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成都祠堂街美术展览与近代艺术思潮在成都的传播

2022-08-04曹筝琪娜CaoZhengqina

当代美术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祠堂画展四川

曹筝琪娜 Cao Zhengqina

祠堂街的物理空间

成都祠堂街是一条集政治、文化、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街道,被称为“天府文化现代化的起点”。该街区原为清代满城(少城)的喇嘛胡同,位于少城东南角,为部分武将居住之所,因康熙57年(1718年)在这里兴建了年羹尧生祠而改名为祠堂街,年羹尧获罪后生祠被毁,原址改为关帝庙,但祠堂街这一名称却因此传承下来。民国初年(1912年)拆除满城后,祠堂街成为连接成都东西市区的重要街道,分别在1936年和1943年扩建,初具现代街道规模。当时的祠堂街全长300余米,东接西御街,西接将军衙门街(今金河路),南边与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毗邻,还有金河绕过其一侧。后因20世纪70年代蜀都大道的兴建,金河改为地下河,祠堂街也被截断后仅留其中一段。2022年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后的祠堂街重新亮相,作为“天府文化公园”的核心地段,修旧如旧的祠堂街将重新成为一条文化艺术主题街区。

清代末年,因居住在满城的八旗子弟生活上逐渐衰败,当时驻成都的将军玉昆就将祠堂街一侧富裕旗民的庭院合并起来,增添亭榭,辟名为“少城公园”,豢养飞禽走兽作为“动物园”,并设立了茶园及商品陈列所,以门票收入救济贫困旗民。1912年后,该公园逐渐改为市民公园,特别是开办了“成都通俗教育馆”(后改为民众教育馆)、“金石陈列馆”(四川博物院前身)、“图书馆”(后改为省立图书馆)、“运动场”、“露天舞场”、“戏园”、“骑射靶场”等,后周围又逐渐建设了演出川剧时装戏的锦屏大戏院、大光明电影院等,为成都近代文化的传播做了很大贡献。

抗战爆发后,成都逐渐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城市,这里紧邻少城公园和金河,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极佳,房租又低于春熙路等地,吸引了不少文化人聚集。据统计,从“七七”事变到解放前夕,这里开设的书店就达183家,占到成都书店数量的70%,文具店也有34家,荟粹了全国各地出版的新书、新杂志,给读者输送了大量的精神食粮,被称为“新文化街”。在“新文化街”的掩护下,新华日报社、努力餐等多个地下党活动点也在这里聚集,当时这条街上先后建立过7个党支部和秘密联络点,因此祠堂街也被称为“革命街”。

祠堂街上的美术活动

民国时期(1912—1949年)发生在祠堂街的美术展览活动,已初步具备一定的策展性,特别是有很强的自觉接受社会批评和引发交流讨论的意识,如罗文谟在《四川美术协会工作之展望》一文中就特别提到要重视展览的作用,“……展览之义,在于观摩,博其他人之评论,而为创作之借鉴,其价值与造诣如何,唯赖社会之批评……”是因为这一特点,较为突出地展现出了成都近代艺术思潮的传播与展览活动之间的关系。

民国时期祠堂街上的美术活动包括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20—30年代,即新文化运动思想在成都传播和发展的时期。当时的美术活动主要发生在祠堂街一侧的少城公园内,作为我国最早建成使用的公园之一,少城公园以对市民开放为目的,具有先天的公共性特点。1919年少城公园内的少城商品陈列馆已经开始举办美术展览,后因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8年)各地的社会教育机构一律称“通俗教育馆”,1924年少城商品陈列馆据此改建为“成都通俗教育馆”,1932年2月,按照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民众教育馆暂行管理规程》,又改称为“民众教育馆”。通俗教育馆作为当时成都最重要的展览场地之一,与诸多美术教育学校的师生有密切关系,而发生在这里的展览活动除了囊括各美术学校的展览或组织全城各校美术成绩综合展览外,还有一些展览起到了设置话题和引发讨论思考的重要作用,是当时社会美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二个时期是抗战时期,大量艺术家和美术学校迁往成都,成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1941年初,省政府合并“蓉社”“蜀艺社”“成都美协”为“四川美术协会”,因供职聚兴城银行的青年画家张采芹担任“总务”,因此将办公场地选在祠堂街10号的聚兴城银行二楼张采芹办公室(画室)内。1942年6月四川美术协会会址最终落在了同一条街的祠堂街16号院。该协会是四川20世纪40年代美术活动的中心,组织了各类展览,接待了许多内迁画家,如张大千、徐悲鸿、吴作人、傅抱石、潘天寿、黄君璧、赵少昂、关山月、吴一峰、岑学恭等,都先后在这个协会的组织下举办画展,其中大部分展览就发生在祠堂街。抗战初期祠堂街的展览活动主要集中在聚丰城大楼,1942年四川美术协会会址落成后,主要集中在该会址的展室中。同时祠堂街上的各类书店、茶馆和少城公园的“民众教育馆”中也举办了不少展览。这些展览即是抗战时期本地繁荣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全国艺术交流的体现,其中有一部分展览积极为抗战募集、救济难民,还有一些更是努力以画作内容唤起爱国热情甚至直接反映战地情况,不少展览还体现出“文化图存”的主张,展现出成都作为抗战大后方文化中心的重要价值。

