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霍乱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2022-08-15战武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清型毒力氏杆菌

战武

(山东省栖霞市苏家店畜牧兽医站 265311)

禽霍乱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家禽、野禽、鸟均可感染,发病季节不明显,以夏秋季最多,且多发生于成年鸡,传染来源主要是400 日龄以上鸡群中的带菌鸡。健康鸡采食被病鸡污染的饲料、饮水、蝇等昆虫而感染;饲料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矿物质营养,湿度增加等是本病诱因。季节性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界条件,主要受气候变化而引起。急性发病时有很高的致死率,慢性发病时死亡很少,急性病禽有较严重的下痢症状,所以称之为禽霍乱。

1 临床症状

禽霍乱临床以急性型居多,慢性型多不为人注意,潜伏期一般为2~9d。急性病例无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病而死亡,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较急性的潜伏期为2~3d,主要表现精神委顿、嗜睡、垂翅缩头、不食、腹泻、粪便呈灰黄色绿色,肉髯呈紫黑色,体温升高至43~44℃[1]。慢性病例逐渐消瘦、精神较差、贫血、冠髯苍白肿大,关节肿胀,多见于急性发病后期,或者是由于毒力较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死亡率不高。鸭的症状与鸡相似,病寒战、怕下水、下腭软处肿大、舌高度肿胀、眼球下陷(不死,常失明) 流出大量液体。排出绿色、污黄色或清水样粪便,几天内即死。病程长的可见局部关节炎。

2 病理变化

禽霍乱急性与慢性病例在病理变化上有所不同。急性死亡的病鸡,腹膜、肌胃、心冠及皮下脂肪出现显著的出血性变化。肝脏具有特征性变化,呈实质性肝炎,稍肿、质稍脆,有灰白色无数小坏死灶布满表面。慢性死亡病鸡临床症状以呼吸道表现严重时,有许多黏液渗出物充满鼻腔与气管,若局限于冠髯、关节等病例,最初为水肿性肿胀,而后形成干酪样渗出物。

3 实验室诊断

3.1 病料采集

死于禽霍乱病的鸡在全身器官中都可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预防杂菌污染,对死亡时间较长的病禽可细菌分离病禽骨髓。慢性禽霍乱病例则采取有病灶的局部材料。

3.2 培养基

血液琼脂、马丁汤琼脂和马丁汤。

3.3 细菌分离

用铂金铒采取少许病料,接种于血液斜面上,37℃培养2h,即可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

4 细菌鉴定

4.1 细菌形态

病原一般存在于病禽内脏、血液、分泌物和粪便中。它是一种卵圆形或短杆状细菌,大小为0.25~0.6×0.6~2.5μm,常单个存在。

4.2 菌落形态

直径2~3mm 呈圆形,光滑隆起、半透明、似奶油,靠近的菌落有互相融合现象,分不清彼此的界限,新分离的菌株皆为此种菌落形态。

4.3 菌落荧光观察

将细菌37℃培养18~22h 后,放大810 倍,观察菌落荧光。当禽霍乱流行时,菌落呈橘红色荧光,毒力强的菌株在培养基上经长期传代后或由慢性病灶中分离出的菌株,菌落荧光可能出现分化。兰氏菌落较小,为1~2mm,荧光为兰氏,毒力弱。其次为楔形变化,橘红荧光的菌落中出现一条或多条粪样色彩的楔形荧光,这是菌株不稳定的表现,通过机体12 代后,此种楔形变化的菌落即会消失。偶尔可看到粗糙型菌落的荧光,菌落有黄色荧光,表面有黑色、粗糙环状纹。此种菌落不稳定,仍可变为光滑型、橘红色荧光。

橘红色荧光多属毒力强的菌落,但并不是绝对的,少数毒力弱的菌株也出现橘红色荧光菌落。兰氏荧光菌落是毒力弱的表现,有时出现黄绿色荧光,也是毒力弱的表现。另一方面,培养基成分、平皿干湿度和培养时间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荧光的色泽。

4.4 荚膜染色

有荚膜的菌体一般具有橘红色荧光,没有荚膜的菌体为兰氏荧光,选橘红色荧光菌落用盐水稀释,在高倍镜下检查,菌体周围的晕圈即为荚膜。

4.5 荚膜型检查

根据血清学分类,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4 个荚膜型,能引起鸡霍乱病的是荚膜A 型多杀巴氏杆菌,用金色葡萄状菌在含0.1%血红素的马丁琼脂平皿上划线,然后将待检菌株与葡萄球菌线垂直划线,在37℃保温箱中培养12~16h 后观察,观察要及时,若观察过迟,则被抑制的菌又可生长。

4.6 生化试验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利用葡萄糖与蔗糖产酸,但不产气,不溶血,在培养基上不生长。多杀性巴氏杆菌有一特点,在15~20℃的环境中存活时间比2~4℃时长,可保存在普通冰箱内,每两周传代1 次,若在室温保存则菌种易发生变异。

4.7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对急性病鸡没有意义,对慢性病鸡有一定意义,目前较常用的是琼扩试验。

(1)抗血清制备:可用12~16 周龄的公鸡制备,将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在用含0.1%血红素的马丁琼脂上,37℃恒温培养24h,用含0.3%福尔马林的生理盐水清洗,稀释成每毫升含20亿活菌的浓度,加矿物油乳化制成油乳剂抗原,用此抗原1ml接种于小公鸡颈部皮下,3 周后放血,放血前一夜停喂饲料,分离出血清保存备用。

