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土楼》选段《月朗星稀》中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探究

2022-08-17

文化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闽西石柱咏叹调

谢 军

一、歌剧《土楼》的创作背景

福建省首部原创歌剧《土楼》是一部具有福建及闽西地区地域性民俗文化特征的民族歌剧。该剧由吴苏宁编剧、莫凡作曲,歌唱家王庆爽、孙砾、莫华伦等担任主演。该剧一共有两幕,以闽西客家土楼为主要叙事背景,以“母爱”为主题,讲述了清末民初土楼人下南洋、保卫故土的故事。剧中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展现了客家人团结友善、艰苦朴素、重情重义的精神。该剧中包含客家民俗场景、客家传统服饰、客家语言、客家特色饮食(如闽西八大干特产)等客家元素,多元化地展现了闽西地区独特的客家文化。在音乐上采用大量的闽西音乐素材,例如连城山歌、宁化、长汀的民歌等。客家山歌中蕴含着客家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与劳作生活方式。将土楼所代表的民间意蕴写入歌剧作品中,是对这种乡土风情的另一种符号解读,而这个符号背后,象征的是闽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一面——沿海文化所具有的向外延伸、拓展以及对故土的依恋形成的互为一体的情愫[1]。

二、咏叹调《月朗星稀》作品分析

(一)咏叹调《月朗星稀》歌曲背景

咏叹调《月朗星稀》出现在歌剧《土楼》的第二幕,是主人公云花的独唱曲。云花是一位生活在土楼里的年轻客家阿妈,她的丈夫阿山和兄弟阿水下南洋谋生,留下她独自抚养着亲生儿子石柱和阿水的儿子石头。歌曲《月朗星稀》描述了云花第二次“舍子”时痛苦纠结的心境。这位年轻的客家阿妈一共经历了两次“舍子”。第一次“舍子”是亲生儿子石柱和养子石头双双被土匪绑架,贪心的土匪索要天价赎金,但集全土楼人家之力只凑足救一个人的钱。在面对只能救一个孩子的局面时,云花选择先救下养子石头,石柱在途中不幸被流弹击中离世,云花失去了她的亲生儿子。第二次“舍子”是几年后,阿水从南洋归来,却带来云花丈夫阿山在下南洋途中遭遇风浪不幸落水身亡的消息,并且想将自己的亲身骨肉石头带走。来不及悲伤的云花再一次面临“舍子”。石头虽然不是云花的亲生儿子,但也是云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云花对他的关怀与石柱无异。在艰难的抉择中,胸怀大义的云花念及阿水与石头的骨肉之情,还是决定让石头回到阿水身边。此刻,不舍与悲痛充斥着云花的内心。她孤独地站在土楼上,望着月朗星稀的夜空,寂寞地表达着对丈夫阿山和儿子石柱的思念!她不知养子石头也离开之后,她将如何面对未来孤寂的生活?她为石头收拾好行李后,黯然神伤地唱起这首咏叹调《月朗星稀》。歌曲表达了云花对孩子的不舍,体现伟大的母爱与崇高的人间大爱。

(二)咏叹调《月朗星稀》曲式结构(见正谱)

该咏叹调可分为三部分(见表1)

表1 《月朗星稀》曲式结构分析表

前奏为歌曲奠定了忧伤的基调,渲染了黑夜中清冷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云花矛盾、失落的心情。第8小节起进入歌曲的A部分,该部分运用具有闽西客家山歌特色的D商调式与G羽调式。歌词“可是难以整理自己的心绪,千种滋味,万般情意”,直抒云花内心的痛苦与纠结。

第31小节至第48小节是咏叹调B部分。调式上转回D商调式。伴奏形式以柔和的琶音为主,音乐情绪相对A部较明朗、温暖。歌词“总是想起你们小哥俩儿在一起,那时候阿妈心里多么甜蜜”展现了云花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咏叹调C部分为第49小节至第82小节,是该咏叹调中层次最多也是最为精彩的部分。该段以三种不同的速度变化(86-96-106),三种不同的节拍轮换(3/4、4/4、2/4)和调式调性的多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丰富的层次递进让云花的人物角色更加饱满突出,加大了歌曲的戏剧张力。歌词中云花的两句反问——呼唤似的歌唱旋律,包含着她对丈夫阿山与儿子石柱的思念。