社会美育与平民艺术

少城公园内的“成都通俗教育馆”(1932年后改称“民众教育馆”),是祠堂街展览活动重要的发生地。卢作孚先生作为该馆的首任馆长,把通俗教育馆当作其社会改造的第一个试验场,设有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游艺、事物八部,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参观,后该馆历任馆长也做了许多有利于成都新文化建设的工作。其中的美术展览多以社会美育为目的,是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观念的具体实践。不少展览对启迪民智有所帮助,甚至有部分展览还直接提出了“平民艺术”的主张,展现出新文化运动对成都美术界思想的影响。

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5],学生需要通过此环节验证自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从实践中找到问题,再对理论知识反刍,加深理解。另外,实践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6]。

1927年10月从上海求学归来的张采芹,在通俗教育馆举办了个人国画展。他在上海时期就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年仅26岁的他直接在展览会上发表宣言,提出“……艺术不是少数人独占的事业,是人类应共同努力的东西,是平民的不是贵族的,是一般民众视为如米菽棉帛的必需品,不是少数资产阶级作为茶余酒后的消遣品。我们所要的艺术,是民众化的艺术,我们所要的民众,是艺术化的民众……创造艺术的新生命,使中华开遍艺术之花,使人间苦的人们,得到一个无穷的安慰,这尤其是我们研究东方艺术的人应负的使命。”这一思想明确地反对了传统的艺术精英主义,提倡平民大众的艺术,想通过艺术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所鉴赏,最终达到推进社会艺术化的目的。

后来,作为四川美术协会发起和实际负责人之一的张采芹,的确在此道路上继续开展实践,并在20世纪40年代后通过由四川美术协会组织的众多展览,实现着自己“平民艺术”的理想。四川美术协会作为抗战时期成都最重要的美术组织,在他们的成立宣言中,明确提出“……往者蔡孑民先生曾大声疾呼,思以美育代宗教;西方学者,亦多主以美育挽人心……本会同志,身遘丧乱,手无斧柯,怀往哲之名言,痛民生之惨劫,思以薄技,挽此横波……”在四川美术协会发起和组织的展览中,也较为注重展览的社会美育功能和推动社会艺术化发展。如四川美术协会发起并举办了多次“美术节”,走出协会框架去组织美术展览活动。

1943年3月,苗勃然、洪毅然、梁正字、郭乾德、叶正昌、张漾兮、谢趣生七人在四川美术协会举办了“西画联合展”,共展出140幅作品。这一批青年艺术家大部分毕业于成都本地各艺术学校,对战时生活困苦的百姓有切身体会,常描绘身边的市井风情与市民形象,是典型的“表现十字街头的艺术”。为提倡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他们还专门声明展览作品不标价出售,从作品内容到展览形式上,都体现出“平民艺术”思潮对他们的具体影响。

西学东渐与现实主义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一些国外留学生和到上海求学的艺术青年陆续返蓉,成都兴起了现代美术教育的热潮。祠堂街作为当时成都最重要的展览场地之一,发生在这里的展览活动很多都起到了推广介绍西方艺术和引发对现实主义讨论的重要作用。如1925年7月,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系和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的李伯勤从上海回到四川任成都大学艺术专修科教授,在通俗教育馆举办了个人图画展,他的创作不追求美术形式,而更注重内容的社会主题意义,引起了社会反响和争议。后来该展览巡回到重庆,《新蜀报》还连续刊登了关于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文章。

