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对心理安全问题的影响及缓释策略研究

2022-08-17王一朵马肖琬

文化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一朵 马肖琬 邵 雪

数据显示,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但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今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增长劳动力仍然在1500万人左右,今年的高校毕业生909万人,达到新高[1]。二是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国际疫情还在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也比较大,给今年的就业态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挑战[2]。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双重就业压力, 大部分学生对找到一份满意度较高的工作信心不足,由于信心感不强而导致的诸多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

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由于很多高校长时间封闭式管理,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产生了明显的心理安全问题。笔者在校期间通过了解和观察发现一些同学在封闭管理期间比平时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情绪。这对学生学业以及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成长,更影响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4]。这也得到了高校对于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作为高知群体,高校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学生更应该正确积极地面对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导致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活中使个人成长及身心健康得到更加全面、良好的发展。

一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产生心理安全问题的原因

我国大学生面对就业环境以及来自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而产生了诸多心理安全问题。结合研究问卷结果的形式,从社会、家庭、高校、大学生这四个方面,对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产生心理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阐释。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安全的影响

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这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2021年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部门岗位对人才要求较高,社会人才竞争激烈,面对岗位竞争仍有不良风气的出现,这说明就业竞争机制仍然不完善,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面对就业的不公平待遇存在担忧。受疫情影响,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对51.68%的学生就业去向有所改变,这也会使学生心理感到盲目与焦虑。很多大学生渴望尽早进入社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创造一片天地,但现实与自我认知产生了偏差,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容易受挫。部分学生缺乏人生规划与目标,很容易感到迷茫。所以,社会环境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家庭环境的因素

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使大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与人相处,也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挫折。而不适当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会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离异家庭的学生,容易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自卑敏感的心理[5]。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是 “00后”的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在父母的庇护下从小到大几乎没经历过挫折,很少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在面对就业竞争问题时,盲从父母或朋友的建议,部分家长对就业形势判断不准,使得学生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希望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就业压力和收入较好的工作已成为部分学生的双重心理压力。

(三)高校因素

对于刚成年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校园环境和校园风气是他们的直观感受,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良的学校风气使学生产生厌学、焦虑的情绪。因此,高校教育及文化环境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建设过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应国家号召,各大高校虽然为学生们搭建平台,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某些高校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功能,学生不会主动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尽如人意。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得不到有效心理疏导,这对校园安全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使得平台和人才形同虚设。从图1“你认为你目前最欠缺哪些因素”可以分析出为何大部分学生持一般的心态(见图2),67.11%的学生认为欠缺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57.05%的学生认为缺少专业知识,40.27%的学生认为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这说明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进行有效的普及[6]。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认知不够,这使得在面临就业方面不知所措、盲从且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无论是高校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积极、客观、导向型的建议,有效的交流和指导更能让他们在人生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决定,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勇往直前。

图1

图2

(四)自我认知因素

自我认知与定位的压力,是指大学生对自我认知模糊,不明确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因此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7]。由图1感到就业环境压力的原因来看,53.69%是来自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图4更能表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信心指数得出结论,大部分人处于一般的心态。两者结合,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明显表现出畏难情绪和对未知事物探索欲求知欲不高。39.6%和32.21%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缺少协调沟通能力和承受克服困难的压力,这说明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除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之外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因素[8]。

二 、大学生就业压力下应对心理健康安全问题的缓释策略

(一)发挥政府作用,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决定实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政府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扶持并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大城市也对应届毕业生给予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不仅要运用政府职能,全社会都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轻生事件频发,媒体网络也要正面报道并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才能在安全的氛围中成长,避免受过多负面新闻的影响,导致意外的发生。

(二)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工作

在调查中发现 “普遍认为企事业单位注重哪些条件”(见图3)85.91%表示最关心综合能力,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给出的考核中迎刃有余。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的[9]。因此高校和教师应时刻关注就业方面的最新消息和变化,在完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整体素质的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

图3

笔者在问卷调查“学校如果开展解压心理健康活动或选修课会参加吗?”得出的结果(见图4),看出大部分学生有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需要通过解压或者课程的方式来进行疏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校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一如既往地输出理论知识,刻板地解读就业政策,要发现新时期大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针对大一到大四不同层面学生心理需求去解决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潜移默化地灌输未来前景,做好入学心理辅导工作, 对于高年级学生,学校更要为这类学生在面对就业前景或者在即将就业期间分析所面临的问题,要把心理安全辅导作为核心因素,找到学生普遍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经验帮助并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升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就业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图4

(三)调动大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健康安全的主观能动性

对大学生而言,学会情绪管理并能够应对心理危机,是建立心理安全防线的有效手段。在调查中“面对就业导致的心理压力采取什么办法”(见图5)62.42%的大学生选择了自我调节,由此可见,正确引导和调动大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健康安全能动性对解决就业压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我调节的前提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克服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焦虑、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也切勿为了工作而工作,急功近利,产生偏执的观念,加重心理负担。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要不断审视自己,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人生没有一帆风顺,要正视每一次失败,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要积极面对,用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就业压力,消除心理安全隐患。61.74%选择了找人倾诉,能够及时发泄情绪并且得到疏导,有效地防止了心理情绪的恶化。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依据学校和老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多参加校园活动,遇到问题及时找到心理咨询,为自己定好未来职业目标,增强心理健康安全意识,珍视生命。

三、结语

受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心理健康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尤其在当今“00后”占据年轻势力的主流,面临群体生活和就业问题,导致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要共同努力,有效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解决因就业压力而带来的心理安全问题,树立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正确对待在面临就业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