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 三地一区” 的地方赛道高校物流管理一流专业建设探索

2022-08-01汪传雷张春梦叶春森

物流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物流课程教学

汪传雷,张春梦,陈 欣,叶春森,秦 浩

(1.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 安徽大学 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 言

伴随科技和产业的革命性奋进,物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物流业朝着运营数字化、操作智能化、组织专业化、产业服务化、装备高端化等方面加速发展,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质量要求。物流类作为管理学门类的一个子类,同时管理学类又是新文科的子集,如何响应文工专业融合、文理课程融通、中国实践与国际化等要求,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个新命题。通过物流新文科建设,将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地方赛道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围绕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现代流通格局,对标全国和全球,扎根长三角,特别是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区”任务,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系统规划、物流项目服务、物流运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物流人才为目标,深化“以管为主、以工为辅、工商协同、文理交融”的特色,探索物流管理新文科人才培养、专业师资提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改造、实践育人强化、质量标准提高等领域,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1 物流专业新文科建设是时代之需

当今,世界正加速深层变革和大幅调整,政治复杂化、经济不确定、社会数字化、技术多样化重塑创新版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正深刻革命着教育教学。物流专业新文科建设,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举“新时代、新文科、新物流”旗帜,持续推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一流物流专业、一流物流课程建设,践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开创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安徽大学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一流专业建设,学懂把握新时代物流业是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持续跟踪全球、特别是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锚定安徽省奋进引挚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三地一区”目标,掌握战略任务引致的物流业人才需求。

科技创新策源地贡献的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原始创新产品,需要上下游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以及配套装备设备、工装器具的系统支持。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均需要专门的物流供应链方案,涉及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功能流程。创新产品、原材料、零部件等流体的个性化、小批量特征对载体的包装材料材质、包装容器体积形状和包装方式防震、防潮、防霉、防火、防毒、防辐射等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专新特精物流项目服务支持。

新兴产业聚集地贡献的实体经济,需要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双提升。强力推进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沿循“专项—工程—基地—集群”壮大,落实产业集群群长、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盟长等体制机制开展供应链延链、固链、强链、补链行动,强化细分领域塑造物流规划和运作支撑,如面向人工智能、新型显示、产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流供应链锻长板,面向集成电路、重大装备、量子科技等物流供应链补短板,面向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空天信息等物流供应链强链板,面向工程机械、家电、食品等物流供应链固韧板。无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还是铜基、铁基、铝基、镁基、硅基、生物基“六基”和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材”等构成的新材料,乃至绿色食品、医药及医疗器械、家居产品等,均离不开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

改革开放新高地贡献的对外开放,带动中国(安徽) 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高质量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深度融入建设“一带一路”、合新欧打造示范班列集结中心、芜湖--马鞍山做大江海联运枢纽、合肥新桥机场塑造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和芜宣机场争创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扩量提质建材、汽车、家电、工程机械、农副产品、有色金属、机器人、食品、防疫用品等对外贸易,离不开自贸区物流、国际物流、保税物流、跨境供应链的规划、运营、服务等。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贡献的绿色产业,带动民生健康和人民共同富裕。拓展“生态+”理念、技术、手段嵌入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全环节、全链条、全过程,需产品正向流通和逆向回收物流绿色化,健全危险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强化废弃物低碳化处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 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需求,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广泛调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建议,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等要旨,明确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定位为学术型专业,提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目标。学生毕业5 年左右预期达到:(1) 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领域人才的要求。(2) 富于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促进管理、经济、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灵活运用物流管理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工作的技术骨干。(3) 具有独立发现、分析、解决物流领域复杂问题的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从事物流项目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中级管理人员。(4) 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影响,具有良好的领导和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能够从事跨境物流、全球供应链的国际化运营管理人员。基于学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消减必修课、丰富专选课,强化外语、数学、信息基础以及管理、经济理论,吸纳计算机科技、自动化控制、大数据等专业技能,突出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课程,强化与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物流运输与包装课程设计、仓储与配送课程设计等,提升新文科专业思维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3 外引内培提升物流师资队伍能力素质

