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 证书制度下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课证融通”改革研究

2022-08-13周琦孙移

时代汽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职业技能

周琦 孙移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江苏省江阴市 214405

1 引言

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中高职教育改革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开展1+X 证书制度的试点。其中,“1+X”是指在保证学生取得毕业证书顺利毕业的前提下,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软硬件设备,通过系统性的培训,让学生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学生在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书又有技能等级证书,使之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生产环境。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方向一致。为此,2021年学院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推广实施“数控车铣加工”的1+X 证书试点工作,由过去各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单个技能转向多种技能的综合掌握,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层次地剖析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针对“数控车铣加工”1+X 证书所对应专业课程及内容,将专业技能所需内容融入相关课程,推进“1”和“X”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通过当前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1+X证书中职业技能鉴定大纲要求的对比,分析两者在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开展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的有效融合,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2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知识技能分离,与岗位对接不畅

高职数控技术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各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本处于分离状态,课程开发理念没有完全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且教学内容没有参考企业产品项目,教材开发没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没能将最新的知识、技能补充进入专业课程教学。因此,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数控加工机床和刀具的理论讲解后,往往是另外的课程开展针对性的机床操作技能训练,工艺和夹具设计部分的内容则在课程完成后,分别单独的再进行技能训练,且只是简单参考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模仿,工艺与工装设计结果的合理性没有得到合理验证,零件的整个数控加工、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过程被片段化,学生缺乏典型零件从选材到数控加工的整个机加工艺流程的系统化技能训练,也导致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所需要求没有有效对接,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即使进行了相应的技能训练,也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要求。

2.2 课程体系侧重知识性,课证融合度不高

现有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多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专业实践能力,但由于教学资源和课时安排的限制,专业课程教学中并非所有实践知识点都能得到有效训练,且教学项目的设计也都是为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服务,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专一技能的掌握,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职业岗位要求存在不少偏差,再加上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学生虽然能够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训练,但往往以简单、基本的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为主,停留在课程知识点要求的实践训练,学生只是掌握了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方法,另外如材料选择、热处理、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等方面,由于专业教师自身专业实践水平的原因,多倾向于“照本宣科”教材内容而缺少对实际生产的应用,知识与技能未能有效融合、衔接,课程标准与技能考证标准所需相差甚远,与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也存在不小差距。

3 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要求

3.1 知识体系突出职业技能与应用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需体现实用性,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一技之长”,使之不仅能够适应当前企业对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且能够保障学生今后的长远职业发展。因此,各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时应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效衔接,将职业技能所需的专业知识有机的融入相应专业课程,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尽可能采用企业案例安排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与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基本一致,同时将专业前沿新技术有效穿插其中让学生加以了解,使之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其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和专业新进展。最后,为保障学习效果应设置模拟企业生产的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课程,以企业案例为项目任务学生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可以得到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

3.2 加强校企合作与配套资源建设

1+X 证书制度使学生能在高职毕业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职业技能水平,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首要任务就是切实开展校企合作,邀请企业技术“牛人”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定与实施,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专业实践,引进企业典型项目作为相应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的案例素材,组织学生定期赴企业参观学习或顶岗实习,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能在企业灵活运用。同时,针对引进的企业项目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问题,结合专业课程知识结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注重课程知识点在企业应用素材、视频的收集,制作与之对应的交互式或模拟动画方便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并采购应用广泛的仿真软件使学生在实操之前得到有效的技能仿真训练,减少教学设备损耗。

3.3 课程评价机制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前述1+X 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由于专业课程采用企业化的项目案例开展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考核的重点应从原来的知识点考试逐渐转变为“理实融合、技能为主”的过程性考核,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不仅考核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而且注重对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团队精神、人际协调、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同时,积极引进企业生产管理的考核机制,对照“数控车铣加工”1 +X 证书中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项目生产实施中的行为、成果等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考核;对于由校企合作开展的课程或企业实习等环节,加大企业导师对于课程考核权重,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接受企业的行为准则,达到学会专业知识即学会做事的效果。

