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高校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2-08-13姜军刘龙花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电类教学内容考核

姜军,刘龙花

(1.西藏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西藏拉萨 850000;2.西藏阿里高级中学,西藏拉萨 850000)

目前,在卓越工程师建设背景下,培养新型人才面临的难点与挑战是怎样在现有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科交叉复合度,增强学生工程实践意识,提升学科创新水平。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征与高校生源地区的差异性,使得班级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而教师授课进度难以改变,导致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成绩偏低。笔者根据一线教学经验,针对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方法,致力于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设计适合院校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弹性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对教学内容吸收程度不同

在传统授课模式中,课时是有限的,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的内容较为繁杂,且多数与数学公式有关,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推理证明,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在有限课时吸收大量教学内容。

因学生来自各个地区,加之学生语言、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如果一刀切,要求面面俱到,会导致任课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多,授课难度增加,进而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虽然教师努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串联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但也会出现与其他课程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如一味地跳过数学推导,会导致学生只知道结果而不清楚原因及过程,没能锻炼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1.2 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由于不同地区的学生的教育资源并不相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少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度不高,对布置的课后作业并未认真完成。笔者也曾尝试将课后作业改为课堂当堂练习,但这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课程进度缓慢。再者,花费大量时间敦促部分学生学习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

使用板书进行授课虽然会让大部分学生从容跟上进度,积极回应教师,但是会耗费较长的时间,使得授课效率较低,并且因为没有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没有办法向学生形象地表述。而多媒体授课的优点是效率高,可动态展示一些理论原理及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不过,若在授课过程中全部应用多媒体,因其中知识点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互动,教师难以实时接收学生的反馈,因此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知识吸收情况。

图1 传统教学方式弊端

1.3 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内容较为单一,多数为理论知识点,试卷习题一般都会选取平日的课后练习题,导致大部分学生只将课后作业进行记忆,考试题不够创新。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又觉得考试内容不具有挑战性,没有办法灵活运用各类知识。学生的考核结果不应该只是单纯地由课堂表现、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构成,这与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新工科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不相符。

2 弹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弹性教学模式[3]旨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授。该教学模式是笔者多年的授课经验所得,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情况。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教学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该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理论与实验内容。

图2 传统考核方式

2.1 因材施教,制定教学内容

对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可将学生进行分类,这样教学能较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既能相应减少学生课业压力,又可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采用划分层次法,分层制定教学标准,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层为较差生,二层为较优生。对一层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应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基础性问题;对二层学生的要求相对高一些,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具有进行相关研究的专业能力。

图3 弹性教学模式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使平时基础差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会影响其自由发挥,该方法可充分满足个人学习需求。在教材把关上,以合适的教材为主,选用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接受的教材,并且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删减增加。

在数学公式模块上,部分公式的推理和证明过程较为冗杂、需要大量时间,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较难理解、不好掌握,便可考虑适当删减该部分内容,重点讲述基本理论、核心内容和运算方式,这样不仅能使课程内容完整呈现,又考虑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

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但教材更新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较为滞后,学校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如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在各领域大放异彩,可开设人工智能导论等相关课程,促进机器学习和通信相关课程的融合。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开阔其视野,让他们对该领域的发展有一定了解,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论和应用技术。在学院举办一些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教授为学生讲述相关领域的前沿信息。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积极使用网络慕课资源,比如“学堂在线”“雨课堂”等,对于一些实践课程,比如《Java》《机器学习》等,使用“51CTO”“哔哩哔哩”等优秀网络资源,将优秀的教学课程推广到学生群体中。

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延伸知识面;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让其对知识进行宽泛了解。这样既能调动全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体会电类学科课程的魅力。这也是实施弹性教学改革方案的一大目的。

2.2 尊重差异,制定教学方式

基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开展分层次教学,以“网络慕课+实际线下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次授课。

教师可在课前与学生沟通交流,线上预留一些问题和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前将学生分组,展开情境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以问题为导向使其相互帮助,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感和满足感。

在课下,学生可在线上进行学习,互联网平台中有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解答疑问,通过该平台引导学生学习。互联网平台的课程延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能以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积极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习题也依据学生层次进行选择,进行弹性化的习题训练模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既能提升基础好的学生的成就感,又能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信心,让全部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2.3 多样化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分为两种:线上、线下。其中线上考核涉及的维度较多,根据“雨课堂”“学堂在线”等线上课堂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利用线上资源的数据报表,在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教师还可综合考量网上平台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小组的相关讨论以及慕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笔记等情况,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线下考核分为两种:阶段性考核、期末试卷。提高阶段性考核比重,考核方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特点。相较于过去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结合为成绩依据,这样的多样化考核标准可更准确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传统电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因材施教层次法、尊重个性化差异以及多元化评价标准,这些举措都符合现代高校的教改方向,构建了“互联网+教学”“摩尔班级资源+教学”的教学模式。经过这次教学改革实践,调动了学生对电气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各项能力。但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努力。高校要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就要结合自身实际状态进行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电类教学内容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创业型大学电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创建校内电类生产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