结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师【2020】10 号) 等文件精神,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强化拓宽视野,提升格局,积极从高校、实务部门引进师资,继2019 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进一名博士后,2020 年晋升教授后,2021 年再引进一名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物流类教指委委员,和三名高水平博士师资,持续完善师资格局。同时,邀请教育部物流类教指委成员、行业专家、企业家、高校学者来讲授物流业发展前沿、交流物流教育动向,开阔师生眼界。多策并举做强师资队伍,强化内部培训提升,塑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活力丰裕的专业队伍,咬定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之根本,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会议和培训,赴联宝公司、京东方、安徽港航、合肥产投、安徽航空物流等“三地一区”重点单位考察学习交流,持续开发资源和潜能,促进担当教改的奋进者,做教学创新践行者,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组织指导教师参加线上会议学习且推行线上教学和线上会议,增进能力素质本领,成效显著。2020 年以来一名教师获批青年皖江学者、二名教师获批省学术和技术后备人才。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0 人,其中教授6 人、研究生导师12人,宝钢教师奖2 人、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 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3 人,先后获得中国物流学会优秀奖一等奖4 项、二等奖6 项等。

4 突出课程教学,强化课程思政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落实学校课程教学“三三制”指引,对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集中实践教学,践行课程思政潜移默化融入专业课程,按照计划—课前—课中—课后—反馈完善全过程管控,以正确立场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分析问题,锻造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促进师生齐心认同,增进四个自信。同时,教师以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终身学习、追求进步为指引,持续锻造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本领、敬业的教学态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品格、品行、品位“三品”为榜样引领学生前行。

《国际物流》课程从“教学内容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学生中心、绩效导向、持续创新教学”、“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建设课程思政,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成效好不好”等焦点问题。《国际物流》课程借鉴国内外较先进的SPOC、MOOC 模式,充分利用视频、网络等先进信息手段,创新性地开展线上SPOC 教学;同时,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核心内容,设计方案制定、模拟计算、角色扮演等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既取得优异教学效果,又提高学生思政水平,服务达成“立德树人”。例如,课程讲授国际铁路联运的过程中,以中欧班列为代表,撰写名称为“从中欧班列的发展看中国腾飞”的案例。第一步,知识点简介。知识点包括国际铁路联运、中欧班列、东中西3 条路线通道。第二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及其背后中国经济、国际政治、科学技术等综合实力的增加。2011~2021 年中欧班列超过4 万列,货值超过2 000 亿美元,运行线路73 条,通达20 多个国家160 多个城市。中欧班列既涉及政治、经济、制度等问题,关系国家宏观政策,也关系技术标准、风俗文化、各国地方企业的接受程度。为开通中欧班列,中国与相关国家进行多次沟通、多方协调,实现班列顺利开行,并持续完善。我国组织、协调、稳定开通中欧班列,是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提升、世界影响力提升的结果,保持中欧班列的持续运行也是我国综合实力雄厚的最好证明。第三步,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收集资料、模拟游戏,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国际铁路联运的基本知识,具备设计国际铁路联运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正因党的英明领导,我国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世界影响力持续扩大。第四步,教学组织实施过程。(1) 观看中欧班列相关视频,了解包括合新欧(合肥始发) 等中欧班列的相关情况。(2) 教师指定国际物流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基于所学的铁路联运知识,利用便利贴,在黑板上搭建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路线,标明进出境口岸,撰写进出境流程。(3) 教师评讲学生对国际物流流程的设计,让学生谈谈对中欧班列组织国际物流难度的体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欧班列能够在十年间获得高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物流》的课程思政受到学生的好评,课后面向校内学生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方面有提高,其中有很大提高和较大提高的比例高达93.02%。疫情期间,《国际物流》课程资源对全国高校开放,成功入选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第二批物流专业精品课程网络开放资源。