(三)咏叹调《月朗星稀》的创作特征

大量运用客家山歌的音乐素材,是该剧体现闽西地域性音乐特征的主要原因。歌剧中女主人公云花的音乐形象以《风吹竹叶》和福建宁化民歌的素材为主。《风吹竹叶》的旋律在歌曲中若隐若现,让听众能顺着音乐旋律“嗅”到浓郁的福建乡土气息。《风吹竹叶》的音乐特点是在旋律进行中强调羽(la)、商(re)两音以及润腔倚音的运用。《月朗星稀》的旋律框架建立在“商调式”和“羽调式”上,在旋律音程的进行中,较多地运用客家山歌中最常见的四度、五度的跳进进行方式,勾画出客家人热情、爽快、率真的性格,并运用了客家山歌中最常用的三度进行和二度级进来表现出南方音乐委婉、迂回的特征,特别是和四度五度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旋律的线条更加细腻、抒情、亲切动人[3]。歌曲中切分、附点节奏型的组合与句尾六处前倚音运用,让其更贴合客家山歌的节奏韵律。咏叹调中四种节拍替换交织(3/4、6/4、4/4、2/4),也符合闽西客家山歌节拍自由多变的特点。多方位地展现客家音乐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性特点。

三、《月朗星稀》的演唱探究

“诗言志,歌咏言”古人云唱歌就是有语调的说话。歌唱时,我们对咬字的要求是“字正腔圆”。合理安排好汉字中的字头、字腹、字尾是发音咬字的关键。

(一)歌词分析与演唱过程中的咬字

演唱中国作品,我们要遵循汉字发音中的十三辙韵律。押韵是中国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咏叹调《月朗星稀》中的句尾押韵字大多为十三辙中的“衣期辙”,以“i”母音为主,有“星稀”“神秘”“哭泣”“分离”等。我们在演唱时“i”母音的字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音色中的“亮”而导致音色出现直白的尖锐感。尤其是“i”的高音部分,唇齿间距离不宜过紧,要充分给予上额与舌面一定的空间,闭口开唱,归韵时声音始终在一个共鸣点上保持。

在咏叹调中还存在一些高音区上较难把握的字,例如“千种滋味”中的“味”字。“味”字在十三辙中属于“灰堆辙”(ei、uei),有“e”“i”两个韵母。“e”的开口状态相对“i”较大,时长也较长。在演唱“ei”时,上颚微微抬起,保持好舌面与上额的距离,最后收声归韵至“i”韵母。“阳间”的“间”字属于十三辙中的“言前辙”(an、ian、uan)。“间”的韵母发音较为复杂,是韵头(i)+韵腹(a)+韵尾(n)的组合。这个组合使口咽腔状态不利于开大,声音共鸣较弱。为了避免发音局限,演唱者在演唱时不能横着咬字,要尽量将口咽腔立起来,适当加入元音“u”的成分。声音的着力点位置保持在口腔中部,利于我们更好地咬字发声。

(二)合理运用汉字声调,增强歌词信息性传达

汉语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歌词词义的表达是歌曲内涵传递的一大重要途径。但在歌唱时因为歌曲旋律的限制,我们无法同说话一样把歌词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运用在歌唱中。因此,在歌唱的时候,我们要更加尊重词义的表达,旋律尽量要与词义达到一定的统一,避免“倒字”现象的出现。例如《月朗星稀》A段中的歌词“万般情意”的“情”字:“情”字在汉字声调中为阳平(二声),如果歌者用单音平声(一声)演唱 “情”字,难免让“万般情意”听起来有“万般轻易”之感,歌词大意就迥然不同了。所以在演唱时,我们不能忽略 “情”字对应的后附点音符,将“情谊”的词义与阳平字的特点结合,词义与旋律便达成了和谐统一。此外,歌曲中的叠词也有一定的咬字讲究。《月朗星稀》中有“依依”“深深”“生生”“死死”等叠词。当我们在演唱叠词句旋律的时候,也要遵循汉语叠词“前强后弱”的演唱规律,让演唱具有说话的语气,给予歌词最准确的词义表达。

