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TBL+CBE的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范式研究

2022-08-13霍楷周春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3期
关键词:协作艺术设计导向

霍楷,周春丽

(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近年来,PBL、TBL、CBE 等理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聚焦“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如何将艺术设计学科与创新创业完美融合,培养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问题为导向,以团队协作实践为途径,以国家需求为目标的复合型教学模式(PBL+TBL+CBE)在高校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大有可为。

1 相关理论界定

1.1 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界定

创新创业是指在技术、管理、组织创新等基础上进行的创业活动,是促进科技、经济等发展的关键。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强调创新创业活动的开拓性、原创性、实践性、未来性。创新是过程,创业是目的,成效是结果。立足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性,创新创业活动不仅需要实践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因地制宜的应变能力与多学科综合能力,对市场动向与行业发展能够准确认知并进行严谨的市场预估,依据专业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本原则,合理协调,举办本质上创新、实践上进步的创新创业活动。

1.2 PBL+TBL+CBE 理论界定

PBL,即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20 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 首先提出,最初应用在医学教育方面[2],是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论证为方法、以实践为途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方法,能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构建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分析的辩证性思维。TBL 是美国的Michelson 等人于2002年提出的教学方法[3],是以团队为主体,由学生先行准备,通过个体测试、团队测试及应用性练习,深化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CBE是美国布鲁姆于20 世纪70年代末总结并完善的教学方法,主张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胜任岗位需求为目的。PBL+TBL+CBE 是阶段化、递进式的,分别以问题导向、团队协作为主体、以职业需求(即培养目标)为目的的融合性教学模式。

2 PBL+TBL+CBE融入高校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国内现状

PBL、TBL、CBE 等教育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但国内实践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国内对艺术类学科专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而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设计实践,为学生未来的顺利就业、创业奠定基础[4]。但相关理论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中较为匮乏,PBL 及相关模式组合虽在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一定应用,但体系的不完整使之不能与其他学科人才培养高效融合。

2.2 国外现状

PBL、TBL、CBE 等教学模式皆源于国外,国外对相关理论的应用较为普遍与完善。早在1993年,PBL教学法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便在爱丁堡世界医学峰会上获得了肯定,此后欧美大学的法律、工程、教育等学科门类,历经多年研究与发展,对PBL 的应用也更加灵活。TBL 与CBE 在20 世纪70年代末被提出,并在医学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实施。

3 PBL+TBL+CBE融入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PBL+TBL+CBE”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的学习、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方法[5]。如图1所示,以A1、A2、A3、A4、A5、A6 等为学生个体代码,以A1’、A2’、A3’、A4’、A5’等为个体方法因子代码,从问题导向、团队协作、目标导向等进行了流程模拟展示。

3.1 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复合型思维能力

在图1中,个体接收问题后依据自身主观能动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个体方法因子,个体方法因子在目标导向基础上有限汇聚成以个体为单位的组合式方法因子盘。再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对方法因子进一步升级,使之形成更为稳定的复合因子盘,复合因子盘在头脑风暴及客观因素冲击下最终得到三个方案(具体方案个数因实际情况而定)。复合因子盘形成过程中方案推出的过程,是一个复合化、交叉化、相对全面化的过程,方法因子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思维碰撞与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复合型思维能力的目的。

3.2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在团队协作基础上进行学科融入,明确创新创业的目的,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展现自我。图1中团队协作不仅体现在团队所有个体协同进行方案实践评估与实践检测方面,还体现在团队个体对问题做出的具体反应上,个体方法因子提出与升级的整个过程都是团队协作的彰显,是在问题导向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多人协同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提升团队能力的同时也促使了个人实践能力的形成。

3.3 目标凝练:培养学生多元化优秀品质

目标凝练具有以目标为终点、合理对培养过程充分调控、便于按照所需能力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的特点,是以学生能力为基础并以培养符合预期的学生能力为目的的培养方式。在图1中,问题提出、因子发出、因子组合、团队协同实践评估、团队协同实践检测全程皆是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同时,具体的培养目标又可对前期培养工作合理调控并贯穿全程,使整个培养流程更加具体化、全面化、多元化,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学生多元化优秀品质的培养。

图1 PBL+TBL+CBE 教学模式运行展示图

4 PBL+TBL+CBE融入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设计思路

4.1 宏观层面:教学空间设计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理念孵化空间设计。创新创业理念孵化空间可以是有限空间(如工作室),亦可以是无限空间(如虚拟空间),实现空间功能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理念孵化空间,便于学生进一步奠定理念基础。第二部分,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模拟实践空间设计。在信息时代,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活动应有机融合,优势互补,互相促进[6]。通过VR、AR、AI 等技术手段,针对孵化成功率较高的理念进行模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理念。第三部分,艺术设计创新创业社会对接空间设计。社会对接是针对成功孵化且通过虚拟模拟的项目展开的企业对接活动,可进一步对创新创业理念进行实践,实现理念到实践再到落地项目的成功转化。

4.2 中观层面: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阶段,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敏锐程度,使之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创业理念。第二阶段,团队协作实践。在高校教学模式中,课堂越来越多地包含了小组合作、成果分享、主题研讨等活动[7]。团队协作实践可有效快速地对具有实践意义的理念进行筛选与评估,在虚拟空间中针对创新创业理念进行合理测评。第三阶段,成果凝练。主要指对艺术设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主体提出的理念通过模拟与评估检测后,与社会实体项目进行对接,搭建项目框架与内容,促进项目实地转化,巩固培养成效。

4.3 微观层面: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层面,特色化创新创业理念课程。课程设计为教学内容传输至学生的重要媒介,从艺术设计专业视角构建特色化创新创业基本理念,赋予其艺术设计特色,有利于从理念创新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第二层面,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内容,设置竞赛式实践流程及云端模拟环节等,从实践层面对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内容进行升级,使之更有利于艺术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层面,升华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成效。立足成果导向,对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成效的广度与深度进行合理控制,构建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体系,为多元化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输出奠定基础。

5 结语

在PBL+TBL+CBE 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从问题导向、团队协作、目标凝练三个角度出发,秉承PBL+TBL+CBE 教学模式本质属性,从教学空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对原有创新创业体系进行革新。坚持混合教学模式与科技协同的原则,促进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特色化培养,使其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协作艺术设计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星.云.海》
《花月夜》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协作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