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现状探究

2022-08-01郭旭雯刘文静张新雨

传媒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数字

郭旭雯 刘文静 张新雨 刘 丹

一、前言

农家书屋是政府为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学习的需求,在各行政村建立的以书籍借阅为主要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我国农家书屋建设于2005年开始试点,并于2012年完成,共建成600449个农家书屋[1]。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建设逐渐提上日程,作为农家书屋的升级,数字化农家书屋是在充分整合现有农家书屋资源,利用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建立以数字化资源为核心、运用互联网进行管理、通过多媒体平台传播信息资源的移动化信息服务机构。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在第十七条“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中强调,要“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2]。2017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的通知》中指出,强化“互联网+书屋”思维,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水平[3]。2019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 要开展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 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各地通过运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卫星网络等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农家书屋12.5万家[4]。

二、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主体

通过对全国不同省份的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主体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数字农家书屋大多由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建设主体,也有部分由村委员会、县委、社区委员会、企业、个人为建设主体。总体而言,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主体是呈现多样化分布。图1列出了此次调查的42家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主体分布占比,其中国家行政机关相对较多,占比71.4%,其次为村委员会,占比都为14.3%,其他依次社区委员会、企业、个人占比都相对较小。分别为7.1%、4.8%、2.3%。

图1 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主体类型及书屋数量

不同的建设主体,在数字农家书屋建改与运行中各具优势。以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为建设主体,如市人民政府、市文广局、县人民政府等,其监管体系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发挥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运作效能,在政策供给、资源整合及渠道平台搭建等方面充分发力,在推动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以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为建设主体的数字农家书屋,对服务对象会更加了解深入,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受众需求,激发务工、务农人员及留守儿童等的阅读兴趣;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的数字农家书屋,其建设模式更加灵活,更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三、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资源类型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安徽、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省市数字农家书屋的资源类型进行了详细调研,从调查结果上看,数字农家书屋的资源类型主要包括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影视资料、公益讲座、电子期刊等。通过对所调研的42家数字农家书屋的资源类型进行分类、标引和词频统计,生成的词云图如图2所示。在图2中,词频越高,词的大小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数字农家书屋的资源类型分布上,电子书和纸质书资源相对较多,其次分别为阅读活动、有声书、影视资料、电子期刊等。

图2 数字农家书屋资源类型词云图

(一)纸质书与电子图书

2007年《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布后,各省市的农家书屋开始陆续建设。书屋主要以纸质图书资源为主。随着互联网络、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省市开始了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作为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大部分数字农家书屋在已有农家书屋纸质图书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升级。在此次调查收集到的各省市数字农家书屋的数据来看,42家农家书屋中,配有纸质书的有27家,占比64.3%;配有电子书的有26家,占比61.9%。目前,数字农家书屋中纸质书与电子书的覆盖率相对较高,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同时配备,为各乡镇打通了通往时代前沿的大门,实现了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

(二)有声书

有声书,即有声音的书。《辞海》中将其定义为:录制在磁带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音的“电子书”,有声书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农村老年群体不具备识字能力、没有足够宽裕的时间等情况,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农民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由无声变为有声,多方位满足村民的文化信息需求。在此次调查的42家数字农家书屋中,有12家配备有有声书资源,占据28.6%,如江苏省统战读书角、孟州市莫沟村“老苗书馆”、安阳市数字农家书屋等。虽然占比还不高,但却对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声书拓展了村民的知识获取渠道,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目前数字农家书屋的有声书大多是存储在移动端的App、二维码、微信公众号中,如江苏省常州市的花开西庄数字农家书屋与喜马拉雅达成了合作,由喜马拉雅为农家书屋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村民们可以通过扫码二维码或者下载App来免费获取有声书资源。

(三)阅读活动

从调研结果来看,阅读活动是目前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亮点之一,42家数字农家书屋中有16家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阅读活动。 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者会根据不同的季节、节日、国家重大活动等策划举办不同形式的线下阅读活动,如春季所开展的“全民阅读春风行动”、冬奥期间的“庆冬奥闹元宵品书香”的主题阅读活动、八一建军节时的“红色故事分享会”等。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加强数字农家书屋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数字农家书屋。

四、数字农家书屋资源主题

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的数字农家书屋资源主题进行检索、汇总、整理和标引,可以看出资源主题主要分布于农业生产、社科人文、传统文化、少儿读物、法律、历史传记、政治经济等领域。通过词频统计可以看出,如图3所示,社科人文和农业生产类相对较多,42家数字农家书屋中,全都拥有农业产业类,26家拥有社科人文类;19家拥有传统文化类;14家拥有少儿类读物等主题资源。

图3 数字农家书屋资源主题类型及书屋数量

(一)党史学习主题

党史资源是数字农家书屋的重要主题资源之一,数字农家书屋作为红色教育的前沿阵地,通过举办“党史读书会”等实践活动,打造“红色加油站”,并充分利用线上如公众号,APP及网站的推送,通过与线下“红色读书角”交互融合,激发群众学习热情,为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动力。如云端临漳里集镇举行了“红色书屋揭牌仪式”,通过开设红色专栏,举行党史知识竞赛,开展党史微课堂等活动,变成群众的“精神粮仓”。江苏省宿迁市宿城王关集镇农家书屋举办“暑期学党史,助力新成长”系列活动,制作相关画册、话本。

