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驱动的漯河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7-26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漯河漯河市食品

朱 波

(河南工业大学 漯河工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漯河更好地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振兴支柱产业指明了方向。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漯河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河南号称“全国粮仓”,漯河地处豫中南,号称“河南人的厨房”。在突发的新冠疫情及2021年严重洪涝灾害的冲击下,河南经济运行面临很大挑战,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2021年前三个季度,全省GDP为44 016.24亿元,同比增长7.1%,比2020年上半年回落3.1个百分点。2020—2021年河南省GDP总量如图1所示、GDP增速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2020—2021年河南省GDP总量

图2 2020—2021年河南省GDP同比增速(%)

漯河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成员之一,主要以食品、造纸、包装材料、化工等重点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传统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60%。笔者在感慨漯河食品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一段时间以来,漯河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够、已有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创新效率不高、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深化、生产成本上升、融资信贷约束加大、国内外市场日趋饱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品层次偏低、高端有效供给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驱动薄弱等问题。2021年前三季度河南18市GDP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前三季度河南18市GDP一览表

由表1可以看出,省会郑州市GDP总量全省排名第一、洛阳市第二、南阳市第三,三门峡市GDP增速14.94%全省排名第一。漯河市GDP总量1272.17亿元,排名第15位。全省GDP总量2000亿元级别的城市有6个:许昌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新乡市、商丘市和信阳市;1000亿元级别的城市有7个:平顶山市、开封市、安阳市、焦作市、濮阳市、漯河市和三门峡市;800亿元级别的城市有1个:鹤壁市;500亿元级别的城市有1个:济源市[1]。

漯河市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漯河传统产业受到人才储备、资金、技术等限制,处于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创新链中低端环节的劣势日益凸显,增长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转型升级、增效提质已刻不容缓。漯河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态包括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漯河及其他中原城市群成员借助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猛。漯河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功能,吸引并利用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拓展产业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成为新机遇。

二、现代食品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传统食品产业的基础

现代产业虽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但发展现代产业并不等于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转型升级,也绝不是“另起炉灶”。《中国制造2025》列举了十大重点领域,其中七个便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而成长为先进制造业的。如普通种植业是传统农业,而基于生物技术的种植业及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种植业则是现代农业。因此,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

河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食品加工制造业是漯河经济的基石,也是维持漯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更是构建漯河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之一。对漯河而言,改造提升传统食品产业不应只是简单淘汰传统食品产业,更不应未经深入调研就武断地淘汰传统食品产业。虽然漯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低于第三产业增加值,但发展第三产业仍需第二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用新兴产业置换第二产业并不是对所有区域、所有城市的统一要求。漯河作为四线城市更适宜深度发展第二产业,从深化第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力。

漯河的特色在于食品产业,应从提升粮食高附加值出发,以双汇、南街村、联泰、平平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市食品产业提速,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上半年双汇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3.48亿元,同比增长43.01%;净利润为30.41亿元,同比增长26.74%;屠宰生猪327.4万头,鲜冻肉及肉制品外销量(含禽类产品外销)149.6万吨。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洪涝灾害、全球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全市改造提升传统食品产业、加快振兴支柱产业、推进漯河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更足。目前,康师傅、统一、旺旺、盼盼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漯河集聚发展,通过产购销一体化模式及“公司+农户”的模式构建食品产业化联合体,助力全市经济发展。

三、积极推动漯河市食品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漯河市工业企业产品资源类、粗加工的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的高端产品少;大路工业品多、名优工业品少。产品层次偏低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难以对抗市场的冲击。漯河在26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7056个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制造、果蔬加工四大产业为主导,覆盖30多个食品行业小类、数千个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只有双汇、南街村、龙云、北徐等8家企业进入河南省食品工业50强,全国知名品牌更是少之又少。漯河市供给体系总体是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2]。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消费被赋予越来越重的稳增长期待。全市居民消费已经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高品质并不等于高消费,商品消费正经历从有到好的转型,居民对消费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更加安全食用、更为健康营养、更有养生保健作用的产品消费潜力巨大。推动全市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的绿色、科学发展能力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创新水平;有利于根据全市资源禀赋条件、主体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要求,建立食品产业创新要素上下联动机制[3]。

四、促使漯河市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创新链从低端向高端改造升级

(一)不断提高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确保经济稳增长

第一,要抓好创业投资在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国家性、政策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是关系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要发挥创业投资的先导性作用,加大投资力度,为漯河市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第二,进一步细化促进创新投资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构建符合发展跨境电商的创新生态环境。国际国内经验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激发创业的活力,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发展。好政策落实是关键,要倾听市场的声音,让市场有获得感。后疫情时代,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市场增长充满无限潜力,传统电商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物流的主要形式包括直邮、保税仓和海外仓。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2011年的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5万亿元,增长速度从2011年的7.2%到2021年的38.8%,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促销活动的不断加强,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土特产品、食品等商品品类不断丰富,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漯河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小麦、棉、油、畜、禽等产品产量稳定,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一带一路”、跨境网购范围不断向下延伸等为全市跨境电商带来新的商机。

第三,持续推进中高端食品供给,推动漯河市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和智能化改造。通过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从定义中高端食品新概念、新审美、新模式等方面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满足消费转型升级时代国内、国际消费者对食品营养、美味、健康的追求,对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等的需求,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延伸食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食品新卖点,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从生产导向向市场需求导向、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型,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生态,推动全市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全国食品产业制造中心。