5 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资源交叉融合

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紧密结合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叠加,不断充实课程内容,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物流术语》《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 《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物流服务分类与编码》 《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物流景气指数统计指标体系》 《绿色物流指标构成与核算方法》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信息、物流单证、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等物流业基本和重要标准等配置到相关课程的网络平台,丰富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融合,课程引入《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1)》中的马钢物流《安徽马钢物流:以多式联运助推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建设融合创新》以及物流理论和方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有机融合,不断推动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做新做实。教学实践积极开展移动课堂活动,如《物流运输与包装》课程组织学生到合肥宝湾国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开展铁海集装箱多式联运装箱点移动课堂活动,《物流系统工程》课程组织学生到中外运物流华中有限公司开展生鲜农产品保供配送应急物流移动课堂活动。同时,将教材和案例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与时俱进吸收国内外教材优点,引导教师将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及科研成果,纳入自编教材开发,将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2020 年以来先后出版《物流运输与包装(第2 版)》 《采购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修订版)》等。

6 突出新文科的实践育人

学懂弄通践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 号) 精神,夯实高校主动、政府牵线、协会搭台、企业主导,开展共谋共建共享共维,全方位融接教育教学链、教师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行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流程革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需求,多方协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培养高素质复合性创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持续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多措并举鼓励教师和学生进实验室、进基地、进企业、进行业、进社区、进社会,结合“三地一区”物流实践中的热点、焦点、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习,想方设法强化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克服产业需求端与人才培养供给端侧在领域、结构、层次、质量、水平维度难以完美适应、“两张皮”等弊病。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长期开展集中生产实习,每年组织三年级学生到中外运物流华中公司、合肥凌达公司、靠谱供应链公司等开展不少于2 周的集中实习,并进一步拓展到安徽航空物流公司、朝阳物流公司等实践基地。长期实习提炼一系列实习指引,实习格言:(1) 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并举;(2) 增强动手能力,锤炼意志品质。实习守则:(1) 学员“三须”:①须能吃苦:不怕繁琐,不怕单调,不怕脏累;②须善学习:勤思考,勤总结,留心处处皆学问;③须谦为人:不草率批评和指责,要虚心求教,补充自己实践方面的不足。(2) 学员“三忌”:①忌眼高手低,光说不练;②忌心态浮躁,行事草率;③忌思维懒惰,缺乏思考。(3)学员“三种精神”:①海绵精神。把自己当作一块儿海绵,努力汲取他人知识、德行、经验等方面的优良品质。②实践精神。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要培养自己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的精神。③合作精神。在组织中,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也是基本态度。同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大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践、出工出力,锻炼身体、磨炼意志,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借助“干中学”、“学中干”,学会掌握使用工具和技术,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体会质量强国落地和劳动创造价值。例如,学生在中外运物流华中公司生产实习江淮新能源汽车物流、生鲜传奇民生物流等实习基础上,撰写案例描述基本状况、发现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案,部分应用于企业实际,受到企业的好评。同时,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开展创新创业行动,结合《“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国家冷链骨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合肥市、阜阳市、蚌埠市等国家冷链骨干基地谋划调研;结合合肥新桥机场定位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研究市场开发和拓展策略,支持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合肥航空物流货运高质量发展研究》;结合合肥国际陆港公司项目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围绕三个定位赴合肥国际陆港公司调研,支持学生申报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新发展格局下中欧班列“哑铃型”网络结构研究———以合肥中欧班列为例》开展研究,等等。