(二)农业资源主题

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书屋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需要针对广大农民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合理制定内容资源分配方案。从调研结果来看,42个数字农家书屋中,都包含了农业相关主题资源,数字农家书屋的资源主题“农”味突出,能够有效保障农村科学、文化、教育的学习,包含农业生产、农林牧渔、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三)青少年文化主题

数字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除了广大务工务农群众外,还有儿童群体。为缓解学生群体“教育难”的问题,数字农家书屋加强了青少年阅读资源的投入,农家书屋通过增加大量的少儿读物、举行读书活动、开展阅读游戏、举行座谈会等形式,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文化生活。突出阅读红色故事,激发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感情;举办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让儿童通过阅读、写作、书画等方式重温历史,让数字农家书屋成为涵养爱党情怀、丰富精神文化的第二课堂。数字农家书屋注重青少年阅读资源的建设,加强青少年阅读,有效促进了农村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医疗健康主题

作为一项文化惠民的重大工程,数字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提供众多医疗图书下乡服务。目前农村仍然存在着一些“小病不看”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数字农家书屋将医疗健康类主题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之一,重视各种健康宣传书籍的精选,内容涉及内、外、妇、儿、肿瘤、心理、传染病、运动、饮食等二十多个医疗专业领域,可以为百姓提供健康科普指导,普及医疗卫生常识。百姓通过阅读医疗相关书籍,能够避免不实信息的误导,正确认识常见病的防治,增强健康意识。

五、数字农家书屋的新媒体平台应用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与发展,部分数字农家书屋依托各种类型的网络传播形式,开发形成微信小程序、App、H5在线阅读等,如“冀农书屋”微信公众号、河南多终端全资源阅读平台等。其中,在“冀农书屋”微信公众号上,村民可以及时了解有关“冀农书屋”的新闻、活动等资讯类消息,随时点击相关栏目听书、阅读,参与读书活动、交流读书体验等。“河南农家书屋大河书局App”是河南大河书局将新媒体技术积极融入书屋的建设的重要成果。该客户端是一款免费的掌上图书馆App,设置了书屋阅读、热点主题、智能问答、云课堂、直播讲堂、河南新闻、大河优选、积分兑奖八大模块,包含期刊、图书、挂图、视频等海量资源。平台设备自带WIFI功能,连接后可直接使用,不耗费手机流量。支持离线阅读,实现公共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能够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新媒体与数字农家书屋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如借阅方便快捷、信息及时性强、阅读资源丰富、服务多元化等,有效推进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

六、结语

数字农家书屋作为传统书屋的提档升级,是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数字农家书屋,在建设主体上多方参与,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村委员会、社会委员会、企业、个人等,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型建设主体的社会作用;在资源类型方面种类丰富,涵盖电子书、纸质书、有声书、影视资源、电子期刊等,实现资源多样化分布;在资源主题方面覆盖全面,涉及了各个领域,如农业、党史学习、教育、医疗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和生活需求。

总体来看,我国数字农家书屋在建设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数字内容资源难以长期保存。随着数字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资源的不断增加,如何对这些数字资源实施长期保存,是数字农家书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保存主要有两大途径:长期存储和长期可获取。因此,数字农家书屋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字资源体系,同时也需要建设能够对数字资源实施长期保存的载体,并进行专业性的技术维护。(2)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和运行规范化稍有欠缺。目前部分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由村委会的村干部兼任,少数是由农民担任,在书屋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同时,部分数字农家书屋在管理监督制度上存在一定缺失,在书屋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缺少统一的建设规划、标准和管理规范等,不同书屋之间管理制度差异较大。(3)数字农家书屋缺乏详实、及时、多方位的数据报道。在部分数字农家书屋的报道中,并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联系电话及相关信息;在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调研时,发现数字农家书屋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报道也相对较少;在时间方面,很多省市的数字农家书屋网络相关报道时间年代较久,如上海市数字农家书屋,网络相关报道数据多发布于2008至2014年期间,近几年的相关数据较少。湖南省在2004至2016年期间,数字农家书屋相关报道数据较多,但2016年以后报道较少;在报道内容深度方面,大多省份都存在对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报道不够深入,缺乏详实的信息内容的现象,如建设主体、管理部门、管理规范的介绍等。针对上述现象,我国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尝试从资源、管理、宣传三方面加强,在资源方面,在现有多样化资源类型和全方位资源主题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同时注重其长期保存,建立数字农家书屋资源保存系统;在管理方面,围绕现有数字农家书屋管理中的共有要素,如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管理监督制度建立、运行规范等,规范和统一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和运行;在宣传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网络传播形式,如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论坛等,加大数字农家书屋相关信息的传播,提升民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数字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梦幻书屋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