第四,加大中高端食品创新力度,开发高附加值食品。消费升级换代之后,新食品的食用价值既有食用性、物质性一面,又有社会性、精神性一面。高附加值是在食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食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高附加值食品往往产品增值空间大、获利高。从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重点食品企业,强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改造,支持企业创建绿色示范工厂;支持食品企业通过开展技术改造增加产能、提高质量、提升效益。可采用高新技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重视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艺术含量;弘扬和传承中原传统饮食文化,增加食品文化含量;美化包装,开发新国风系列包装,增加食品包装情调趣味;升级服务,加大食品加工深度,进行多样化、个性化定制等多种途径开发高附加值食品[4]。

(二)以效率变革为导向,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强化品牌培育

第一,坚持以效率变革为导向,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产业发展效率是资源利用程度及投入产出效果的直观反映。坚持以效率变革为导向,就是以技术创新、体制机制革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坚持绿色发展。全市积极探索生产基地+中央厨房+商超销售、工厂+品牌快餐连锁的主食制品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支持鼓励双汇、御江、龙云等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主食产业化项目,建设主食业中央厨房和品牌快餐连锁店。

第二,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全市主食产业化工程建设,提高全市主食加工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积极引导雪健、石磨坊、美宜家、舞莲、华鑫等具备条件的面粉加工企业向主食产业转型发展,着力推进传统主食品加工向现代、全谷物食品加工转变。充分利用“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金字招牌,加大主食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中百大厨房、海科佳、北大荒等企业在漯河投资建设中央厨房、移动净菜项目,引导其参与全市主食产业化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主食加工业整体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助推主食产业化高质量发展[5]。

第三,打造O2O新模式,通过新媒体营销,强化品牌培育。以实体经营为主的企业,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食品的产、供、销流程进行升级改造。O2O新模式主要表现为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线上线下全渠道,以现代物流为支撑等,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和再造。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数字经济时代,营销思维发生了巨大改变,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性、与用户的沟通性、用户之间的差异性、食品的创新性及关联性等。新媒体营销平台主要包括自媒体营销平台和短视频营销平台。自媒体营销主流平台主要有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新浪微博、腾讯企鹅媒体平台、大鱼号、搜狐公众平台、网易号等。短视频营销平台主要有抖音、快手、腾讯微视等。在强化品牌培育方面,漯河市各类食品企业可在新媒体营销平台上寻找美食达人作为种子用户,不断给他们寄送产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改进产品。利用主要意见消费者进行口碑传播,让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加大食品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争创百年老字号品牌。

(三)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供给效率

第一,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通过以技术为中心和以市场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实施产品创新,增强食品企业核心能力。食品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是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形成食品企业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企业层面讲,创新是指被企业第一次采用的技术、战略、管理惯例(不管先前其他企业是否采用过),或者重大的流程再造与改进。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创新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它由管理人员基于某项技术发明而产生的对新的市场机会的洞察力所驱动,这种洞察力最终引发了一系列为将该项发明成功商业化而进行的开发、生产和营销活动。创新是一个商业化过程,创新的商业化对象是作为研发产出的发明,全市各类食品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人力、物力、财力雄厚的大型食品企业,通过技术导向,加大食品研发力度,注重独创产品的开发;对于中小型企业,通过市场导向、竞争导向,实施密集型食品开发策略,改进现有食品包装规格、包装材料、包装设计,赋予食品更多文化价值,丰富食品口味,深度发掘土特食品标准化生产等实现产品的升级改造。

第二,通过办好中国漯河食博会提高供给效率。全面深化食博会市场化改革,持续加快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品牌化进程,确保邀来一批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参会,洽谈一批、储备一批新项目、好项目;进一步优化采购商结构,强化贸易对接实效,引领带动全市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21年受疫情影响,漯河第十八届食博会虽延期举行,但仍吸引了双汇、鲁花、五粮液、红牛等国内20多个省市1023家企业参与,1.8万名采购商云集,参展食品涵盖肉制品及冻品、烘焙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粮油调味品等,贸易采购额逆势增长,线上线下成交和意向采购额较上届增长了3.7%,达到439.7亿元,展会影响力再创新高[6]。

第三,推动产学研合作。聚焦企业科技创新需求,鼓励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推进供应链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耦合发展。深化与中科院、河南工业大学等优势食品研发机构合作,加快推进与河南工业大学共建食品机械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通过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食品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增设农产品加工、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食品产业研究,扩大食品人才培养规模。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双汇学院做大做强,培育更多高质量食品专业人才。

五、主要结论

促进食品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都市科技型、休闲度假型、民俗风情型旅游景点,打造一批融绿色食品、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食品文化小镇建设,为促进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应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振兴支柱产业,提高食品企业的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食品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

(2)把质量变革摆在首位,强化食品产业质量提升。

(3)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4)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升食品企业价值链。

(5)细化促进创新投资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构建符合发展跨境电商的创新生态环境。

(6)利用食品工业优势和产业发展的联动,逐渐改变食品工业“一柱擎天”的现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把盐化工、新材料等具有一定基础和开发优势的领域作为振兴漯河食品支柱产业的切入点,逐步形成漯河的高新技术产业。

(8)打造O2O新模式,通过新媒体营销,强化品牌培育。

猜你喜欢

漯河漯河市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漯河市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漯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漯河地区林下植物应用探讨
漯河市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你仍未娶 我仍未嫁——漯河女孩苦等40年 63岁终和去台湾的初恋情人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