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虑双重委托代理的平台型供应链金融激励机制研究

2022-08-01柴正猛尧CHAIZhengmengDENGYao

物流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外部性激励性委托

柴正猛,邓 尧CHAI Zhengmeng, DENG Yao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中小企业甚至供应链整体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的全局性、宏观性问题。近年来,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手段,基于供应链网络的供应链金融不仅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的有效方式,对于实现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也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银行主导型、物流主导型、核心企业主导型和平台主导型四种模式。平台主导型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和流程的复杂化,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快速整合渠道。供应链各参与方在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组织协调下接受统一的金融服务管理模式、统一的风控管理模式,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提高合作方,弱化对某一主体的依赖,形成风险可控、多方共赢的产业化供应链生态体系。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供应链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本质上是供应链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连接中介,其凭借信息优势、资源整合能力为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同时,参与主体道德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参与主体包括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金融平台等,其成功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主体之间信任机制的建立和保障。关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许多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对第三方平台的激励机制研究;二是银行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而在实际融资活动中,不仅银行会委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对中小企业授信,中小企业由于难以直接获得银行授信,会委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寻求融资,供应链金融平台同时接受银行和融资企业委托,三者构成了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现有研究较少考虑供应链金融平台同时接受银行和融资企业委托情况下的双重代理问题。参考现有关于多重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结合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和融资企业对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不同请求,建立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平台型供应链金融中的激励机制,使研究更贴合实际。

1 基本符号假设及过程描述

(1) 假设一个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于一个银行和一个融资约束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成功与否和社会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能否按银行的要求对融资企业授信。同时,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为融资企业提供服务从而获得额外收益。银行与供应链金融平台之间存在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之间存在隐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平台在完成融资企业委托的任务时,可能对银行有利、不利或没有影响。银行和融资企业互相独立地委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完成任务,平台根据银行和融资企业给予的报酬决定为其付出的努力水平。供应链金融平台在为融资企业服务时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外部性是客观存在的,银行和融资企业之间不存在串通。

(2) 假设银行和融资企业风险中性,供应链金融平台是风险厌恶的,参考Siqueira 和Sandler的研究,本文采用负指数效用函数U(W )=-e,γ 为绝对风险系数,w 为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总收益。

(4) 考虑到现实情况中平台从融资企业获得的收益是随不同的融资服务需求波动,因此假设银行、融资企业提供给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线性报酬合同分别为:W=Q+κG,W=κG,其中,Q为固定报酬,κ、κ分别为银行和融资企业对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激励系数,供应链金融平台会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确定自己付出的努力水平。

(6) 假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保留效用为w,当供应链金融平台完成银行任务能获得高于w 的预期收益时,供应链金融平台才会选择代理银行的任务。

2 模型构建

2.1 银行和融资企业双重委托下的激励模型

根据假设(4),供应链金融平台总收益可表示为:

供应链金融平台总预期效用水平可表示为:

银行和融资企业可获得的预期效用分别为: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激励模型:

其中:式(6) 和式(7) 分别是银行和融资企业的目标函数;式(8) 为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参与约束,只有当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收益高于其保留收益时,才会与银行合作;式(9) 为激励相容约束。

参与约束式(8) 可以转化为:

将Q,a,b 代入E (U (R))、E (U (R)),可得:

2.2 银行单一委托下的激励模型

不考虑融资企业对供应链金融平台委托时,G表示银行的产出函数,a表示平台付出的努力水平,κ表示银行支付的激励系数,Q表示固定报酬,同上节方法可以得到:

建立银行单一委托下的激励模型:

3 模型对比分析

3.1 银行支付的最优激励系数比较

结论1:双重委托代理下,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存在外部效应时,银行需要付出的最优激励系数高于银行单一委托情况下支付的最优激励系数;反之,银行付出的最优激励系数和银行单一委托情况下相等。

由结论1 可以得出,双重委托代理情况下,无论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正向或负向外部性,银行都会为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更高的最优激励报酬。如果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正向外部性,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将给银行带来额外产出,银行收益高于单一委托情况下的收益,供应链金融平台从银行获得的最优激励性报酬也会高于银行单一委托时的最优激励性报酬。如果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负向外部性,供应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会导致银行利益受损,银行为了让平台完成好自己交办的任务,就要加大对平台的激励力度,增加平台的最优激励性报酬数量,通过提高平台的努力水平来降低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自身收益产生的负面作用,此时银行支付的最优激励报酬会高于银行单一委托情况下的最优激励性报酬。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不存在外部性时,银行给予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最优激励性报酬与银行单一委托时相等。

3.2 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银行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比较

结论2:双重委托代理下,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外部性时,平台为银行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将高于银行单一委托条件下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当不存在外部性时,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银行付出的努力水平和银行单一委托时相同。