7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

坚持开展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结合统计学、采购管理、物流运输与包装、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技术装备、物流专题等课程,开展物流状况调研,支持中国物流学会项目《枢纽城市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研究》等研究;同时,利用承担《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 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 《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合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等项目从问题提出、理论梳理、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经费支持等方面反哺教学,支持学生开展商贸物流枢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长三角机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安徽省冷链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等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的物流系统规划、项目管理等能力,逐步形成教学团队——不同年级的研究生、本科生形成共同体,提升教学质量水平。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21】35 号),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大一结束后的大类分类后,物流系教师就积极跟进,借助学生社团——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开展师生互选形成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专业三年学业规划、谋划科研方向、提前构思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选题,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线下线上交流,如教师与20 级物流管理本科生对接“链昇科技”公司的飞毯智能技术开展智慧化仓储研究,2021 年9 月至2022 年1 月期间学校每周五下午4 点35 分开线下会议,放假期间每周一晚上21 点30 开线上会议,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门槛,提升学生学术素质。

8 强化过程考核,突出能力优先

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必须重视和强化过程评价。既要有一定知识积累,在平时记得住,在关键时刻想得出、用得上。将知识记忆转化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下,学生通过学习进阶,逐步提高从运用知识发现、剖析、阐释到拟定、实施、评估方案的综合能力,积极探索评价学生的知识建构贯通性;同时,积极探索增值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通过对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和测评来判断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状况,并从学生班级整体的进步情况评价努力程度,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能。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优慕课)、雨课堂等辅助开展教学全过程管理。例如,《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将课件、资源、练习题、大作业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学习课件时长、及时完成练习题、撰写移动课堂报告、持续完善大作业等纳入过程考核,围绕“三地一区”项目物流大作业分若干个阶段进行,包括选题与撰写研究方案、开展研究且记录研究历程、数据收集与处理、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建议等,期间安排部分学生课堂汇报,学生相互点评与教师启发指导相结合,不同阶段成果在规定时间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结课时让学生将过程资料汇总复盘,强化经验积累提炼和教训反思。《物流运输与包装》实验课结合新冠疫情防控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应急保供物流方案设计,学生通过网络组队开展调研、讨论、形成方案,并撰写研究纪实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强化总结循环提升。

9 优化质量保障,革新质量评估

根据《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 年版)》 (教发【2020】6 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抽检办法(试行)》 (教督【2020】5 号) 等精神,结合学院安排,明确专业负责人、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 负责人等职责,开展开学前备课以及开学初、期中、期末定期巡查,以及上课期间的交流、督导、随机检查,落实系行政负责人和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年青教师听课制度和每年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系统推进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交流、课程过程记录检查、试卷抽查、论文抽查、实习抽查和学生网上评教活动,全面保障专业教学质量。在期中教学检查过程中,通过青年教师座谈会、实验教师座谈会、学生交流会等,了解师生的问题和想法,列出问题清单进行分析,当场能够解决的,当即予以解决;具体情况不清楚的,一一记录,会后沟通,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学生等及时进行整改,属于学校学院层面的问题积极向上级反映。

10 物流管理新文科建设成效

通过长期持续全方位系统建设,特别是安徽大学物流管理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来,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2020 年和2021 年获批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全国物流教育教学课题3 项,2 项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批省级质量工程7 项,其中《国际物流》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评省级“双基”示范项目7 项。2020 年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为92.42%,2021 年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100%。2021 学生再次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项目A 类竞赛项目) 一等奖,连续4 次获得一等奖,名列全国同类高校前列;2020 年和2021 年先后获得“日日顺供应链”创客训练营金奖2 项、银奖2 项,自创客训练营开展以来累计获得金奖5 个、银奖4 个,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2021 年获得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等,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 项、实用新兴专利13 项等。

通过建设,能够较好解决教育教学与学生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问题,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面向未来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物流管理专业一流新范式,增强服务“三地一区”发展能力,形成一套着眼新文科背景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结构逐步优化,核心课程建设更上一个层次,实验条件更加优越,实践基地更加丰富,产学研协同育人更加和谐,持续突出“以管为主、以工为辅、工商协同、文理交融”的特色,学生就业和深造达成度更高,达成理念新、学生忙、教师强、管理严、效果实,在同类高校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更好促进国家和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课程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