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特征分析

2022-08-17吴小伟付佳倩仲崇庆

中国名城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学江苏省旅游

吴小伟,付佳倩,仲崇庆

引言

研学旅游作为集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兴旅游类型,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为保证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同步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多个重要文件,支持并帮助发展研学旅游。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充分肯定研学旅行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明确表示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加强研学基地建设,规范研学组织管理。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共甄选出622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2019年3月,教育部继续在研学旅游方面投入资金支持,同步提升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同年10月,教育部将研学旅游管理与服务作为新增专业划入旅游大类,充分表明国家对研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对研学旅游在教育功能实现方面的肯定。研学旅游本身的价值意义、发展潜力以及国家对其高度重视都引发了国内旅游界和教育界对研学旅游多方面的研究热潮。当前研学旅游的主体已不局限于中小学生,旅游界已将其主体拓展至任何以学习求知为目的而旅行的人,这无疑拓宽了研学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效益空间。

江苏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为研学旅游的研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截至2020年底,省内现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处;国家5A级景区23处,4A级景区400处,3A级景区244处;旅行社3 088家。作为教育强省,江苏积极利用省内资源,研发并推广各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2018年11月,江苏省首届研学旅游高峰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2019年,江苏省文旅厅面向13个地级市征集研学旅游产品。研学旅游研究亦在省内迅速升温。

研学旅游至今尚未有公认一致的名词表述,在国内“研学旅游”“研修旅行”“研学旅行”等词的语义基本一致。外文文献中相关表述较为多样,相关度较高的表述有“educational tourism”“outdoor education”“empirical learning”“field trip”“study tour”“edutourism”“educational travel”“educational tour”等。国外关于研学旅游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已把研学旅游纳入学生教育大纲,并已在研学旅游理论、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外常见的研学旅游方式是参观科学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天文馆等);研学旅游内容主要围绕与学校开设课程相关的自然环境、企业和农地等展开设计与实施;研学旅游产品的组织形式包括夏令营(冬令营)、出国留学、短期访学和实习等。研学旅游参与群体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中年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群体。不同国家、地区开展的研学旅游产品文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如美国开展的研学旅游产品注重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中国香港和丹麦皆强调传统文化与自然的重要性:中国香港的研学旅游产品强调根植于地区自然景观并将西方体验式教育与传统中国文化融合,丹麦注重传统文化,强调自然中的简单生活和冒险;新西兰研学旅游产品重视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注重行动、风险和挑战;新加坡的一些学校则已经把研学旅游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纳入到课外活动的范畴中。

相较而言,国内研学旅游起步晚,但在教育部门重视、旅游迅猛发展等多重驱动下,正迎来发展黄金期,受到来自教育界、旅游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内容侧重研学旅游资源的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及建议等基础层面的探索与实践。江苏重视研学旅游,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并多偏重某一具体城市或具体类型的研学产品发展现状分析和具体开发设计探索等,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分析居多,基于数据支撑的定量研究尚少,如针对南京市研学旅游产品的现状、问题、对策和市场开发等的研究、关于苏州古典园林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关于江苏宏观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论述等。

本研究关注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总体特征,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研学旅游产品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其类型特征与空间差异,有助于系统全面掌握市场发展态势,及时洞悉研学旅游发展中的利弊并提出应对策略。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样本来源于2018年底、2019年初江苏文旅厅举办的首届研学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参赛作品,也是截至发稿日期该区域内最近的一次赛事。来自省内13个地级市的多家单位提交了作品,并在网站上发布接受评审。笔者收集初赛时网站上发布的全部研学旅游作品,共226项。它们能够反映江苏当前研学旅游产品的基本水平与状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本研究搜索了国内和国外的文献。国内文献来源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平台,以“研学旅游产品”为主题搜索文献;国外文献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AGE Journals、JSTOR、Google Scholar数据库,以“study tour” “study tourism” “educational tour”“educational tourism” “educational travel” “academic travel”等作为主题词搜索2000—2020 年的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掌握国内外研学旅游相关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最新进展,以期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2020年以后,世界各国普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种渠道数据皆显示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研学旅游亦处于非常态化发展的阶段。因此,本研究中文献检索时间皆截至2020年3月。

1.2.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基于收集的研学旅游产品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类型、内容、来源、区域分布、目标市场、服务规范、公益性等方面详细探究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的特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调查内容,对江苏研学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进行定性分析。运用EXCEL定量分析软件以及MAPINFO制图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处理。

2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特征分析

2.1 研学产品种类丰富,偏重知识科普类和体验考察类

江苏研学旅游产品包括知识科普类、体验考察类、励志拓展类、自然观光类和文化康体类,类型丰富多样。如图1所示,在226项研学旅游产品中,知识科普类产品88项,占总数的38.94%;体验考察类61项,占26.99%;励志拓展类31项,占13.72%;自然观赏类30项,占13.27%;文化康乐类偏少,仅有16项,占7.08%。由此可知,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以知识科普类为主,着力于帮助青少年多角度地认识世界,同时强调体验型研学。

