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2-07-26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朝阳市人才队伍人才

王 琪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67)

深入组织实施我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是构筑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力军。为全面掌握辽宁省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笔者采用访谈、分层次抽样调查法,剔除农业户籍人口少于1200人的乡(镇)和特殊乡镇(如各类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国有农场等),最终选取建平县、朝阳县、喀左县,从中抽取112个样本村,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诸如人才供给、人才结构、引进资金投入不到位、管理和服务机制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笔者就辽宁省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并提出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朝阳市农业和产业结构发展概况

1.朝阳市农业发展概况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和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境内农用地有1 315 366.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8%,其中耕地面积476 739.7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6.2%;园地面积64 827.9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9%,占土地总面积的3.3%;林地面积633 677.0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8.2%;牧草地面积122 742.6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9.3%,占土地总面积的6.2%;是辽宁省重要的现代农业和商品粮种植基地之一。根据朝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朝阳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0.8千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44.6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1.1千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9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42.5千公顷,果园面积27.6千公顷。2020年粮食总产量232.9万吨,玉米产量202.0万吨,油料产量0.9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0.8万吨,水果产量42.3万吨[1]。近年来,朝阳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绿色农业发展良好,但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方面仍然存在阻碍,诸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业新产业发展问题、农产品特色品牌效应问题、三产融合障碍问题、县域经济发展短板问题等,造成朝阳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落差。

2.朝阳市产业结构发展概况

2017年朝阳市生产总值775.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389.0亿元,增长5.3%。2018年朝阳市生产总值831.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36.0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419.0亿元,增长4.7%。2019年朝阳市生产总值84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23.08%;第二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9.42%;第三产业增加值400.5亿元,增长47.50%。2020年朝阳市生产总值87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212.3亿元,增长24.5%;第二产业增加273.3亿元,增长27.79%;第三产业增加419.9亿元,增长47.96%。我们可以看到2017—202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速远远落后于第三产业,农业的发展处在较为中等低端的位置,而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并没有达到均衡[2]。因此,朝阳市需要将特色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推广发展,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优质快速发展。

(二)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的总体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朝阳市户籍人口330.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69.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1.1%;女性人口161.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48.9%。城镇人口80.2万,占24.2%;农村人口250.7万人,占75.8%。农村实用人才22.15万人,其中生产型人才12.14万人,占54.8%;经营型人才3.54万人,占15.98%;技能服务型人才2.13万人,占9.62%;技能带动型人才2.25万人,占10.16%;社会服务型人才2.09万人,占9.44%[3]。笔者通过走访朝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培育与开发工作,诸如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农村实用人才、龙头企业管理人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学生双创、千村特聘等七大人才培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但当前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仅占其农村人口的8.84%,所以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存量无法满足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举措

1.多措并举“招才引才”

朝阳市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除积极探索租赁型引才模式,以产业为支撑集聚人才,通过咨询、兼职、合作经营、委托顾问等柔性人才引进方式吸纳乡村建设所需人才外,还充分发挥域内辽宁新都黄金、朝阳金达集团等企业主体作用,采取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科研项目研发人才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积极引导域外优秀企业家、优秀专家学者来朝阳投资创业。截止到2021年,朝阳市柔性引进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5407人,围绕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双招双引”“培养引进优秀企业家”,落地招商项目1456个,新增对接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562个。发挥省级科技特派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选育和示范农业新品种1106项、新技术1375项,培训农民技术员17226人,包括种植能手5874人、养殖能手4497人、合作社经营能手3783人、培育农村青年电商人才3072人。

2.搭建平台“育才用才”

朝阳市以职业教育为抓手,办“实用职业教育”技能扶贫,让每个农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以此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战略的支撑。建立“学校+基地+农户”培训模式,积极探索整合农业、就业、工会、残联、林业等部门的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开展技能培训,使他们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4]。此外,朝阳市依托园区资源优势,与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对接洽谈,按照“双向选择、来去自由,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针,采取签约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投资兴办实业,设立技术中心、研究所和成果转化实验室等方式,在更广范围内搭建人才施展才华平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全力扶持众创空间、创客基地等新型创业孵化器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止到2020年,朝阳市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新增入孵项目3230个,出孵3015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65万元。

3.优化环境“爱才留才”