4 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举措

4.1 重构课程知识体系

在保证课程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重构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以数控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对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重新进行组合,将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考证相关知识融入课程之中并加重实践比例,突出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使学生适应数控车、铣操作工岗位,可以某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全过程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从零件的选材、工艺设计、工装设计、机床选用到最终加工成型,根据加工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点内容分解到不同专业课程,并按照零件对应的工艺步骤安排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为学生安排足够量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根据学生阶段成果了解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通过综合应用课程布置新的项目任务,在前阶段知识学习和技能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进行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与实施,切实培养、巩固和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这种设计能够使学生对于金属材料选用、机床选择与操作、加工工艺设计、夹具设计等能力得到系统的锻炼,有效达到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数控车铣加工”的1+X 证书技能要求。

4.2 运用模拟仿真技术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技能实践所需设备较多且部分价格昂贵,在进行技能训练如数控机床操作时,为避免学生因操作步骤不熟悉而损坏机床,可先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模拟操作训练,在得到充分“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机床实操加工,从而降低学生实操训练时出错概率同时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对于课程中部分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如电动四方刀架的换刀过程,其构件都在刀架内部不可能看见,可开发交互动画让学生观看并操作熟悉刀架的结构和换刀过程;同时,为进一步还原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在开展特定的技能训练时还可通过VR 技术构建虚拟的生产环境,结合仿真软件和交互动画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果过渡,达到规范学生技能操作流程和培养职业意识的双重效果,为后续实训车间开展的实操训练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安全保障。综上所述,针对数控技术专业技能训练设备昂贵且耗材费用较大的情况,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开展仿真训练,在学生熟悉生产环境、流程和操作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在保证学生得到有效技能训练的同时,有效的减少学院相应教学设备、耗材等费用的投入。

4.3 校企合作建设资源

基于1+X 证书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工作是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院教师技术研发和企业生产资源优势,为学生的技能实践训练拓展新的环境空间。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典型案例及其职业素养要求,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育人的有效融合。同时,也要注意收集企业的优质素材来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充实课程资源平台的图片、案例和视频等,针对教学重难点利用企业案例开发交互动画,使课程知识点更加具体生动,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校企合作除了建设上述软件资源,还可根据校企各自拥有的硬件设备资源互通有无,对于因设备原因学校无法开展的技能实践可直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上课,或利用企业设备的空置间隙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同样企业的某些生产也可利用学校的设备让学生生产,节约投入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4.4 建立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基于1+X 证书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关键在于认识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技能考证为目标,以适应企业生产环境为目的,建立全新、灵活的课程评价体系。针对专业课程中的A 类(理论)、B 类(理论+实践)、C 类(实践)这三类性质课程,分别采用不同的课程评价方式来适应1+X证书的技能考证要求。其中对于A 类课程采用基础考核、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进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考核,并以“数控车铣加工”的技能考证要求建立技能考证理论试题库作为期末考核内容,实现“考试即考证”;B 类课程包含理论考核(基础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阶段性考核+实操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与A 类课程基本一致,实践考核以技能操作考核试题库为基础进行扩充,通过不断反复的强化训练达到熟悉操作流程完成零件加工的目的,针对对不同课程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理论与技能模拟考试题库;C 类课程则完全按照企业和技能考证要求进行考核,使之能在完成课程学习考核的同时掌握职业技能考核的内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顺利取得1+X 职业技能证书。

5 结语

综上所述,1+X 证书制度下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其核心要求是要使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突出职业技能与应用,以及加强校企合作与配套课程资源建设,针对当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课证融通”现状,提出了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通过这些举措使校企双方联系更加紧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得到有效融合,企业得到了满足自身生产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学校提升了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度,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职业技能
基于CATIA现代信息手段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讨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