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现状探讨

2022-07-31张卫娜郑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成药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张卫娜,郑丽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药学部,北京100074

[关键字]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措施;云岗地区;抗菌药物

在药品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会影响临床合理用药的选择,同时对药物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ADR 信息等相关警戒信号,探索临床合理用药。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人群就医范围相对较为集中,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归属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医疗机构2017~2020 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中心的ADR,分析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就医人群ADR 发生情况及医疗机构的监测情况,以期为促进该地区人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医疗机构上报的ADR 352例,应用Excel 软件对患者性别、患者年龄、上报来源、药品类型、用药途径、ADR 累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药品分类参照《新编药物学》18 版[1]。

2 结果

2.1 发生ADR 患者的一般资料

352 例ADR 报表中,男性患者168 例(47.7%),女性患者184 例(52.3%),男女比例为1∶1.095。患者平均年龄56 岁,最小年龄3 岁,最大年龄92岁。按年龄段分布的比例进行分析(见表1),其中50 岁以上患者相对于50 岁以下者发生ADR 的占比略高,50 岁以上的各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相差不多,提示这可能与中老年人病种较多、机体免疫差等有关。在发生ADR 的患者中,大多为无过敏史的患者(占76.99%),有过敏史者占11.36%,过敏史不详者占11.65%。

表1 发生ADR 的年龄分布

2.2 ADR 来源

本研究收集的ADR 主要来自医疗机构。其中来自医院上报的有348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仅有4 例。上报人主要为医务人员,其中医师共上报338 例(96.02%),护士、药师等共上报14 例(仅占3.98%);154 例ADR 来自门诊患者,198 例来自住院患者。

2.3 ADR 涉及的主要药品种类

共有388 例次出现过敏性ADR(存在某些病例过敏反应涉及多种药物的情况),其中抗菌药物相关ADR 最多(216 例次,占55.67%),其次为中成药相关ADR(50 例次,占12.89%),涉及药品品种共计118 种。导致的过敏性ADR 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45.83%(99/216)、喹诺酮类占26.85%(58/216)。在疑似中成药引起的过敏性ADR 中,中成药注射剂相关ADR 占72.00%(36/50)。见表2。

表2 发生ADR 的主要药品种类

2.4 ADR 涉及的给药途径

从给药途径方面统计,静脉滴注给药相关ADR占比最大(75.85%)。见表3。

表3 ADR 涉及的给药途径

续表

2.5 ADR 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从ADR 累及的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方面进行统计,受累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疾病(197 例,55.97%),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42 例,11.93%),第3 位和第4 位分别为给药部位反应(27例,7.67%)和神经系统疾病(25 例,7.10%)。见表4。

表4 ADR 累及的系统/器官与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ADR 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从性别来看,本研究收集ADR 的男女比例为1∶1.095,无较大差异。从年龄段来看,50 岁以上患者发生ADR 的比例较高,提示丰台区云岗地区就医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一些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ADR 的发生。同时不合理用药及机体功能的减退等原因也会导致老年人对药物更加敏感,ADR 发生率增加[2]。针对老年人的机体状况特点,可以从个体化给药、患者及家属的用药指导、推广家庭医师药师等方面入手,尽量使老年人所用药物 “少而精”,提高用药依从性;利用社区服务中心优势深入社区进行用药指导,从医师到药师再到患者,将安全用药进行到底,降低ADR 的发生率。

3.2 ADR 来源分析

2017~2020 年收集的ADR 主要来自医师上报,护士和药师等其他医务人员上报的ADR 较少,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医师与其他医务人员对患者担负的责任及病情了解程度不同所致[3]。近10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药师在上报人中所占比例在20%~30%[4]。本研究收集的近5 年ADR中,护士、药师等上报仅占3.98%。原因可能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管理的工作较少。现今,随着药事工作模式的转变,临床药师深入开展临床诊疗工作,这样不仅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且有利于ADR 监测工作的进行[5]。

3.3 药物因素分析

根据表2 可以看出,引起过敏性ADR 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 占比最高,其中尤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过敏性ADR 为最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其ADR发生率也较高,特别是严重ADR[6]。研究显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ADR 累及范围广,主要与个体差异、药物使用方法、药物使用量等因素有关[7]。

上报的352 例ADR 中,中成药所致过敏反应居第2 位,其中中成药注射剂占72.00%。中成药ADR 的发生一部分是因为临床使用不当,如中西药合用、滴速控制不当等;另外可能与中成药本身特点有关[8]。中成药注射剂成份复杂,常含有大分子物质,静脉给药时其未经过人体的首关消除作用,这可能引起中成药注射剂的ADR[9]。

从给药途径来看,本研究中注射给药引起的ADR 占比最高(82.10%),包括静脉滴注(75.85%)、静脉注射(4.55%)、皮下注射(1.14%)及泵入给药(0.57%)。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2019~2020 年度报告显示[4],来自医疗机构的ADR 占86.75%,其中注射给药引起的ADR 占59.75%。本研究中,来自社区服务中心上报的数据较少,且社区收集到的ADR 均为口服药物,而医院内发现注射制剂ADR 的比例较高。除因注射制剂本身易导致ADR 发生外,还可能因为患者多在医疗机构内应用注射制剂,而口服药物大多情况为患者未在医务人员的监测下使用。若患者在家中服用药物时出现某些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尤其是生理上可耐受的反应,一般的处理方式都是患者自主停药或在长时间用药后就诊发现,从而未能上报。

3.4 ADR 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本研究中,ADR 累及最多的系统/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疾病,这与吴小枫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且研究显示药疹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不同人群,最常导致药疹的药物为抗菌药物。临床上,轻型药疹占多数,虽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但需警惕重症药疹的发生。药疹的发生会给临床医师选择药物带来困难。

3.5 数据分析及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措施

本研究数据收集中发现,各医疗机构依据国家ADR 监测的相关制度已制定了一套适合机构内ADR 日常监测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且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相关内容、增加考核奖励等。在这样的管理措施下,ADR 的上报数量有所增长且质量也稍有改善。在数据整理分析及对日常监测情况进一步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上报人员单一、医务人员上报积极性差、ADR 相关信息不全、药物批号无法追踪、上报人的关联性评价不准确、监控无侧重点等。

实践发现,仅采用单一的制度及奖励并不能将ADR 监测工作落实到位,需要更贴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措施。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以下措施:①从管理层面上加强落实ADR 监测和上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②加强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ADR 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医务人员上报的疑虑,并对ADR 判断、上报方式、填报内容进行系统规范的指导。③制定奖励和惩罚双重措施,从收益方面提高医务人员上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④构建医疗机构内药物警戒信息化系统,通过对药物和病历相关信息,抓取ADR 信号;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提取信息,方便上报及信息填写,缩短上报时间。⑤建立医疗机构药品物流追踪系统,从各环节管控药品;对于已使用的药品,可以进行追溯分析。⑥把握监测的着重点,加强重点监控药物、静脉给药、抗感染用药及中成药使用的监测。⑦结合本地区就医人群,着重开展中老年人用药后的监测追踪。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在我国ADR 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对于医疗机构本身而言,ADR 监测工作能提高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ADR 报告的数量与质量会影响监测结果,因此在ADR 监测工作上,医疗机构应在上级药品监管机构的管理要求下,依据就医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措施,提高ADR 监测的水平。

猜你喜欢

中成药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儿童中成药处方合理性审核规则优化及相关问题探讨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