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早期非甾体类抗生素用于单孔胸腔镜肺癌术后镇痛效果观察〔1〕

2022-08-01杨倩刘红霞邱素萍钟丽钟远庭黄璐璐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非甾体单孔中度

杨倩,刘红霞,邱素萍,钟丽,钟远庭,黄璐璐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治疗效果确切,且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创伤性更小,在术后可以得到更快康复,但术后疼痛仍旧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其会影响患者咳嗽、排痰,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患者康复时间[1-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镇痛泵、肋间阻滞等镇痛方法来减轻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但单一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约有70%的手术患者仍深受疼痛困扰,因此如何降低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术后疼痛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3-5]。本研究选择我院行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治疗的60 例肺癌患者,分析肋间神经阻滞(INB)联合术后早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 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8.62±3.17) 岁;病程1~4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19 例(63.33%),Ⅲ级11 例(36.67%)。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8.13±3.48) 岁;病程1~3年;ASA分级Ⅱ级20 例(66.67%),Ⅲ级10 例(33.33%)。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采取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自身及家属对研究知情了解,同意配合开展研究。排除标准:对研究所采用药物过敏者;存在慢性疼痛者;伴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单孔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在诱导麻醉下,将双腔导管置入患者气管与支气管内,一侧肺脏纯氧通气,全麻手术中给予低潮气量通气。一般取健侧卧位,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选择第4或第5肋间做4~5 cm的切口,在胸腔镜的引导下探查病灶,并运用切割吻合器切除病灶,之后及时送检。在关胸前于胸腔镜直视下反复按压胸壁确认阻滞点,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术后严格控制患者饮食,6 h内不可进食,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并对患者采取为期3天的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普及手术相关健康知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镇痛治疗,指导患者饮食、用药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第一,建立疼痛管理多学科团队:小组由护士、胸外科医生、麻醉师、药剂师、健康管理师等共同组成,密切跟进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进程,为其制订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第二,术前规范化评估:规范疼痛评估标准,了解患者营养状况,采取营养支持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对患者开展多元化健康宣教,采用一对一沟通、集体培训、视频资料、健康手册等多种方式来巩固加强患者对肺癌及手术的了解度,让患者了解疼痛的危害、疼痛评估的意义、围术期疼痛管理对康复的影响、发生疼痛如何处理、无痛的概念、怎样预防疼痛、无痛对围术期患者康复的好处等;对患者开展模拟测试,让患者可以体验术后中度疼痛感受,鼓励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安抚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告知早期拔管、早期活动与疼痛的关系以及预防疼痛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由麻醉师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术前常规给予喷他佐辛等弱阿片受体镇痛剂,提高患者疼痛的耐受阈值。第三,术中INB: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借助超声引导定位,分别于切口处肋间及上下各两处肋间注入0.375%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在20 min后检测阻滞平面,以保障阻滞成功。术中加强保温措施,以减少体温流失,并控制好输液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第四,术后预防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每天6:00,14:00,22:00分别对患者进行一次术后疼痛评估,并制作移动式疼痛标识卡于床边,统计分类止痛药物并公示张贴。按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用药原则给药,对术后患者合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后当天6 h后第一次给药,以后每天根据使用药物的血药浓度来制订给药频次,给药时间可适当延长到术后一周。在给药期间常规给予疼痛评估。

1.4 观察指标

1.4.1 镇痛效果满意度

采用统计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量表为百分制,其中≥90分表示满意,<90分表示不满意,计算两组满意度。

1.4.2 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

运用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值范围0~10分,其中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例数/总例数×100%。

1.4.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术后是否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严重低氧血症、出血等情况,计算并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1.4.4 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直接经济负担

记录患者从手术结束到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手术费用。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镇痛效果满意度

观察组镇痛满意度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

2.2 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

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63.33%)明显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5)(见表1)。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单位:例(%)

2.4 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直接经济负担

观察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直接经济负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直接经济负担比较

3 讨 论

肺癌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细胞持续增殖扩散,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胸痛、气短、反复肺部感染等症状,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早期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关键[6-7]。我国于1992年开展胸腔镜手术,经过临床不断实践,已成为胸外科微创手术的主流,被广泛应用于气胸、纵隔肿瘤、肺癌等疾病的临床治疗[8]。胸腔镜手术可细分为多孔胸腔镜手术和单孔胸腔镜手术,医生可借助微小医用摄像头观察胸腔病灶情况,并借助特定手术器械完成手术,在进行肺癌根治手术时需要游离切除肺动脉等靠近心脏的大血管,手术需要精细操作。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可以显现细微结构,手术安全性更高,为人们所广泛青睐认可[9-10]。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虽可减少创伤,更好地保留患者肺功能,但术后仍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且患者无法自主进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将增大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可能性,影响预后效果,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对患者采取积极镇痛治疗[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直接经济负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INB联合术后早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护理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可以达到真正加速康复的目的[13]。INB是采用局部麻醉药物来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向大脑的传递,可以达到超前镇痛的效果,此种方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且罗哌卡因起效快,具有弥散广、穿透性强、无明显扩张血管等优势,可以维持镇痛效果,降低疼痛对中枢神经元刺激作用,避免内分泌紊乱发生,但是此种方法对于内脏镇痛效果不佳[14-16]。术后预防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辅助提升镇痛效果。另外,依据疼痛评估结果和WHO三阶梯用药原则给药,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早日康复[17-18]。组建疼痛管理多学科团队对患者围术期予以全面管理,加强对患者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疼痛评估等方面的干预措施,满足患者在不同时期身心需求,让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患者疼痛,使其获得更为优质、科学的医疗管理服务,进而更好地控制疼痛和应激反应[19-20]。

综上所述,INB联合术后早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可以提高临床镇痛效果和患者治疗满意度,促使患者更快下床活动,降低直接经济费用。

猜你喜欢

非甾体单孔中度
非甾体抗炎药疼痛治疗药物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怎样合理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囊肿的对比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处方工艺研究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