(2)琼脂扩散试验抗原的制备: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浓原菌液接种,37℃培养18~21h,用含0.3%福尔马林的生理盐水洗下菌苔,分装入小试管内,放100℃水浴锅内加热1h,然后离心30min,上清液即可用作琼扩试验抗原。

(3)琼脂扩散试验:8.5%氯化钠溶液中加入0.9%~1.0%琼脂和0.01%硫柳汞,加热融化后即为琼扩试验用琼脂。用时将琼脂加热融化后冷至约46℃时,取6ml 放在25×75mm,玻片上或取1ml 放进直径9nm 平皿内,琼脂凝固后挖孔,孔径为4mm,各孔与中央孔相距6mm,中央孔加抗原外围孔加血清,玻片与平皿放进有湿纱布的盒内以防干燥,恒温培养后有沉淀线者为阳性反应。

5 防治措施

5.1 卫生管理的预防

禽霍乱是由病鸡或多杀性巴氏杆菌污染物接触健康鸡而引起发病。只要杜绝多杀性巴氏杆菌进入鸡舍,鸡就不会发生禽霍乱病。

鸡感染的主要来源有多个方面,主要为病鸡或仍带有病原菌的康复鸡。病鸡向外排菌,康复鸡可在某些应激因素(如饲料变动、受寒等)影响下突然发病而向外大量排菌,健康鸡被感染易发病,因此,不同来源的鸡群混养很危险,新引进的后备鸡应放在一个与老鸡完全隔离的环境中饲养,老鸡淘汰出售后,鸡舍需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才可引进新鸡。饲养员和被污染的用具也有将病菌带进鸡舍的机会,因此,在进入鸡舍前,饲料、用具和衣服等需进行消毒,使病菌没有进入鸡舍的机会。猪、狗、其他家禽和野生动物等均可成为带菌者而将病菌传进鸡舍,因此,应尽可能地防止其他动物有接近鸡群的可能性。

5.2 药物治疗和预防

抗生素对霍乱病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疗效成功与否取决于及时的治疗和恰当的用药,因此,治疗前应取用病死鸡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一种最佳药物用于治疗。

(1)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按治疗剂量和疗程用药,若病菌无抗药性时均可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捉鸡和注射过程麻烦。金霉素和土霉素按0.1~0.2%量混在饲料中,连续饲喂3~5d,也可达到较好效果。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在饲料中投给则无效。

(2)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基嘧啶、磷胺喹恶林和磺胺甲氧嗪等混在饲料中,含量为0.1%~0.5%,或混在饮水中,含量为0.04%~0.1%,连喂2~3d,有良好的疗效。大剂量的磺胺连续饲喂会产生毒性,影响鸡的生长机能,降低剂量长期服用。

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长期应用,长期应用则疗效降低需增加药物用量,这将增加生产成本,同时可能引起鸡中毒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因此,需经常更换治疗药物,更换某种药物前,需对候选药物作敏感性试验。但药物治疗不彻底,往往在停止用药后鸡又发病。

治疗病鸡的同时,要及时清除死鸡与粪便,彻底消毒鸡舍、运动场和用具,每天1 次。病鸡舍邻近鸡群可用减半量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以便控制疫情。若疫情不严重时,药物治疗量的1/10~1/4 可用于禽霍乱较长期的预防[3]。

5.3 接种菌苗进行预防

许多菌苗或疫苗血清型和免疫型一致,血清型不同,其免疫型也不同,但禽霍乱菌苗的情况则与此不同,当用禽霍乱弱毒活菌苗免疫鸡时,没有血清型或免疫型之分,用任何一个禽霍乱弱毒活菌苗免疫均可抵抗不同血清型禽霍乱强毒菌株的攻击,表现出血清型可以是多个,但免疫型只是1 个。如果用禽霍乱灭活菌苗免疫鸡时,则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免疫鸡只可抵抗与菌苗相同血清型强毒的攻击,对不同血清型的强毒攻击时,免疫鸡死亡,表明菌苗无效。因此,使用灭活菌苗一定要与流行的禽霍乱强毒菌血清型一致才有效,二者血清型不一致,则菌苗无效。因此,灭活菌苗只能保护与菌苗相同的血清型强毒菌的攻击,不能保护血清型不同强毒菌的攻击。活菌苗则可以保护所有血清型强毒菌的攻击。

(1)霍乱弱毒活菌苗:活菌苗有一共同的缺点是免疫期短,只有3 个月,且有一定毒力,在某些应激因素下,有时会给鸡群造成一定的损失,为避免发生这种意外损失,在鸡群免疫前先用10 倍免疫量的活菌苗注射10~20 只鸡,观察3~5d,若鸡无严重反应,再对大群鸡进行免疫注射。

(2)禽霍乱灭活菌苗:禽霍乱灭活菌苗的优点是安全,但其效果因制苗方法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存在免疫型问题,菌苗血清型必须与流行的禽霍乱强毒菌的血清型一致时才有效,否则免疫无效。目前,采用多种血清型的菌株混合制苗,禽霍乱血清多用于禽霍乱的短期预防,在长途运输家禽时,皮下或肌肉注射2ml 血清,有效预防期为10d 左右。

6 结论

禽霍乱病是家畜常见传染病之一,在实践养殖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卫生管理、药物治疗、接种疫苗,有效降低家畜感染禽霍乱病的概率,减少禽霍乱病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血清型毒力氏杆菌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的研究进展
2019—2020年河北部分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在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
不明原因发热,当心布氏杆菌病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