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2-08-09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肩胛小针刀肩胛骨

阳 光

(广州开发区医院/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 510730)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其在肩痛疾病中占比约为1%~2%[1]。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各类智能化设备广泛使用,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发生率也呈现逐渐升高趋势[2]。本研究用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2~75岁,平均(48.23±6.14)岁;病程0.5~4年,平均(2.57±1.24)年;单侧38例,双侧1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3~74岁,平均为(47.19±6.55)岁;病程0.5~3年,平均(2.62±1.11)年;单侧36例,双侧14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有颈肩背部酸痛不适、沉重感,可放射至腋下以及侧胸壁,肩胛骨内上角及内侧缘平T3、4棘突有明显压痛点,局部有硬结或条索状硬结,指法弹拨时可及弹响或捻发感,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前臂内侧或手掌尺侧及小指感觉减退,劳累、受寒、夜间加重等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典型症状。冈上肌及冈下肌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肩外展外旋乏力;肩峰冈上1cm缘中点向上 处有深压痛或严重不适感等典型体征;双上肢于伸直位肩关节前屈90°位,交叉于胸前时,可诱发肩胛部疼痛;肩外展或外旋时,肌力下降( 外展起始30°时,下降最明显)等特殊体征,诊断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经肩关节X 线片及肌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或者肌电图检查见受压肩胛上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或( 和) 传导速度减慢。近半月内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或者手术方法治疗,小针刀治疗适应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颈椎病、肩周炎等影响肩关节活动相关疾病,因肩胛上神经行径处有明显压痛点与本病容易发生混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施术部位合并感染,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电针治疗。采用直刺法或上下提插针刺法将消毒处理后的毫针刺入肩井、天宗、臂臑、肩髃等穴位,后接通电针治疗仪(频率2Hz)在疏密波下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半个月。

观察组用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在其肩胛骨内上角、肩胛提肌止点处或脊柱缘处寻找有明显压痛点的位置作为进针点。用碘酒消毒施术部位,常规行消毒铺巾,并在痛点处进针,回抽无血时,注射2% 利多卡因针3mL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进行局部麻醉。进针时使针刀刃与肩胛骨缘保持平行,并将其与肩胛骨缘紧贴,做扇形切割,闻及“嗦嗦”声,且有阻力感的情况下,实施切开处理,实现松解的目的。如脊柱缘处存在明显压痛点,选择在肋骨浅面施术。如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存在明显疼痛则对其实施中斜角肌松解。然后患者改行仰卧位,将头部向对侧转动,并将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点为进针点,进针回抽无血,注射2%利多卡因针3mL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局麻,将针刀刺入横突骨性部分,使其与骨面紧贴完成松解。松解完成后,患者改行坐位,指导其主动耸肩,应用阻抗抬肩手法。同时通过弹拨理筋手法进行按压,做手法治疗。如症状改善不明显7天后再行相同治疗,治疗半个月。

3 疗效标准

疼痛症状及相关不良体征完全消失为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显著减轻,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

用SPSS21.0统计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VAS评分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55±1.38 2.34±1.02 38.28±8.54 79.98±10.28对照组 7.52±1.45 3.91±1.22 37.99±8.31 71.78±10.01 t 0.874 9.645 0.867 8.642 P 0.267 0.000 0.157 0.000

5 讨 论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因肩胛背神经向肩胛上切迹处传导过程中,受周围组织卡压导致冈上肌、冈下肌麻痹萎缩并诱发的一组以患侧肩胛上外部疼痛、痉挛性酸、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疾病。部分患者疼痛症状可辐射至上肢,且症状在夜间、肩关节过度上举或者过度劳累情况下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休息。解剖学研究显示[3],肩胛背神经发出后经过中斜角肌时,会被其覆盖,因其本身多数属于腱性或腱肌性组织,因而部分肩胛背神经在其外侧缘会出现变细情况,而在肩胛背神经继续下行至肩胛提肌下部深面时,会有分支跨过肩胛提肌,二者交点与肩胛骨上角间十分接近,造成周围肌肉神经在通过该处时受到肩胛骨上角肌肉附着点无菌性炎症、筋膜粘连等影响,导致肌肉痉挛和发生神经卡压。

本病属中医“肩痹”、“肩凝”范畴。因外邪侵袭、经脉拘急等外因以及气血虚损、筋失濡养等内因共同作用而发病,治疗以疏通经络与调和气血为主。小针刀治疗可以促进肩胛骨的肩胛上切迹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的恢复,并能促进局部病灶能量释放和补充,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疏通病灶体液潴留,实现体液回流,有利于局部微循环通畅。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肩胛小针刀肩胛骨
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肩胛下肌肌腱撕裂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经腋窝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
惩罚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肩胛下肌损伤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梦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