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冠再接治疗恒前牙外伤冠折的效果及对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分析

2022-08-03贺佳倩吴燕玲丘美霞李永娇

医药前沿 2022年17期
关键词:牙周指数龈沟前牙

贺佳倩,吴燕玲,丘美霞,李永娇

(暨南大学附属惠州口腔医院〈惠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广东 惠州 516000)

恒前牙外伤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在恒前牙外伤中,25%左右的患者外伤发生部位位于牙齿冠状部位。对于恒前牙外伤冠折这一情况,如果不能予以及时的治疗,会影响邻牙的稳定性,对患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提高不利。断冠再接方式在远期口腔卫生方面表现更佳,牙齿形态恢复更加理想,且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出现,减轻牙周出现的刺激感,相关牙周病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本次旨在探讨采取断冠再接治疗方式对恒前牙外伤冠折的治疗效果及对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131颗患牙)恒前牙外伤冠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试验组50 例(66 颗患牙),男31 例,女19 例;年龄7 ~16 岁,平均年龄(11.02±1.32)岁;患牙类型:上颌侧切牙14 颗,上颌中切牙22 颗,上颌尖牙13 颗,下颌中切牙10 例,下颌侧切牙7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7 ~16 岁,平均年龄(10.96±1.32)岁;患牙类型:上颌侧切牙12 颗,上颌中切牙22 颗,上颌尖牙14 颗,下颌中切牙9 例,下颌侧切牙8 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恒前牙外伤冠折的相关诊断标准,主要是恒前牙冠中1/3 处发生冠折,冠中1/3 处折断在牙龈以下不超过2 mm;②牙齿在断片上的保留完整,X 线检查显示未见牙根折断以及牙槽骨折问题;③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口腔急慢性感染者;②存在手术禁忌证或者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复合树脂进行直接修复。使用的修复材料主要为3 M Filter Z350XT 通用纳米树脂。主要方法是应用橡皮障将牙齿进行隔离,选择患牙断冠的一侧唇断准备好短斜面,预备的斜面为一个3 mm、1 mm 的短斜面,通过预备斜面以明显增加复合树脂的黏接面积,注意让牙齿保持湿润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35%格鲁玛酸蚀剂酸蚀冲洗后吹干,干结予以黏结处理并予以光照,光照时间10 s,之后借助树脂材料压紧并充填,完成相应处理。

试验组使用断冠再接方式进行修复。基本操作主要是借助橡皮障对牙齿做隔离处理,准备色侧的排溢道以及唇侧的洞斜面,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预留给复合树脂的填充空间。对牙齿断片进行处理,用35%格鲁玛酸蚀剂酸蚀冲洗后吹干,干结后用小毛刷沾适量黏结剂涂抹至再接位置,持续5 s 后予以光照处理,在连续光照完成将3 M Filtek Z350 树脂置入使断牙以及牙齿的断端紧密相连,在注入黏结剂时需确保注入均匀,避免混入空气,确保牙齿断端可同断牙紧密衔接,点固化1 s可清除掉多余水门汀,光固化20 s 后调磨,之后予以抛光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术后随访12 个月,在术后3、6、12 个月时统计两组冠折再接成功情况。成功标准:未见患牙疼痛不适,未见牙周袋脱落以及窦道闭合,树脂的边缘保持完整,未见龋齿的出现,X 线检查显示牙根在发育上处在正常的状态。失败标准:再次出现冠折,连接部位的树脂边缘无法密合,树脂边缘存在色差,菌斑增多。(2)口腔卫生状况。持续随访12 个月,分别在3、6、12 个月评价两组菌斑控制情况、牙周指数、牙石指数、龈沟探诊深度。菌斑控制情况评价标准:无菌斑为0 分;存在薄的菌斑且探针可见菌斑、视诊不可见菌斑为1 分;龈缘、邻面均存在中等量的菌斑为2 分;邻面、龈缘部位均存在大量软垢为3 分。牙周指数:健康牙龈情况为0 分;经探针的检查表现为轻微出血,且有轻微炎症为1 分;探针见牙石且探针黑色,穿出龈袋外为2 分;龈缘大部分覆盖探针属黑色区,早期明显牙周病变为3 分;龈缘完全被覆盖,黑色明显,晚期牙周并同时存在为4 分。牙石指数分度上主要分为3 度:未见软垢以及牙结石为0 度;少许软垢或者牙结石,且超出牙面的1/3 为1 度;存在牙结石,并未超出冠面1/3,存在少许龈下结石为2度;牙结石不会超出冠面1/3,存在较多龈下结石为3 度。龈沟探诊深度:主要以20 g 左右力量的标准牙周探诊,探查龈缘到袋底的距离长短,在每次复查时探诊位置均保持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冠折再接成功情况