图1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类型

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知识科普类研学旅游产品多以极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为活动基地,如南京汤山直立人博物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苏州创想机器人博物馆、宿迁项王故里等。此类产品多采用讲解观察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景点极具个性和代表性,易于激发参与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考察类研学旅游产品主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如昆曲、常州梳篦、苏州评弹、秦淮灯会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研学旅游中,不仅加强了江苏省的文化自信建设,也有助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此类研学旅游产品主要提供体验参与式研究学习,让参与者深入学习非遗的制作手法、体验非遗的氛围,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研学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励志拓展类研学旅游产品主要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大学校园、国防教育基地等开展活动,如淮安的八十二烈士陵园、徐州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等。红色基地与研学相结合,形成了极具教育意义的红色研学旅游。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对参与者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培养青少年勤于提升自我、奉献社会的精神。

自然观赏类研学旅游产品主要依托山、江、海、湿地、植物观赏地等旅游资源。江苏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且地势较为平坦,孕育了诸如玄武湖、苏州园林等自然人文景观。同时,省内南北相对较大的区域和经济文化差异,又造就了苏南和苏北较为迥异的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苏南气候更加湿润,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较苏北更为丰富。自然观赏类的研学旅游产品容易让参与者以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心态平等地评价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关系,从而领悟命运共同体的真谛,实现教育意义。

文化康乐类主要依托各类主题公园、演艺影视城等资源,如常州恐龙园等。此类研学旅游产品多以亲子产品推出,将寓教于乐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增长见识也促进亲子关系。

2.2 研发单位以旅游企业为主,教育类机构参与较少

旅游企业对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专门的研学旅行社崭露头角,而教育机构在此方面参与极少。其中,资源持有者开发的产品占比高达51%(图2),旅游营销公司和学校占比皆为11%,专门的研学旅游企业占9%,公益服务中心、教育局和旅游局各占1%,教育机构和旅行社共同合作开发项目亦很少,仅占1%。

图2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研发单位分布

研发单位不同,研学旅游产品研发阶段的侧重点也不同。目前,研发单位分布趋势会催生一批更为专业的研学旅游机构的产生,但其中的“学”“游”是否能够得到平衡发展,亟待关注解决。

2.3 现代科技应用程度各异,传统与现代并举

苏南城市开发的研学旅游产品现代科技应用较为普遍,如苏州吴中区创想机器人博物馆、苏州震泽丝绸文化与蚕桑文化的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VR技术体验和航模制作、扬州蜀岗研学夏令营3D打印人工智能技术体验等。相较而言,苏北城市则多以历史文化类传统研学为主,多凭借红色文化、历史名人,以及大运河文化等设计研学旅游产品。 现代科技在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有利于参与者体验高科技、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建立在现代科技应用上的研学旅游也促使参与者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

2.4 研学市场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主,时间以一日游为主

如图3所示,一半以上的研学旅游产品围绕小学生和中学生群体设计(182项,占56%);面向高中生仅有35项,约占10%;其他110项研学旅游产品无明确指向性群体。研学旅游的时间以一日游为主,占总量的50%,其次为两日游,占26%,然后为三至五日游,占23%。其中三日游10%、四日游5%和五日游8%。最后为六到七日游,仅占1%。

图3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目标市场占比

江苏研学旅游目标市场与时间分布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省内学生升学竞争压力大。高中生高考任务明确,极少能抽出时间进行研学旅游。目前,约50%的初中生通过考试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其余则分流进职业教育继续学习,因此呈现出高考压力下沉到中考的现象,初中生学习强度加大。“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校外补课现象普遍,学生参与研学旅游的时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当前家长关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钢琴、舞蹈、绘画等课余课程安排比例较高,另外为提高学业成绩,英语、数学、作文等课外补课较普遍。因此,一日游研学旅游产品受到追捧。青少年学业繁重程度、学校课程安排设计等方面会对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的市场导向产生重要影响。

2.5 产品分布呈“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南京、苏南城市引领发展

图4显示省内13个城市研学旅游产品分布比例。省会南京研学旅游产品最为丰富,占三分之一,表现出“大集中”的特点;其他12个城市研学旅游产品约占66%,呈现出“小分散”的特点。除南京外,苏州、常州、镇江等苏南城市和个别苏中城市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率略高,其次是淮安、盐城、徐州、连云港、宿迁等苏北城市;位于苏中地区的扬州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率相对较高,与镇江和淮安相当,而泰州、南通等城市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不完备。苏南城市以其发达的经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省内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领跑者”。

图4 江苏省各城市研学旅游产品数量分布占比示意

3 讨论与建议

3.1 研学旅游产品地域间发展不平衡

研究发现13个城市在经济、交通、文化等方面存在发展差异,因此在研学旅游方面能提供的资源也不尽相同。苏南城市在各方面发展较为发达,由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研学旅游资源,从而产生了种类繁多且较为齐全的研学旅游产品;苏北城市旅游资源多来自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底蕴,在现代化和体验度方面较苏南相对匮乏。

