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PPP项目中风险分担方式的研究

2022-08-05梁素萍沈思翌

大众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项目风险修正

梁素萍 沈思翌

关于PPP项目中风险分担方式的研究

梁素萍1沈思翌2

(1.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2.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PPP模式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以及需要复杂的设计规划等一系列不确定性的特点,运营过程中可能因客观环境出现的种种未知变化及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导致项目风险分担发生变化,现有风险分担方法在解决PPP项目风险分担的问题上相对缺乏针对性,而合理的风险分担关系到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方式,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修正Shapley值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得到详细的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比例结果,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其一,分配结果可减少项目未来风险发生的管理成本;其二,在项目周期内,可视化的风险分配结果能促使项目主要参与方养成项目管理的谨慎性,从而有意识有能力的去控制去应对属于本方的风险,进而为PPP项目步入成熟阶段保驾护航。

PPP项目;风险分担;Shapley值法

引言

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简称“十四五”规划)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仍是一项须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任务,相应的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拓展投资空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1],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正是用创新的方式、机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贡献更多力量。PPP模式在“十四五”规划中应继续规范有序的推进,往更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保证已立项存在于PPP库中的项目高质量发展并稳重求升,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不断增强PPP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PPP项目一方面能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能使得公私双方之间的合作实现双赢。然而PPP模式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以及需要复杂的设计规划等一系列不确定性的特点,PPP项目的参与方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组成结构复杂,与普通项目相比,项目的风险管控以及公私双方的协商难度相对也较大,项目的风险分担将关系到项目的运营管理成本以及未来的有效运作等。由此可见,合理的风险分担方式将是实现所有目标的大前提,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进行给风险进行合理且有效分担是目前PPP模式迈入成熟阶段亟需研究解决的任务。

1 我国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现状

1.1 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

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需纵观全局而做出应对的过程,主要包括系统地识别、分析以及应对风险这三项流程,这也与PPP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不谋而合,从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识别、分析与应对属于PPP项目的风险,才能对PPP项目进行有效的转移控制风险。对于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的原则遵循以下三点。

第一,能力强的一方控制相应的风险。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虽具有技术资源优势,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能让社会资本方一揽子的承担所有的项目风险,应考虑到社会资本方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的管控能力,以免影响到项目的后期运营,如法律变更风险,其分担的是PPP项目可融资性基础,与所在国法律体系的稳定性相关,在法律体系越不成熟的国家,政府承担的越多。

第二,收益与风险二者需匹配。PPP项目的风险与项目收益成正比,利益相关者承担的风险越大,所期望分配的收益就越大。风险需要在社会资本和政府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如:政府承担政策风险,社会资本方的建设成本与预算不匹配风险等;但也要考虑到社会资本方的盈利性质,所以对于某些无法控制或无法预见性的风险,如市场风险、合同风险等,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可行性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共同承担风险,以激发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

第三,风险的承受度应有上限。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能力都有限,各自在PPP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若双方都能竭尽所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可以极大地降低项目的成本,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从而间接地实现项目收益的增加。

1.2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现状

随着PPP项目入库数、投资规模的不断提高,现有学者对于PPP项目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项目风险承担的研究逐渐由浅入深,大都形成一个共识,即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方根据各自特点相应地承担风险,政府部门相对控制政策环境的多变性等能力稍强,相应的承担项目在政治层面的风险;私营企业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更具有技术实施层面的能力,相应承担项目在经济层面的风险等,如商业风险、项目实施风险等。

对于风险分担的方法的研究,经归纳分发现主要从定性定量的两种形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定性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风险评估系图法、问卷调查法等,Xu 等[2]在目前风险分配的原则和以及识别出风险因素后使用头脑风暴法,针对项目参与者进一步归整出关键风险因素的分配标准,Li 等[3]与Roumboutsos等[4]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英国PPP项目与希腊的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偏好进行调查研究,并将二者的调研结果进行比对后,最终得到了公私双方应承担的风险种类,Hwang等[5]在梳理相关文献后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确定了公有风险因素以及具有显著临界性的风险因素,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某PPP项目中,识别出了该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定性分析法操作起来简便可行,但相对而言主观性较强,结果易受人为观念左右,科学严谨性不强,无法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风险分配结果。通过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通过数学建模以及结合博弈的理论基础来进行,相对于单独采用定性分析法而言更具逻辑性,因果关系也比较清晰,从而利于PPP项目管理者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项目主要参与方各自的风险承担能力,利于风险的合理分担。林丽[6]以北京体育场PPP项目为例,构建了基础设施类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模型,与之相近的王丙亮等[7]通过对最终要约仲裁博弈模型进行修正,并应用该模型于大型基础设施类PPP项目上;此外,人工神经网络框架(ANN)也被应引入用于研究PPP项目的风险分担,蒋涌[8]与Jin[9]均使用ANN来构建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方案,也相应得出公私双方的风险分担比例,并提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几大类风险,以及提出政府与私营企业在项目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决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无法针对各类PPP项目有一个相对更灵活更考虑项目特点而进行的风险分担方式。

