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与良性肿瘤不同放射诊断方法的比较分析

2022-08-24帖琳朱小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肿物影像学检出率

帖琳,朱小军

1.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实训中心,甘肃张掖 734000;2.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门诊外科,甘肃张掖 734000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统计学数据显示,肺癌是导致男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导致女性死亡的恶性肿瘤排行中居于第二,仅次于乳腺癌[1]。肺癌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已经是中晚期,影响患者生存率和预后[2]。CT、X线等放射诊断方法是肺部肿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但二者之间的诊断价值临床一直有所争论。为比较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使用不同放射诊断方法诊断价值,本研究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至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进行肺部肿物检查的患者278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至本院进行肺部肿物检查患者278例进行临床研究,男156例,女122例;年龄35~70岁,平均(52.37±7.29)岁;肿物最大径0.5~1.7 cm,平均(1.12±0.43)cm。本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并予以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定肿物性质者;年龄≥18岁者;无放射检查禁忌证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未最终确诊者;孕妇或者备孕期间女性;年龄<18岁者;病历资料不完善者;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胸部X线检查及CT检查。

X线检查:设备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射线照相系统为R-500DR射线照相系统,管电流保持28~32 mA,电压维持在60~70 kV。检查部位为胸部常规X线检查部位。

CT检查:CT机型号为DiscoveryCT750HD(GE公司生产),电流为90~95 mA,电压维持在150 kV,层厚距离设置为10 mm,螺纹螺距设置为2 mm,扫描部位为肺尖至肺底。患者取平卧位,嘱患者屏住呼吸后开始扫描。当扫描过程中发现病灶,则于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入泛影葡胺100 mL,采用薄层扫描方式再次对病变部位进行增强扫描,静脉60 s,动脉期30 s,延迟扫描3 min。将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

所有检查结果请两位资深放射科医生进行阅片,写出检查报告。对有争议的结果请两位医师协商一致后写下结论。

1.4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观察X线和CT检查诊断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检出率[3]。确诊为肺癌患者比较不同肺癌部位、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类的检出率。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方式诊断方法对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

278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最终119例确诊为肺癌。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2%、93.08%、90.68%、92.50%,均高于X线检查的61.34%、67.30%、58.40%、6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3。

表1 X线对肺癌的诊断效能Table 1 Diagnostic efficacy of X-ray for lung cancer

表2 CT对肺癌的诊断效能Table 2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T for lung cancer

表3 不同方式诊断方法对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 for lung cancer(%)

2.2 不同诊断方式对患者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比较

对278例患者进行肺部扫描后,CT检查出的存在毛刺或锯齿状、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影像学特征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放射诊断方法对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诊断方式对患者影像学特征检出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imaging features of patients by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n(%)]

2.3 不同诊断方式对不同部位和组织病理学分类的肺癌患者检出率比较

在不同部位中,CT对周围型肺癌肺癌的检出率为51.26%,高于X线(3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央型肺癌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类的肺癌中,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为73.95%,高于X线(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小细胞肺癌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诊断方式对不同部位和组织病理学分类的肺癌患者检出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s by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n(%)]

3 讨论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长度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4]。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50年来,其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发病率均明显升高[5]。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未明确,且尚无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对吸烟、职业暴露及电离辐射等高危人群,主张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6]。

由于肺癌的临床症状与疾病分期、分型、生长部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出现咳嗽、咳痰、出汗等不典型症状,非常容易被忽略[7]。相当大的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甚至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预后不佳[8]。对肺癌的诊断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目前,虽然病理学检查是肺部肿物确诊的金标准,但穿刺是有创检查,不仅会对患者带来损伤,同时也可能导致肺气肿、出血等并发症,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9]。由于肺的外部有肋骨保护,超声等检查也不适用于肺部检查,影像学检查就成为临床最常用手段。X线、CT、MRI均为有效、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MRI虽然检查效果最准确,但价格昂贵,无法在筛查阶段普及应用于临床。X线和CT就成为患者首选的检查方式,但二者对肺癌和肺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效果,临床仍然有所争议[10]。

X线是一种频率极高,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11]。因为人体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当X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后,有不同程度的被吸收量,将未被吸收的光进行显像处理后在胶片上就会由不同强弱的荧光作用,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所得到的图像为X线影像[12]。X线诊断中应用X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光作用、荧光作用。因为肺部组织中含有大量气体,X线影像图上会显示出黑色地带。如果肺组织有肿物,肿物对X线的吸收度与常规的肺组织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就会从影像上表现出来,以此观察肿物的大小、位置、周边情况,进而对其性质进行判定[13]。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γ射线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共同对机体某一部分进行断层扫描,对多密度物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14]。CT扫描后,该层面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再从光电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计算机地处理后重建图像[15]。CT克服了X线片会出现影像重叠的问题;相邻的器官组织密度差异不足则无法形成对比图像的问题,及软组织器官显影效果不良的问题[16],为临床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更加明确病变部位的解剖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增强扫描,即为患者注入对比剂,使图像更为清晰,对病变部位给予进一步详细观察[17]。

为观察CT和X线对肺部肿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院对278例肺部肿物患者进行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发现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2%、93.08%、90.68%、92.50%,均高于X线检查的61.34%、67.30%、58.40%、69.93%,可见在肺癌诊断方面,CT的诊断效能优于X线检查(χ2=26.353、33.275、32.930、26.380,P<0.05)。从对肿物的影像学特征检查来看,CT检查出的存在毛刺或锯齿状、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影像学特征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χ2=4.200、4.557、5.251,P<0.05)。两种放射诊断方法对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检出率相似,说明CT检查能够更好地观察出肿物特性,尤其是对毛刺或锯齿状肿物的显示,这是肺癌的特征性表现,为后续诊断结果的判定提供依据。CT检查所得成片的清晰度更好,避免了X线所出现的影像重叠等问题。在对不同部位、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检查中,CT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为51.26%,高于X线的32.77%(χ2=8.327,P<0.05);非小细胞肺癌检出率为73.95%,高于X线的52.10%(χ2=12.188,P<0.05)。说明CT对于周围型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准确率更高,更好地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出现。卢宝玉[18]将80例疑似肺癌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使用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1.3%,高于使用C线检查的对照组患者(74.1%),认为CT检查的准确率更高,与本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本研究不仅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还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分型的肺癌的诊断准确率,研究更为深入。

综上所述,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CT检查的优势更为明显。这种优势表现在对肿物的检出率上和对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中。但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到,CT对人体的辐射要远高于X线,患者经济负担也更大,因此要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进行不需要的检查,对必须进行CT检查患者应该提前做好工作,避免误诊和漏诊情况。

猜你喜欢

肿物影像学检出率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