(三)注重歌词句中的语气语调,结合旋律特征来表达

咏叹调《月朗星稀》的歌词是客家阿妈云花的内心独白,三段歌词句中体现云花不同层次的心境,包含多种类型的语气语调。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重歌词句中不同类型的语气语调,体验、揣摩句子中蕴含的情感,还要结合音乐特征、旋律走向来表达歌词句中的情感,从而让人物形象呈现得更为生动饱满。例如歌曲句子“柱儿啊,你在遥远的世界里,可安逸?”是一个典型的疑问句,表达云花对逝去的儿子石柱的深深思念与疼惜之情。句尾上趋的语调,具有疑问的语气,表现出疑问句的不稳定性。我们在演唱时要将上行旋律与疑问句上扬的语调相结合,将疑问句式演唱到位。此外,不能忽略“可安逸”之前的休止符停顿,重视休止符功能增强语气中的顿挫感。不仅能体现云花那轻微哽咽的人物状态,也让“可”字的“后半拍起唱”衔接有了一定的动力推进,疑问句式更为突出明显,人物语气和形象便更加贴合、生动。

(四)演唱中的艺术处理:情绪的把握和歌曲层次研究

要完整地诠释演唱好一首咏叹调,首先要做足案头工作:分析歌曲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心理,把握好人物的情感主线,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内涵。在《月朗星稀》中,我们从主人公情绪变化的角度将此唱段分为三个部分:矛盾不安——美好回忆——回到现实后的情感爆发。

第一部分的歌词与旋律呈现出矛盾不安的人物情感,歌词“依依难舍心爱的孩子,心儿在哭泣”为云花内心的独白,开门见山,点明心境。月色中孤单的云花望着月朗星稀的夜空,寂寞地诉说着她对孩子的思念与牵挂。演唱此乐句时语气娓娓道来,气息与声音的把握要有一定的控制力。此部分最后一句中节拍从4/4转变为6/4拍,句首字为语气助词“啊”,旋律一字多音,音高从a2翻转下行至d1,大幅度的快速下行音列仿佛是云花的叹息,表达出云花内心的不舍纠结和积累许久的痛苦,充满欲语还休的无力感。

第二部分是云花想起石头石柱儿时一同玩耍的甜蜜回忆。体现主人公云花充满母爱的柔软内心。伴奏织体多为琶音、八分音符连音线为主,旋律线条流畅,旋律氛围甜蜜温暖。表达了云花对石柱无限的思念以及对石头的关心和不舍。第一句“柱儿啊,阿妈思念你”中“啊”“你”两字的前倚音不可省略,前倚音使歌唱表达更具有说话的语气感,是云花用母亲的口吻向石柱表达着思念。在演唱该段时可运用似母爱般的较温柔轻声的感觉来唱,语气稍缓、线条连贯,音量不宜过大,声音位置可适当挂高。

第三部分层次鲜明、对比性较强,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云花从美好的回忆中落回残酷的现实——她即将面对石头也要离开的场景。此时乐曲调式发生变化,伴奏织体从轻松的琶音转变为沉重柱式和弦。乐句“可是这一切都随风飘去,随风飘去”,速度由快到慢,从较快的速度中逐渐累积情绪——逐渐拉宽旋律线条,直到歌词“伤心的回忆”的“忆”字在全音符高位置长音中出现,这是该部分的第一个小高潮;第二层紧接云花“呼唤丈夫阿山”“思念故儿石柱”“陈述养子石头也即将离去”的三句排比,将如同三个重锤直击云花的内心。在演唱该乐句时,我们要着重速度和层次的把控,将云花面对“丈夫阿山”(力度mf)、“故儿石柱”(力度f)和“养子石头”(力度mp)的三种情绪、三个速度、三种力度,给予恰当的层次对比。通过多维度处理来展现此乐句的戏剧张力,预示着主人公云花的情感蓄积直至最后情绪的爆发,逐渐将歌曲推向高潮。乐句“啊,你们带走了我的心”是全曲最高潮句,渐强直到f(强)的力度,展现人物情感最深刻的部分——此刻云花的情绪已经达到最高点。身为母亲,她内心的坚强和坚定的信念感被完全激发,积蓄在内心已久的话语终于得到抒发与释放!本曲结束句以强收的形式出现,其中的“分”“离”都处于f(强)力度记号的全音符高长音,尾字“离”在歌谱中应唱的坚定有力。在降B2音上的“离”字要闭口音开唱,给予声音一定的空间感与气息流动感,在强有力的爆发中结束全曲。

四、结语

《月朗星稀》是歌剧《土楼》中最重要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以闽西客家土楼为故事背景,该曲具有闽西客家音乐的风格,描述了主人公云花第二次“舍子”时的心情,刻画了一位客家阿妈淳朴善良、坚忍顽强的人物形象。讴歌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展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怀国爱乡、勇于奉献的品质精神。

猜你喜欢

闽西石柱咏叹调
石柱迷宫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蘑菇石柱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探索
欢迎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