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8-03

医药前沿 2022年17期
关键词:肥厚型心室左心室

邹 雪

(惠州市中医医院心电图室 广东 惠州 516001)

高血压性心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心脏疾病中占比17%~32%,位居第2 位,仅次于风湿性心脏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等的变化,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存质量,若未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病情不断发展难以得到控制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可为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数据参考。影像学检查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常见诊断方式,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其中心电图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由于该病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如肥厚型性疾病)在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等方面有较高的相似性,导致诊断时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因此加强对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分析意义重大。本文纳入我院心血管内科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10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10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1 组,另纳入同期收治的100 例非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和100 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2 组。对照组男55 例,女45 例;年龄37 ~76 岁,平均年龄(57.91±2.28)岁。观察1 组男56 例,女44 例;年龄42 ~78 岁,平均年龄(58.47±2.31)岁。观察2 组男54 例,女46 例;年龄40 ~75 岁,平均年龄(58.03±2.29)岁。各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观察1 组和观察2 组患者均符合各自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对照组受试者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正常,无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肥厚型心肌缺血;③精神和认知正常,能够满足基本调查研究的需求;④患者自愿参与,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调查研究;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②严重肝、肾、肺器质性病变;③存在精神和认知局限,意识障碍;④合并自身免疫性或感染性疾病;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⑥伴有肿瘤或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其在检查的过程中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检查的质量和水平。检查所选用的仪器设备为东江12 导联心电图,指导患者调整体位至仰卧位,将上身衣物掀起,避免遮挡,确保检查的进程。连接心电图仪并启动,于患者帖电机皮肤处擦拭导电液体乙醇,粘贴电极,详细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记录心脏电活动。全部操作均由科室专业医师完成,在检查时做好质控工作,若检查时对相关操作存在争议,则协商予以解决。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1 组的心电图正常率和心室肥大率。观察观察1 组和观察2 组ST-T 压低、T 波倒置、左心室高电压、房颤及束支传导阻滞、早搏情况,记录或计算T 波倒置、ST 段压低幅度、左心房内径、EF 值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正常和心室肥大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不正常率和心室肥大率分别为100.00%、81.005,均高于对照组的4.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图正常和心室肥大情况比较[n(%)]

2.2 两组心电图检查情况比较

在ST-T 压低、T 波倒置、左心室高电压方面,观察1 组分别为29.00%、27.00%、15.00%,均明显低于观察2 组的71.00%、70.00%、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早搏率方面,观察1 组为37.00%,高于观察2 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房颤及束支传导阻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检查情况比较[n(%)]

2.3 两组心电图检查指标比较

在T 波倒置、ST 段压低幅度、左心房内径水平方面,观察1组均小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两组EF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电图检查指标比较(± s)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基础疾病,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具有病程长、治愈难度大的特点。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会影响到相关器官,导致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若未及时给予治疗可诱发相关并发症,心脏性疾病便是其中之一,进而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血压长时间保持高水平,导致心室负荷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所致。高血压心脏病在发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未出现明显的自觉症状或者轻度的头痛、头晕、胸闷等,到发病后期可引起心脏扩大,出现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等。左心衰竭主要是肺淤血的表现,常见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反复发生急性肺水肿,伴有咳嗽、咳痰、尿量减少、乏力等,而右心功能不全主要是以体循环淤血为主,常见的表现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胀痛,或者下肢水肿、全身性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在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后,必须保持高度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而这需要建立在早期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检查基础上,还需嘱咐患者避免熬夜、劳累过度,少食甜食、油炸食品,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影像学检查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检查中较为常见,可供选择的检查方式诸多,如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其中心电图相较于其他方式更为常见。

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诊断方式,是反映被检查者心脏活动情况的重要方法,具有直观性强、客观性强、准确性高等特点,操作简单,无创无痛,所需费用较低,在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其效果也受到了医者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也是可以自行发生电活动的器官。在每次机械性收缩前,心肌细胞会发生电激动,从而促使其发生收缩反应,而这种微小的生物电流可经过人体组织传达到体表,通过电极片将心脏电位变化描绘成连续曲线即为心电图。心电图能够反映心肌电生理活动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特别是对于部分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心电图检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不可缺少的检查方式之一。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电图正常率和心室肥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体现了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疾病特征,心电图检查时处于异常状态,心室肥厚普遍存在。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在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的疾病,均伴有心室肥厚,同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心肌肥厚和纤维化,诱发心力衰竭,这就导致心电图诊断检查时存在难度,因此应注重鉴别诊断。本文结果显示,观察1 组ST-T 压低、T 波倒置、左心室高电压率均低于观察2 组,早搏率高于观察2 组(<0.05),且观察1 组T 波倒置、ST 段压低幅度、左心房内径水平均小于观察2 组(<0.05),表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均存在ST 段压低、T 波倒置、左心室高电压、心律失常等,但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异常程度稍低,而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程度更深。因此,临床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可通过上述各指标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效能,减少误诊或漏诊现象的出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检查过程中,单一应用某种检查方式仍旧存在准确性方面的局限,可考虑联合心脏超声进行检查,以提高检查的质量。本文并未就该方面进行分析,有待日后进一步深入探究。此外,还应增加所纳入的样本数量,样本数量偏少可能对研究数据结果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中,采用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明显,能够通过获取的心电图特征,更好的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有利于诊治工作的更好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肥厚型心室左心室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诊断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1例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MRI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整体功能变化的研究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