1926年2月-3月通俗教育馆专门在全国及国外征集,举办了中西绘画展览会,展览周期为一个月,前15天展出国画,后15天展出西洋画。其中西洋画展览会特别热闹,展出了多幅西画作品。上海画家刘海粟、王济远、李超士等均有作品参展,也有少数旅居海外的中国画家参展,但更多的是四川美术专门学校的师生作品,当时报界新闻因此报道四川美术专门学校“极出风头”。这次展览可被看做是在成都对西方艺术的初步推广,但当时各类艺术学校的成绩展中,陈列最多的还是以研究西方艺术形式为主的作品,缺乏思想性。到了40年代,外地入川艺术家在成都的西画展览活动,尤其是其中的现实主义抗战美术运动对本地青年艺术家影响很大。成都本地的一批年轻人虽然因颜料缺乏等客观原因油画创作并不多,但他们以“西画”原理为基础理论指导,开始投入到木刻、漫画的创作中去,体现出对现实主义浓厚的兴趣。1945年3月9日,现代美术画会举办的“第二届现代美术展”在祠堂街四川美术协会举办,展出了28名青年画家的100多件油画、水彩、水粉和木刻作品,体现出青年画家对现实主义艺术语言的进一步探索。

这些体现出西方艺术风格影响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展览中,对本地艺术界最有触动的还要数徐悲鸿画展。1943年9月,徐悲鸿由重庆来蓉,准备在祠堂街四川美术协会举办个人画展。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美术,主张美术务必要求真务实,在画展前的座谈会上,他即席作画并题诗“嘉陵山水气象万千,蜀中画家对之漠然,此理之奇也”,尖锐批评了四川画届的守旧思想,提倡自然写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10月22日展览揭幕后,展出的作品以其浓郁的时代风貌、深刻的生活气息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样板,特别是《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这样结合中西艺术审美风格又极富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四川美术协会美术批评委员会在《新新新闻》上开辟的“四川美术”专栏中,对徐悲鸿画展及其现实主义思想和中西融合的画风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讨论,多持褒义。此次成都之行徐悲鸿有感于四川美术协会组织展览活动之丰富,极为赞许,他将展览3日门票收入的18694元全部捐给了四川美术协会。

除了西画领域,国画领域也受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1932年吴一峰陪同黄宾虹入蜀讲学,自9月出发后一路写生,到11月才到达成都。1933年2月4日立春,成都文艺界在通俗教育馆举办了欢迎会,席间众人倡议效仿“湖社”在成都成立“蓉社”,以继承中华传统艺术为宗旨,黄宾虹、吴一峰等均在该社,即后来合并为四川美术协会的三个社团之一。黄宾虹这次入蜀虽然时间不长,到6月暑假后就启程归沪了,但他入蜀出蜀的过程皆一路写生,期间还专门前往青城山写生,四川的自然风貌对他艺术风格的转变影响巨大,令他有“入蜀方知画意浓”之叹。同时,黄宾虹师法造化的艺术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吴一峰,特别是黄宾虹离川时吴一峰被蜀中风景所感染,选择定居成都。之后他长期坚持到自然中去写生,其作品无一不来自实地,一扫古人之作陈陈相因的旧习气。

吴一峰入蜀后,仅在祠堂街就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分别是1933年3月19日在通俗教育馆举办的“吴一峰金石书画展”,11月4日在少城公园举办的“吴一峰救济难民书画展览会”,1944年7月13日在四川美术协会举办的“吴一峰画展”,1945年11月20日-27日在四川美术协会举办的“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可见实景写生的国画作品已经成为当时较为受到关注的风格之一。除吴一峰外,在祠堂街举办个人展览的国画家中,以写实见长的还有赵望云、关山月等岭南画派的画家,以及郑曼陀这样具有独特写实画风的“广告画家”。

民族认同与文化图存

抗战期间,各界人士、机构纷纷迁来四川,成都更是成了文化艺术精英的云集之处。当时这些文化精英对国家与民族抱有极强的文化责任感,进一步提出通过更多地展示优秀的古代艺术品,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期赓续文脉、文化图存的思想。抗战爆发后,居住在成都的吴一峰还专门刊文《保存战时的艺术品》,呼吁保护民族遗产,并专门提到当时国际国内展览中对古代艺术品的展览“予大众精神上的熏陶,智识上的营养……留心艺术运动的人,都以为艺术复兴,亦即中国整个民族复兴的楔子。”