研学旅游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使参与者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志向。南京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共推广了73项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开展于高等院校、历史遗迹景区、航空航天体验馆等。苏州以其独具特色的江南景观推广了26项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参观园林培育建筑审美、学习苏州丝绸历史文化、游览特色古镇景区感受江南美景等,使参与者进一步了解园林建筑艺术、汲取文史知识、热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常州推广了23项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游览常州恐龙园、春秋淹城、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等旅游景区,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了解春秋历史文化。镇江围绕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心休博园推广了18项研学旅游产品,使参与者在游玩中进行文化交流,在农事体验中进行研学科普学习。无锡推广了9项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包括研习陶瓷文化、获取生物知识、体验智慧生活等,培养参与者对陶瓷文化的兴趣,乐于亲近大自然,感受高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捷和非凡体验。

由淮安、徐州、盐城、宿迁、连云港组成的苏北城市共研发了51项研学旅游产品。淮安以周恩来总理和大运河文化为依托共推广了16项研学旅游产品,其目的是使参与者忆苦思甜,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增强社会责任感。徐州推广了12项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体验汉文化、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馆)和博物馆,使参与者感怀红色革命历史,深度了解汉文化。盐城推广了12项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国学教育学习、丹顶鹤旅游区(湿地)参观等,培养参与者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传承意识,树立保护动植物、亲近大自然的生态观。宿迁围绕虞姬历史推广了7项研学旅游产品,同时以游览风情小镇、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方式,使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宿迁沭阳。连云港围绕水晶和花果山文化推广了4项研学旅游产品,使参与者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欣赏水晶,亲近自然。

扬州、泰州、南通共研发了25项研学旅游产品。扬州推广了14项研学旅游产品,使参与者领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妙,在实践中感受中国非遗文化魅力。泰州推广了6项研学旅游产品,使参与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探究京剧渊源,了解科举制度。南通围绕教育基地和国防园推广了5项研学旅游产品,使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国防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研学旅游的“研”与“游”平衡发展有难度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重在突出研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性,但其教育效果难以达到校内教育的水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旅游轻研学的现象。

研学旅游产品多是由旅游景点管理和运营方为提升景区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而设计并组织施行。因此,研学旅游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大多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常常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导致研学旅游教育目的难以得到高效率的实现。除景区负责人以外,省内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部分师生也可参与研学旅游产品的设计实施。目前,研究区内尚未有学校开设研学旅游专业,现有研学旅游产品的设计普遍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指导,这也是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3 改善建议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的总体特征表明,地域特色越突出,资源研学开发利用性越强,该地的研学旅游发展势头就越好。因此,各地应充分挖掘本地的研学旅游资源,同时,加强交流协作,努力打造富有江苏特色的有辨识度的研学旅游产品,以此树立品牌。

3.3.1 学校、家长、旅游企业和文旅、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协作创造良好的研学旅游环境

江苏研学旅游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并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主。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者要积极为研学旅游建言献策以保证有针对性且成效显著的研学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家长要重视课外研学活动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积极鼓励孩子适时参加;旅游部门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教育者一起研发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的研学旅游产品。

3.3.2 高校积极增设研学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增加校企合作

2019年10月,教育部将研学旅游管理与服务作为新增专业划为旅游大类,表明国家对研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对研学旅游在教育功能的实现方面的肯定。省内各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研学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从而开发设计出专业的研学旅游产品,提高研学旅游产品质量。

除此之外,政府仍需完善研学旅游产品运行支持机制,使公益性惠及更多青少年。对于部分生活较困难的学生家庭,政府和相关机构可承担其研学教育的相关费用,尽量让研学旅游惠及每一个青少年。

4 结语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苏省政府的重视号召下,江苏省研学旅游发展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全面客观地掌握研学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并进行改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江苏省首批记录在册的226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其总体特征:种类多样且以知识科普类为主;研发单位绝大部分是旅游企业;目标市场定位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主,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不在产品市场考虑的范围内;研学旅游产品在省内地域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特征,南京与苏南城市引领发展。在现代科技应用和产品研发方面,苏南地区皆居领先地位。

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的特征侧面反映出两大问题:首先,城市间缺乏交流合作、专业的研学旅游人才匮乏。因此,省内各个城市、教育部门和旅游企业要加强沟通合作,进行产品交流和理念沟通,最大限度地体现江苏独特的“吴韵汉风”和“江南水乡”的特色。其次,省教育部门可联合文旅厅建立严格的研学旅游产品审查和监督机制,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增设研学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研学旅游专业管理人才,使其成为深谙教育理论和研学旅游产品研发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研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对江苏省研学旅游产品特征进行研究,用数据分析对比得出更为直观且有指向性的特征结论,有利于指导各市研学旅游发展。现阶段研学旅游机遇与挑战并存,对研学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施评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教育界和旅游界专家学者为理论研究的领头人,以各院校和旅游单位为实施评估的主力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严守教育性原则,使研学旅游的实施过程更具标准化、科学性、可持续性和普适性。积极利用好研学旅游这一重要推力,顺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研学江苏省旅游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江苏省交通图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江苏省政区图
研学之旅
旅游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