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 临床效果

2022-07-28刘凯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期
关键词:患侧康复训练肢体

刘凯荣

(北京市仁和医院,北京 102600)

0 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是一种突发且病情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性、出血性疾病[1-2]。该疾病是由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导致脑组织损伤。该疾病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无法进行生活自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脑卒中疾病发生之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偏瘫的发生几率高达60%,因此会影响到患者身体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方面,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式比较保守,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实施早期康复食疗则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本研究为分析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影响,选取60 例北京市仁和医院在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效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 例北京市仁和医院在2018 年7 月至2020年7 月期间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30 例,对照组30 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48-74 岁,平均(58.69±2.31)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介于1 天到7天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4.15±1.63)天。对照组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47-73 岁,平均(58.41±1.59)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介于1 天到8天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4.03±1.55)天。实验组患者基础资料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经CT、MRI 检查两组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两组患者符合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两组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 分[4];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已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表示知情,并同意参与其中。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医护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整患者饮食,指导患者用药。

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早期康复训练方案制定,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训练方案,一般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 小时内展开,在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前,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掌握,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2)肢体摆放,当患者卧床时医护人员将小枕头放置在患者患侧肩胛下,使其与良肩一齐,患侧肩关节稍向外展,将患者肘、腕伸直,同时将手掌向上,手指分开。医护人员将楔型枕放置患者患臀与大腿下,从而防止患者下肢外旋,医护人员将患者膝关节垫起并向内微曲,踝关节中立位,足尖向上。当患者取健侧位时,医护人员在患者胸前放置软枕,患侧上肢向前伸放置在枕头上,并与躯干呈130°,将腕、指关节放置在枕头上,将患者膝关节、臀内部稍微弯曲,放置在枕头上。当患者取患侧位时,医护人员将嘱咐患者躯干稍微向后仰,并将枕头放置其背后及头部进行固定,将患者肘关节伸直,手指张开,防止患者患肢遭到压迫。(3)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被动运动,对患者进行肩关节屈伸、向前伸直手臂、肩关节内外旋转等运动,同时对患者进行肩关节内收、外展,肘关节伸直、屈伸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每隔1 天进行1 次,每次进行15min。此外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每隔1 天进行1 次,每次进行30min。(4)患肢按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对其手指、手背、前壁、腕背、肩关节等部位进行按摩,嘱咐其在按摩时要由外向内顺时针进行,力度要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每次按摩15min,每2 天进行1 次。(5)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在坐位平衡训练当中,训练移动重心应该要适当调整姿势,包括在坐位时,双手应该要放在大腿上,指导患者转头与躯干,越过肩膀往后看,而后回到中立位,再往另一侧重复动作;坐位,治疗师需要在患侧辅助患者完成训练,使用1~2 个软枕支撑患者的前臂,让患者练习在这一位置上坐直;坐位,让患者练习用患侧上肢前伸触碰物体,练习伸向前下方地面或两侧,动作完之后回到直立坐位,必要情况下可帮助患者支持患侧上肢,增加练习复杂性;坐位,让患者从侧下方将地面小盒拾起;坐位,双手向前拿起桌面上的一件物品,或者向后方伸手取一件物品。(6)上下阶梯训练:可以由辅助人员扶持患者或者自行扶固定物,在由他人扶持过程中,辅助者应该要站在患者患侧,迈步顺序应该由患侧肢体先迈;在扶固定物时可以以健侧肢体靠近物体,在训练过程中强调每一步的基本动作,不能赶速度。当能够顺利开展平地走路或者稳步行走之后,可以进行上下阶梯训练,上台阶过程中,应该要使用健侧肢体扶住阶梯栏杆,着力点在健侧肢体上,健侧腿部先上台阶,而后跟上患腿,重复动作。在第一次练习上阶梯过程中,以不超过3 台阶为宜。随着患者能力不断提升,逐渐增加上台阶数量;下台阶训练过程中,需要用健侧腿迈下台阶之后跟患侧腿,期间需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在身边,避免出现跌倒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差。参考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分值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9-70 分为满意,69 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数据记录到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治疗前后FMA 评分、ADL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以t 检验,以±s 表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以χ2检验,以n(%) 表述,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MA、ADL 评分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FMA、ADL 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ADL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ADL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FMA A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11.23±2.15 24.87±2.66 67.85±5.82 18.34±1.06对照组 30 11.37±2.24 17.96±2.41 67.26±5.74 25.69±2.44 t-0.2469 10.5443 0.3953 15.1327 P-0.8058 0.0000 0.6940 0.0000

2.2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

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 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 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实验组 30 92.71±3.52 92.64±3.33 91.82±3.76 92.37±3.26对照组 30 89.41±3.24 88.74±3.62 88.86±3.41 89.25±3.48 t-3.7780 4.3428 3.1939 3.5837 P-0.0004 0.0001 0.0023 0.0007

表 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疾病是指由脑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引起的脑循环功能障碍,患者经抢救后存在偏瘫症状,对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为家庭与社会带来较大负担[5-7]。经相关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较显著,越早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常规康复治疗未对时间进行重视,往往在患者发病2-3 周后进行康复训练,经研究发现2-3 周后进行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8]。

本研究打破了以往实施康复治疗时间,在患者发病2 周内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医护人员通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为其实施肢体摆放,肩关节屈伸、向前伸直手臂、肩关节内外旋转等被动运动,肩关节内收、外展,肘关节伸直、屈伸等主动运动,对患者手指、手背、前壁、腕背、肩关节部位进行按摩等康复训练,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功能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9-10]。此外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对患者中枢神经进行重塑,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元再生[11]。经高中领研究发现[12],通过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对机体外周感觉进行刺激,可使受损功能进行重塑,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训练不但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还能通过反复训练避免长期失用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或者出现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受损肢体功能。因此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不但能降低患者的肢体残疾程度,还能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让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从而促使患者拜托对家人以来,减轻家庭负担,有助于消除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发展。

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据此说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较显著。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较显著,对改善其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患侧康复训练肢体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更 正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