随访3 个月,两组冠折再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6、12 个月,试验组冠折再接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折再接成功率比较[n(%)]

2.2 菌斑控制情况

随访3 个月,两组菌斑控制情况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12 个月,试验组菌斑控制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期间菌斑控制情况比较(± s,分)

2.3 牙周指数

随访3 个月,两组牙周指数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12 个月,试验组牙周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期间牙周指数比较(± s,分)

2.4 牙石指数分度

两组随访3 个月的牙石指数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12 个月,试验组牙石指数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随访期间牙石指数分度比较(± s,度)

2.5 龈沟探诊深度

随访3 个月,两组龈沟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12 个月,试验组龈沟探诊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随访龈沟探诊深度比较(± s, mm)

3.讨论

恒前牙外伤冠折是常见的一种口腔损伤情况,此类患者常表现为冠折未漏髓或冠折漏髓。冠折未漏髓指的是患牙牙冠的部位存在小块釉质折裂,冠折漏髓使患儿的牙本质大部分显露,有时还可见明显的漏髓孔。此类口腔损伤情况常引起美观度下降以及牙齿功能变化,影响正常的生活,因此强调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牙釉质及牙本质黏结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恒前牙外伤冠折的治疗,通常应用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治疗方式,复合树脂美观度、抗折作用突出,而复合树脂修复处理会随着牙齿不断的生长使树脂修复冠同牙齿结合部位漏出,继而影响患者的美观度。此外,在接受树脂修复时经常会发生对口腔清洁方法不合理以及口腔卫生条件较差的问题,使龋齿、牙齿损伤情况出现,继而影响口腔健康,影响患者的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随访6、12 个月,试验组的冠折再接成功率分别为100.00%、95.45%,对照组分别为92.31%、76.9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随访3 个月,两组菌斑控制情况、牙周指数、牙石指数分度、龈沟探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12 个月,试验组患者菌斑控制情况、牙周指数分值、牙石指数分度、龈沟探诊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见,针对恒前牙外伤冠折,相对比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方式,采取冠折再接的成功率明显更高,且在改善牙周状况方面的效果也更佳。分析主要原因是通过冠折再接处理,更利于恢复牙齿的自然形态,避免填充树脂材料外溢,使龋齿发生受到限制,同时也可避免牙周刺激,相关的牙周疾病发生率亦降低。冠折再接的操作具有操作时间短、难度低的优点,在治疗方面仅需要制备牙体并进行黏结即可,既可在确保断牙完整性的同时,恢复原本邻面接触同咬合点的牙齿切端,又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预备唇侧洞斜面以及舌侧排溢道明显增加黏结的面积。加大固应力并排除树脂气泡可彻底固化树脂,让牙体组织向树脂材料实现过渡,使口腔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维持良好的口腔美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给予恒前牙外伤冠折者进行断冠再接,可实现短期内对菌斑控制的效果,通过有效控制菌斑,使龈沟探诊出血的情况减少,在去除菌斑局部刺激后,经一段时间可改善牙龈炎症。在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后,会使牙龈炎症得到控制,龈沟探诊的深度也会减少。牙石属于牙周病最为常见的局部刺激性因素,在进行断冠再接后,在有效去除牙石刺激后使牙石指数分度改变,这样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口腔卫生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断冠再接方面,操作方式会不可避免地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所以期间需做好相关宣教工作,主要是在进行治疗时强化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指导,告知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并在进食后需做好口腔清洁,自觉维持牙周组织的健康,避免牙周感染的发生,保证牙周健康,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恒前牙外伤冠折的患者,应用冠折再接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牙齿菌斑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牙周指数,维持牙周良好状况,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选择的病例数量较少以及属于单中心的研究,结果上可能存在偏倚。后续将通过多中心大样本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结论,以期为临床医师以及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牙周指数龈沟前牙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基牙牙周指数和炎性状态的影响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差异研究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比较
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不同正畸方法压低下前牙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