由结论2 可以得出,双重委托代理情况下,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银行付出的努力水平不低于银行单一委托时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在外部效应为正的情况下,平台不仅不会降低其为银行付出的努力水平,反而可能为了从银行获得更高的激励性报酬而付出比银行单一委托时更高的努力水平。在外部效应为负的情况下,平台为了顺利完成银行交办的任务,获得较高的激励性报酬,为银行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必然高于银行单一委托时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不对银行产生外部性时,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银行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与银行单一委托时相等。

3.3 银行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析

结论3:双重委托代理条件下,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正(负) 的外部性时,银行获得的预期收益将大于(小于) 其在单一委托下获得的期望收益;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不存在外部性时,银行获得的预期收益与其在单一委托条件下相等。

证明:银行在双重委托条件下和单一委托条件下获得期望收益分别为:

求两式之差,得:

由式(28) 可得:

当β>0 时,有E (U (R))>E (U (R));当β=0 时,有E (U (R))=E (U (R))。

由结论3 可以得出,双重委托代理情况下,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的正向外部性将提高银行的收益,负向外部效应将损害银行利益。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对银行产生的外部性为正时,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会给银行带来额外收益。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对银行产生的外部性为负时,银行提高激励报酬会使供应链金融平台付出更高的努力水平,以此降低负向外部性导致的损失,而提高对平台的激励性报酬会相应增加银行的成本,因此银行的预期收益会低于单一委托时的预期收益。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对银行不产生外部性时,银行预期收益与其在单一委托情况下获得的预期收益相同。

3.4 供应链金融平台获得的预期总收益分析

结论4:供应链金融平台在受银行和融资企业双重委托时获得的预期收益将高于其在单一银行委托下获得的预期收益。

证明:

由结论4 可以得出,双重委托代理下,供应链金融平台能得到更高的预期收益。供应链金融平台在受银行和融资企业双重委托时能够获得双重收益,根据结论3,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存在外部性时,平台能从银行那里获得更多的激励性报酬;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对银行不存在外部性时,平台从银行获得的激励性报酬与银行单一委托条件下相等。

4 数值仿真

为了进一步说明受银行和融资企业双重委托下,供应链金融平台分别为银行和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获得的激励系数、各自的预期收益与外部效应的关系,本节依据上文模型进行数值仿真。

参考徐鹏和周鸿卫的研究,假设ε,ε∈N (0,2 ),供应链金融平台保留收益w=0,绝对风险系数γ=1,成本效率系数C=0.2,单位水平努力的效率系数β=0.6,外部效应系数β∈[-0.5,0.5 ],由于篇幅有限,其余因子不再做仿真分析。银行和融资企业付出的最优激励系数、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银行和融资企业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各自的预期收益与外部效应系数β的关系如图1 至图3 所示。要支付的最优激励性报酬较高,外部性为正时融资企业需要支付的最优激励性报酬较低。图2 验证了结论2,银行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随着外部性系数的增大而提高,外部性系数为负时,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较低,外部性系数为正时,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较高;外部性系数为正或为负时,供应链金融平台都会为银行付出高于外部性不存在时的最优努力水平。结合图1 可知,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对银行存在的负向外部性越大,即使融资企业付出较高的激励性报酬,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其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也远低于为银行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存在的外部效应为正时,即使融资企业付出的激励性报酬较低,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其付出的努力水平也会高于为银行付出的努力水平。

图1 最优激励系数与外部效应的关系

图2 最优努力水平与外部效应的关系

图3 期望收益与外部效应的关系

图3 验证了结论3 和结论4,由图3 可以看出,随着外部性系数从负到正增加,银行和融资企业的期望收益逐渐增加;而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期望收益随外部性的存在而增加且与外部性正负无关。结合图1、图2、图3 可知,当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对银行存在的正向外部效应越大时,三方的收益都越高,说明融资企业可以通过付出较低的激励性报酬促使供应链金融平台在不损害银行利益的前提下为其付出努力,实现三方共赢。

5 结 论

本文构建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同时接受银行和融资企业委托的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并与传统银行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委托代理模型对比分析,探讨了双重委托代理下供应链金融平台激励机制,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的正向外部性越大,银行付出的最优激励报酬越高,融资企业付出的最优激励报酬越低;供应链金融平台为银行和融资企业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越高;银行、融资企业和供应链金融平台三方的预期收益都越高。供应链金融平台为融资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对银行产生的负向外部性越大,银行和融资企业付出的最优激励报酬越高;平台为银行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越高,为融资企业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越低;银行和融资企业的期望收益越低,仅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期望收益增加。融资企业可以通过付出较低的激励性报酬促使正向外部性的产生,实现三方共赢。

本文的研究论证了平台型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和供应链金融平台、融资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融资效率的提高是提升参与各方收益的关键,融资企业应激励供应链金融平台提高效率而不是隐藏风险,才能实现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利益最大化。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所构建的模型仍然立足于线性激励合同的设计,此外,参与主体都假设为完全理性,实际情况下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和融资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会更复杂,如何更准确和细致地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外部性激励性委托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
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以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