部分研究所体现出来的一个设定,那就是在PPP项目风险分担过程中的政府部门的地位相对社会资本一方要高一些,无法否认此设定的存在具有一定现实基础,并且PPP模式的发起方就是政府部门,这也是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但也应考虑到在一些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可能属于较弱的一方,而PPP项目的实施规模庞大,也有可能存在社会资本方的地位更高的情况,此时风险分担则倾向政府部门转移风险, 甚至还可能存在一些强调的承包商、金融机构等第三方利益相关者本末倒置的现象。

在项目的实际运营中,若出现无法预估得到的风险点,或是无法获取风险在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之间甚至在其他利益相关者间的转移倾向时,基于以上的种种情形该如何对PPP项目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且科学的分担,将成为PPP项目的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难点。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在分析PPP模式下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将风险分担指标进行层层细化,并以此对传统的Shapley值法进行修正,建立一个基于修正Shapley值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 以确定双方共担风险的最优分配比例,提高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双方的合作效率。

2 PPP风险分担模型

2.1 适用性

PPP项目的基本原则“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高度契合,在PPP项目中获得收益的前提即是承担风险,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总是成对出现的,且Shapley值法在风险分担方面也被应用于研究金融系统风险、联盟风险分担及保险风险的配置等。说明风险分担模型应用于解决合作联盟中的收益分配问题上不仅具有自身优势,同时应用于以长期合作关系为主要特征的PPP项目风险分担问题研究中,也具有可操作性与适应性。

2.2 建立修正Shapley值的风险分担模型

2.2.1 确定修正指标

本文将把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原则作为准则层指标,即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承担意愿、项目参与程度,再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将准则层指标进行各个细化,分成方案层中的十个具体指标。具体的影响PPP项目风险分担的修正因素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不同类型的PPP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类型,以及项目的自身特点对层次结构图里的“政治经济风险”“建设运营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再进行指标的细分,能使得项目的风险分担更精准、更具参考价值。

图1 影响PPP项目风险分担的修正因素层次结构

2.2.2 修正Shapely值

表1 修正指标系数

将修正指标则得到矩阵:

在对矩阵A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各个指标对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程度:

3 案例分析

3.1 项目基本情况

某综合管廊PPP项目包括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以及市政道路的修缮,其中建设地下管廊长度约为19.8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管廊主体建设工程,具体包括排水、消防、电气、监控、污水管道工程等;项目累计总投资为312888万元,合作期长达26年。通过竞争磋商,某市城市管理局与项目公司、中标社会资本、管廊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按政府方30%、社会资本方70%的股权比例组建项目公司,政府方负责项目前期的实地考察、设计施工图等前期预备工作,项目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与维护等,中标的社会资本方主要承担项目融资责任。项目进入运营期后,入廊管线单位按《入廊协议》中的定价及入廊数量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待特许经营期期满后,项目公司须将完好无损的管廊项目的固定资产完璧归赵。

3.2 风险分担模型

根据行业专家分析以及项目物有所值报告中介绍可得,在未知风险发生以后,对项目风险承担成本进行量化,即按照项目建设运营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风险承担成本,其中政府部门所承担得风险可以减少损失约990万元;社会资本方联合体承担风险减少损失约1480万元,当双方共同承担时,可以减少损失约2890万元。

3.2.1 计算初始Shapely值

初始Shapely值如表2、表3所示。

表1 政府方的风险分担情况

表2 社会资本方的风险分担情况

3.2.2 修正指标的再次细化

为了能使得项目的风险分担比例更准确,考虑到案例公司为管廊类PPP项目,再根据项目的特有特点以及现有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层次结构图里的“政治经济风险”“建设运营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进行再次指标的细分。项目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实施流程图

3.2.3 修正指标值

本文通过与PPP的项目咨询机构进行访谈并发放了问卷,还对曾经参与过PPP项目相关研究的高校教师、项目所在地方财政部PPP中心以及项目的建设方均发放了问卷进行打分,以保证得出的修正指标权重更真实可靠,得到的结果也通过了AHP法的一致性检验,得到各个修正指标值的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细化指标权重