抗战的压力和民族的危机也迫使艺术家们重新去探索中古时代的文化根基,认识西部丰富的少数民族风貌,尤其是敦煌壁画的发现和临摹,成为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令众多美术家千里迢迢奔赴西北游历考察、写生临摹。1944年1月25日在四川美术协会举办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引起极大轰动。4月11日,关山月“西北纪游画展”也在成都开展,其中许多都为临摹敦煌壁画的作品。1945年华西边疆所和现代美术会在四川美术协会联合举办了吴作人入川后的首次个人展览,也以旅边为主题,展出了《戈壁神水》《祭青海》等大量表现祖国边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作品。1947年12月12日,四川美术协会再次为沈福文举办漆艺展,本次专门展出了他前往敦煌考察后的漆艺新作,徐悲鸿特别撰文赞誉“沈君预复吾国漆艺……近更远赴敦煌采集吾国全盛时代之图案,尽用于漆器上,此为旷古所无之胜举……”

谈到以优秀的古代艺术品提升民族认同感,还有一场发生在祠堂街的展览非常重要,就是1946年11月在通俗教育馆举办的“故宫博物院在蓉书画展览会”。时任四川教育厅长刘明杨特别邀请了当时在重庆即将迁返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来蓉开办,展品总目共计100件,因陈列室一次无法展出完,于是每旬更换一次。在这次展览上,有唐代《褚遂良倪宽赞》长卷、五代《雪渔图》、宋代赵昌《牡丹》立轴、夏圭《长江万里图》、赵孟頫《窠木仙石》立轴,黄公望《富春山图》,及唐寅、仇英、文征明、董其昌、兰瑛、“四王”等诸多名家巨作。为了方便书画爱好者学习,展览还特别印制了入场研究卷,比普通参观卷贵1.5倍,可在场内长时间临摹鉴赏。这次展览所展作品的规模和珍贵程度,到今天为止依然是成都展览史上难得的重量级古代书画展览,对于战后提振民族信心、塑造中华共同体意识有重要作用。

祠堂街的百年历史,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声平台,是红色火种的传播中心,是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百年间,发生在这里的展览活动,体现出美术展览在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中的交织,是成都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剂与见证者。祠堂街被称为“天府文化现代化的起点”,正是因为在诸多文化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传统文化与数次社会思潮在这里交织,而美术展览作为具有社会性的艺术事件,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附录:

祠堂街美术展览情况一览表(1919-1948年)

年份 时间 展览名称 举办场地 参与人或社团1941 3月2日 张霞村画展 聚丰城大楼 张霞村12月14日 常书鸿先生画展 聚丰城大楼 常书鸿12月27日 丰子恺漫画展 开明书店 丰子恺丰子恺、盛学明影画展 聚丰城大楼 丰子恺、盛学明1月1日 汴京女画家线去平女士画展 聚丰城大楼 线去平1月20日 侯子步画展 祠堂街 侯子步3月8日 三八节女子书画展览会 聚丰城大楼1942四川美术协会、四川省妇女运动委员会参展画家:孙禄卿、蔡叔慎、唐冠玉、蔡佩珠、凤纯一、朱佩君、朱纫君、朱寿君、朱炜君等35位3月 蓉古书画展览会 聚丰城大楼5月31日 张大千画展 聚丰城大楼 张大千6月8日 谢稚柳画展 聚丰城大楼 谢稚柳6月26日 沈尹默、芮敬于联合画展 聚丰城大楼 沈尹默、芮敬于6月28日 四川美术协会落成纪念书画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7月2日 战地写生画展 少城公园图书馆 沈逸千等中国战地美术写生队8月30日 万有图片及抗战图史义展 四川美术协会周申甫(万有图片社主办人)9月 周申甫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9月 历代绘画大观图片展 四川美术协会11月1日 古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四川美术协会11月29日 赵望云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赵望云12月1日 四川美术协会会员习作展 四川美术协会 四川美术协会12月19日 为民国32年元旦献金劳军书画展览会 四川美术协会 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四川分会12月24日 杨曼生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杨曼生12月 李有行画展 聚丰城大楼 李有行12月 何久华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何久华1月1日 抗建艺术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1月27日 张大千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张大千春节 张蘅芝遗作展 四川美术协会 张蘅芝2月12日 屈义林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屈义林(《青年人》出版社、《新新新闻》报社社造)3月14日 罗文谟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罗文谟3月14日 苗勃然、洪毅然、梁正宇、郭乾德、叶正昌、张漾兮、谢趣生西画联合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 苗勃然、洪毅然、梁正宇、郭乾德、叶正昌、张漾兮、谢趣生1943 4月4日 聂若山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聂若山5月4日 青年节青年书画展 民众教育馆6月26日 伍蠡甫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伍蠡甫7月17日 张治安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张治安9月11日 庞薰琹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庞薰琹9月18日 关山月、张虞宾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关山月、张虞宾10月22日 徐悲鸿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徐悲鸿10月4日 彭龚明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彭龚明10月7日 袁殿之书展 四川美术协会 袁殿之10月22日 魏子期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魏子期

