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022-08-13任勇任艳朱珊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3期
关键词:问卷学院大学生

任勇,任艳,朱珊珊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325)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给出重要建设意见[1]。独立学院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运行机制尚未成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完全融合,适合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2],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需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建立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更应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产业升级需求,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因此,有必要调查与分析独立学院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这对完善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1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信息收集,截至2021年8月,采用问卷星[4]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2 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 778 份,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基本信息、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现状等多个方面。使用SPSSAU[5]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问卷信度系数值为0.737(大于0.7),说明研究数据的信度质量较好[6],下面从三个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1.1 大学生创业情况及创业意愿分析

针对是否创业及是否有创业意愿这个问题,有63.55%的学生考虑过,完全没有考虑过的学生占34.65%,有1.24%的学生已经进行创业,0.56%的学生表示已经成功创业,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统计

对于在校期间是否愿意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这个问题,56.36%的学生持积极态度,37.6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6.0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与此同时,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7]对问卷数据进行研究,父母或亲属是否创业与大学生是否有创业意愿之间呈现出显著性正向关系(chi=42.018,p=0.000<0.01)。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家庭背景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此外,问卷结果也反映出大学生开展创业的原因较为广泛,其中排在前3 项的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工作自由度高,金钱因素只列在第4 位,这与被调查对象——“90 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与职业价值观基本吻合[8]。关于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24.58%的学生认为创业领域要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与他们的创业目的基本一致。

综合分析可知,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

1.2 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情况分析

关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满意度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学生占比之和为54.22%,说明多数学生认可学校已经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是不少学生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与完善之处,这说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还有待改进。

图2 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满意度情况统计

关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已经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这个问题,针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认为“双创”教育已经贯穿大学生涯的占比为43.37%,不足50%,这说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没有做到全面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

表2 “双创”教育是否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问题的调查统计

对于有没有听过创新创业相关讲座这个问题,47.08%的学生表示有,36.5%的学生表示没有,还有16.42%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对于是否学习过创新创业课程这个问题,40.66%的学生表示有,41.56%的学生表示没有,还有17.7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调查说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学校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有待加强。

1.3 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待

创新创业教育最理想的模式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选项中,大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创新创业教育要渗透进专业教学中,其次是开设系列创业管理课程,如图3所示。

图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最理想的模式问卷统计

调查统计结果反映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期待:首先,希望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能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其次,能够较为系统地讲授创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再者,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创新课外活动,得到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机会。

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开展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设立了学生工作室、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制定了激励政策与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总体设计、“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总体意识不强,“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机会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分类指导以及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2.1 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首先,建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做好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消除学生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意、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创新创业优秀典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激发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2.2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进行统筹安排,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顶层设计。创新创业类课程不仅要覆盖从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涯全过程,而且要逐步提升其所占必修课程学分的比例,使所有学生均能获得从创意思考到创新实践再到创业探索的全方位训练。

2.3 促进“专创融合”课程建设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课内课外一体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其培养过程从专业课程内所组建的学生开发、研究小组,到课外兴趣小组,再到学生科创社团——工作室,最后选拔优秀团队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器,成为真正的创业团队。

2.4 增加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机会

为了改变单纯理论讲授、政策法规以及案例分享等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丰富项目资源,以学校众创空间、校企创新创业合作基地为平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搭建学院创业团队与企业项目的合作桥梁,从而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创造真实场景下的实践机会。

2.5 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聘请管理、市场及技术等各领域专家作为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且形成长效管理制度;选拔优秀专业教师为校内创新创业导师,通过专题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注意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的融合、交流,着力打造一支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3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日益受到关注,独立学院虽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改革、不断探索,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课内课外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健全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等,从而为独立学院构建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方向与建设途径。

猜你喜欢

问卷学院大学生
初等教育学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问卷网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问卷大调查
西行学院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