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能力-课程”对接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8-13黄铁兰高照忠速云中侯林锋陈一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3期
关键词:调研测绘课程体系

黄铁兰,高照忠,速云中,侯林锋,陈一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0)

课程体系是以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为指向,根据课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按照一定原则,将不同类型课程进行科学建构所形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1]。在国家大力推进“双高”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体现高职特色、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和优化方面的研究。王国川[1]以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课程体系构建的要素等,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设计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技术路线。冯新广等[2]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职场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包括构建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和四个部分的实施路径。邵志明[3]聚焦核心素养下高等职业教育餐饮类专业,以普适性框架为参照,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行业学者共识性价值凝练专业素养指标内容,系统化创新设计“5+X 的模块联动、融会贯通”课程体系,采取生态化环境支持、智慧型教学推进、区块链评价追溯等保障措施。张海平等[4]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以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朱其慎等[5]通过统计企业需求的网络招聘信息,对招聘人才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职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课程学习难度,使用函数修正企业招聘职位数与课程的关系,设置修正系数,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嵌入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姜楠等[6]结合交通行业人才的岗位要求,构建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四层次课程体系,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实施方案。梁英瑜[7]基于近三年的毕业生调查数据,诊断分析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基于“BPD”模型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基于“互联网+”的综合实训体系。

本文在深入开展专业群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岗位-能力-课程”对接的四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并从四个方面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1 以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没有体现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进步,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特别是新职业新岗位的需求不匹配,难以契合岗位需求,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较差。

(2)课程内容理论知识过多,学科化倾向较为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2 “岗位-能力-课程”对接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王国川[1,4]的研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技术路线一般分为5 步:(1)确定专业定位,找准专业的职业面向;(2)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专业需求调研;(3)对专业需求调研材料进行汇总和整理;(4)对整理好的调研材料进行归纳、集合、提炼,形成5~7 个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进行素质、知识、能力需求分析;(5)对专业的素质、知识、能力需求进行课程分工,然后对分工形成的若干门课程进行归类排序和科学搭配,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本文参照这一技术路线,进行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

2.1 开展专业群需求调研

针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和“云物大智”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特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团队依托产业学院,制定了详细的专业群需求调研计划,组织了调研小组,确定了调研区域、对象和形式,设计了调研内容。调研小组包括二级学院负责人、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调研的区域主要面向整个广东省,调研的对象涉及设备制造、数据生产、技术研发、产品服务、行政管理等相关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调研方式包括实地走访、网络、电话等,调研内容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学生问卷调查等。

经过长达3 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获取了数千页的原始调研材料。调研小组按照不同的类型对调研材料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论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2 确立专业群核心岗位群和岗位核心能力

在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团队确立“新技术、新标准、新岗位、新职业融入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方法,以专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确定专业群的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以测绘地理信息类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本专业群所要培养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产品及应用服务”三大核心岗位群和对应的35 个岗位核心能力。具体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见表1。

表1 核心岗位群和岗位核心能力

2.3 开发专业群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产品及应用服务”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归纳出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数据产品及应用服务”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体现了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数据产品及应用服务”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课程”对接的原则,将岗位核心能力归纳为综合素养、专业基本素养、专业核心素养、专业拓展素养四个维度,分别对应通识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复合拓展课四个层次的课程组,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3 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

为了保障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达成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团队依托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共建课程团队、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平台,实现岗课互融对接,强化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

3.1 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分别利用各自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资源协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3.2 建设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标准

校企双方的教师团队共同将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国际国内行业标准规范、“云物大智”等新技术融合,制定课程标准、重组课程内容。

3.3 开发形态多样的课程资源

校企共同将双方的软硬件资源、教学培训课件、视频资源、教学生产案例、科研工程项目等进行整合,开发教材、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教学视频、实训教学项目、专业综合实习项目和产业学院培育项目等课程资源。

3.4 打造“产学研训”一体化课程平台

校企双方共同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教学资源库,共同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字化在线课程)、虚拟仿真课程、课程思政课程等课程平台,形成满足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等多样化需求的课程平台。

3.5 开展“课赛研创”一体化教学活动

依托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利用课程平台、课程资源优势,开展“课赛研创”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课中学、赛中练、研中思、创中领”,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格局。

4 实施效果分析

4.1 人才培养质量

(1)技能竞赛成果显著。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81 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6 项、三等奖12 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0 项、二等奖9 项、三等奖7 项。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矿山测量技术竞赛一等奖7 项、二等奖4 项;2018年国际测量技术竞赛与七国学生竞技获一等奖3 项。

(2)创新创业教育成绩丰硕。

学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共计16 项,师生共同产出发明专利22 项、软件著作权15 项,发表学术论文32 篇。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34 项,其中“挑战杯”系列竞赛获国家三等奖1 项、省特等奖2 项、省一等奖10 项、省二等奖4 项、省三等奖7 项,“互联网+”系列竞赛获省铜奖4 项、优胜奖1 项、红旅优秀项目1 项。

4.2 教科研成果

教师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2 个,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1 项,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1 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 项,广东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 项。

教师成功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 余项、横向项目10 余项,发表论文50 多篇,取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 多项。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岗位-能力-课程”对接的四层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过程,分析了实施效果,有效推动了专业群的教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调研测绘课程体系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