年份 时间 展览名称 举办场地 参与人或社团10月28日 张问雪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张问雪10月 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岑学恭、刘泽、韩智中、卢荫寰、苏葆桢五人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岑学恭、刘泽、韩智中、卢荫寰、苏葆桢11月19日 谢稚柳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谢稚柳11月20日 郭梦兰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郭梦兰12月9日 蜀笺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 郑伯英(“诗俾家”主人)12月10日 沈福文漆器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 沈福文1944 1月15日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张大千3月15日 张大千藏古书画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 张大千4月14日 沈省庵金石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沈省庵4月25日 张振铎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张振铎5月1日 胡巨川书法展 四川美术协会 胡巨川5月5日 杨北屏书法展 四川美术协会 杨北屏6月9日 蓉社社员习作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 蓉社6月12日 卢蔚乾书法展 四川美术协会 卢蔚乾7月13日 吴一峰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吴一峰8月2日 梁子中旅行写生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梁子中9月30日 赵少昂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赵少昂10月8日 丁凤世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丁凤世10月20日 孙伯福、孙仲威弟兄联合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孙伯福、孙仲威12月2日 柯璜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柯璜12月8日 意谷室古今名人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意谷室12月16日 丁筠碧女士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丁筠碧12月29日 杨乡生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杨乡生12月23日 张寒杉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张寒杉1945 3月9日 现代美术会第二届现代美术展 四川美术协会 现代美术会3月 剑阁唐代壁画展 民众教育馆 吴一峰3月22日 郭干武书法展 四川美术协会 郭干武3月25日-27日 第二届美术节纪念庆祝大会暨会员作品展览会 四川美术协会 四川美术协会4月6日 蔡佩珠女士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蔡佩珠5月12日 古今书画大观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 四川美术协会5月25日 吴作人旅边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年华西边疆所和现代美术会联合主办吴作人6月15日 沈福文漆艺展览会 四川美术协会 沈福文7月15日 曾履川书展 四川美术协会 曾履川7月20日 武焕尧书法展览 四川美术协会 武焕尧7月22日 丰子恺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丰子恺7月 四川省立艺专学生漆工作品展 四川美术协会 四川省立艺专7月 英国绘画印刷品展 四川美术协会 英国教授任义克8月4日 古书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新艺》月刊7月10日 杨济川国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杨济川8月 赵少昂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赵少昂10月5日 马勋超画展 四川美术协会 马勋超

备注:本表内容综合参考自以下材料张颖川:《成都美术志》,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罗文谟:《四川美术协会年来工作报告》,1943年。邓穆卿:《少城公园散记:成都市民众教育馆纪实》,《少城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刘欣、刘振宇、吴嘉陵:《客行万里:吴一峰年谱长编》,四川美术出版社,2018年。岑小麟:《万里风烟入画图艺术文献集:百年大师岑学恭艺术生涯》,四川美术出版社,2018年。

注释:

[1]综合自项志文:《百年祠堂老街的成都风情》,《少城文史资料·第29辑》,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文史与学习委员会。袁庭栋:《成都街巷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773页-790页。

[2]综合自邓穆卿《少城公园散记:成都市民众教育馆纪实》,《少城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成都市青羊区委员会文史与学习委员会。

[3]综合自袁庭栋:《成都街巷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773页-790页。

[4]罗文谟:《四川美术协会工作之展望》(1943年9月27日),《四川美术协会会址落成周年纪念特刊》,1943年。

[5]同[2]。

[6]张采芹:《国画展览会之宣言》,《国民公报》,1927年10月16日。

[7]罗文谟《四川美术协会宣言》(1941年4月24日),《德艺千秋——罗文谟的艺术生涯》,重庆出版社,1999年,第173页。

[8]张颖川:《成都美术志》,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78页。

[9]同上,第178-179页。

[10]《国民公报》民国8年(1919年)3月17日的报道《古美术参观记》。

[11]吴一峰:《保存战时的艺术品》,《新新新闻》,1938年2月26日。

[12]《四川美术学院校史(1938-1989)》,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4页。

[13]同[2]。

[14]同[8],第186页。

猜你喜欢

祠堂画展四川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拆迁
我们的祠堂
白云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妙妙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