表5 修正指标权重以及分担情况

根据表4、表5得到最终调整后指标对于参与方i的影响程度:

则最后的各参与方的实际风险分担情况分别为:

通过以上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属于政府方负担的风险损失约为816.5万元,属于私人方负担的约为2073.5万元, 则政府方与私人方各自的风险比例为28.25%、71.75%。

4 风险分担模型运应用分析

PPP项目风险分担方式的合理公允性将关系着PPP项目的可持续性。本文所构建的合作双方风险分担模型是在遵循PPP项目基本原则“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担,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得到的风险比例结果以控制未来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减少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风险分担的谈判成本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成本,使得PPP项目对各方都具吸引力,任何一方都不需要为另一方的失误而付出不必的代价;第二,在项目周期内,风险分担结果可以有效地培养各参与方行为的理性与谨慎性,这也意味着项目主要参与方必须有能力去控制属于自己的风险,并为项目的持续运营而有效地工作。

5 结束语

PPP模式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二者的资源优势与不足进行相互整合,使之发挥出最大效用,但也因多方的参与,使得风险管理在操作层面相对比较复杂,而风险的分担也往往是PPP项目合同谈判中最棘手最突出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且PPP项目最终的风险分担并没有一个绝对最优分担结果,但应在基本分担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参与双方对风险的认知、态度和项目的具体条件来进行博弈谈判。那么在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合作风险分担理论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分担模型是解决这种合作成本分担的有效工具,建立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模型,既灵活且考虑到项目的特点以及当下时点的经济、社会环境来进行对指标进行判断细分后进行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实施起来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有效减少了PPP项目的风险管控成本也同时提高了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在选择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方法上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思路。

同时,随着我国PPP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相应的配套硬件软件配置也将逐渐完善。首先,应健全完善PPP项目相关法规体系,让PPP项目的运作有据可行有法可依,确保整个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运作流程能按部就班的遵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保证项目公司自身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以减少不必要的谈判成本,以规范项目的有序发展;其次,发挥公共部门职能作用,建立起PPP项目的配套硬件设施,建立公平合理的合作机制,不仅在风险分担方面,项目的收益分配方面也应多加思考,充分协调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从而组合使用好多种筹资方式,以实现资源的平衡配置,提升项目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方的进入,以夯实PPP模式未来的增质发展,以步入成熟阶段。

[1] 中国政府网.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2021-3-13.

[2] Xu Y, Chan A P C, Yeung J F. Developing a fuzzy risk allocation model for PPP proje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 136(8): 894-903.

[3] Li B, Akintoye A, Edwards P J, et al.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5, 23(1): 25-35.

[4] Roumboutsos A, Anagnostopoulos K P. Public-private Greece: risk ranking and preferred risk allocation[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8, 26: 751-763.

[5] Hwang B G Zhao X, Gay M J S.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Singapore:factors,critical risks and preferred risk allo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3, 31(3): 424-433.

[6] 林丽. 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风险分担研究[J]. 财会通讯,2018(35): 107-110,129.

[7] 王丙亮,游锐.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分配研究——修正最终要约仲裁的引入[J]. 经济论坛,2009(21): 126-128.

[8] 蒋涌. 基于ANN方法的境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2016,32(12): 64-78.

[9] Jin X H, Zhang G. Modelling optimal risk allocation in PPP project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1,29(5): 591-603.

Research on Risk Sharing Pattern in PPP Projects

The PPP Model ha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investment, long operational period and complex design planning and so on. Dur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the risk sharing modality may encounter changes due to the various unknown changes in practical environment and in the stakeholders’ behavior. In terms of risk sharing of PPP projects, the existing modality seems relatively less targeted, while a reasonable risk sharing modality for PPP projects is critic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PP proj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isk sharing mode of PPP projects. By constructing a PPP project risk sharing model based on the modified Shapley value and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e detailed risk sharing proportion results of PPP projects are obtain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two purposes: first, the allocation results can reduce the management cost of future risks of the project; Second, during the project cycle, the visual risk allocation results can encourage the main participants of the project to develop the pruden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so as to conscious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deal with the risks belonging to their own party, and thus escort the PPP project into the mature stage.

PPP project; risk sharing; Shapley value method

F239

A

1008-1151(2022)07-0162-04

2022-04-20

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县级政府绩效治理与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改进”(18BZZ001)。

梁素萍(1964-),女,广西贺州人,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审计与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沈思翌(1996-),女,广西贺州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项目风险修正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修正这一天
一类基于Halley-Newton型的有效修正算法
软件修正
修正直销初点将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基于审计抽样理论的项目风险管理
联锁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