越大、数目越多,MVI可能性越大;肿瘤边缘不光整、无明显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发生MVI的概率越大[9-10]。以往对肿瘤包膜与MVI的影像学研究表明,如果HCC有完整包膜,微血管侵犯较少;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HCC,肿瘤较易累及周围小肝静脉及门静脉形成微血管栓子,血管侵犯的比例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的肿瘤[11-14]。WANG等[15]回顾性分析了469例HCC患者,发现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是预测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也有少数研究认为肿瘤假包膜与微血管侵犯之间不具有相关性[16],假包膜并非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屏障,相反,纤维包膜的血管经常被癌细胞侵犯,合并假包膜的肝细胞癌恶性潜能较高[17]。因此,对于肿瘤包膜与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LI-RADS分类中LR-5与LR-TIV-HCC强化包膜的发生率及完整性,研究结果显示,LR-5类病变强化包膜发生率较高,占72.7%,LR-TIV-HCC均无包膜或无完整强化包膜,两组病变强化包膜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强化包膜对肿瘤血管浸润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无强化包膜或无完整强化包膜的LR-5类病变,以及有完整强化包膜的LR-5类病变如突破包膜,较易形成静脉癌栓,进展为LR-TIV,这与以往大多数对MVI的研究基本一致。另外还发现,外生性LR-5类病变一般无明显强化包膜,可以向肝外生长很大,但却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才可能侵犯血管。

本研究还发现,在LI-RADSv2018分类中,与LR-5类比较,LR-TIV-HCC多发病变例数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病变数目越多,LR-TIV发生率越高。本研究未发现LR-5与LR-TIV-HCC与病变平均大小有明显差异,与以往的有些研究[13]相一致,是否可以间接提示无强化包膜的肿瘤即使较小,也有可能发生血管浸润,较大肿瘤如果有完整包膜,也不易发生血管浸润,当然这也可能与LR-TIV-HCC类弥漫病例较多、病变大小不能确定、导致样本量不足有关。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LR-5类与LR-TIVHCC病变强化包膜、大小、数目缺乏动态的观察,这也因为LR-5类肿瘤一旦确认,就多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干预,从而很难有动态观察的数据。

猜你喜欢

包膜数目门静脉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移火柴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牧场里的马
探索法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