朝阳市始终树立“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留住人才就是留住资源”意识,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做好各项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朝阳市委组织部创新建立“一村一策一专班”人才工作机制,筛选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优势的涉农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调动区(县)级各部门力量,开展“店小二式”人才服务,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住房安居、成长进修等方面提供扶持[4]。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为新引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安排专人全程提供“一对一”服务,拴心留人。此外,朝阳市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先后建立7个区(县)级人才服务示范点,积极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市区(县)两级建设可直接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充分发挥了住房在吸引和集聚人才方面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暖心服务和对人才专家的关怀关爱,营造出惜才爱才、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二、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通过实际走访朝阳市农业农村局,与相关工作人员面对面交谈,获悉朝阳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22.15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8.83%。《辽宁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列入全省重点发展工程之一,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培育,着力培养一支素质好、示范性能力强且具有带动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目前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还远远达不到目标,这反映出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缺口”。造成“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村“空心化”“空巢化”,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农时缺乏人手。乡村振兴人力缺乏问题较为突出。

(二)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结构失衡

笔者通过分层次抽样法,编制抽样框,剔除农业户籍人口少于1200人的乡(镇)和特殊乡镇(如各类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国有农场等),从建平县、朝阳县、喀左县抽取112个样本村,共发放2400份问卷进行调研,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10份。

在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方面,调查样本显示(图1),35岁以下的共有10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8%;36-45岁的共有20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7%;46-55岁的共有6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35%;56岁以上的共有13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7.27%。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图1 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

在农村实用人才就业领域方面,调查样本显示(图2),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五类。生产型人才共有132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7.49%;经营型人才26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1.39%;技能服务型人才24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56%;技能带动型人才25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1.08%;社会服务型人才21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48%。由此可见,朝阳传统生产型人才居多,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人才严重缺乏。

图2 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就业领域

(三)朝阳市农村高素质实用人才短缺

在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文化程度结构方面,调查样本显示(图3),研究生文化程度的共有8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78%;本科文化程度的共有1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8%;大专(高职)文化程度的共有24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56%;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共有4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35%;初中文化程度共有78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3.9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共有63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57%。朝阳市农村高素质实用人才中具有研究生和本科文化程度的较少,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较多。近年来,随着朝阳市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村“空心化”“空巢化”,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农时缺乏人手,乡村振兴缺乏人力问题较为突出。

图3 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

在农村高素质实用人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方面,调查样本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共有10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8%;拥有中级职称的26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1.65%;拥有初级职称的45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9.52%;没有或未评定的139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4.15%(图4)。由此可见,朝阳市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没有专业技术职称。

图4 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分布

在农村实用人才接受农业教育培训方面,调查样本中,接受过非农职业教育的有92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0.17%;接受过非农培训的有41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97%;接受过农业技术教育的4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23%;接受过农业培训的54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3.63%(图5)。上述调研数据中,接受非农职业教育人数的比例最高,其中非农业职业教育占比高于农业技术教育,农业培训占比高于非农业培训。由此可见,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偏低。

图5 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接受农业教育培训分布

(四)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不完善

在朝阳市农村人才服务平台方面,调查样本中,通过劳动中介机构获取就业信息的有24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48%;通过乡镇信息供求平台获取就业信息的有4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23%;通过广播电视获得就业信息的有34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89%;通过报纸杂志获取就业信息的有8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77%;通过互联网获取就业信息的有3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6.36%;通过他人介绍等方式获取就业信息的有83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27%(图6)。由此可见,村民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单一,他人介绍居多,高于乡镇信息的供求平台,村民就业机会和渠道较少。乡村信息服务水平降低,相关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不利于人才交流和沟通。

图6 朝阳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获取途径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朝阳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健全引才机制,解决乡村人才难题

一是围绕朝阳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朝阳师专等业务部门和科研院所、高校聘请专家教授和资深专业人才,组建专家团队借脑用智,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上山下乡”提供智力服务,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5]。二是加大大学生助力乡村建设的招引力度,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三是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选拔一批党政人才下沉到乡村开展工作,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这支队伍,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四是搭建退休人才服务乡村平台,引导退休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利用自身优势,盘活特色资源,为乡村进行技术帮扶、项目攻关、教育医疗和科普宣传等[6]。五是建立覆盖职能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沟通交流,密切协作配合,对顶尖人才引进安排专人从对接洽谈、公司注册到装修进驻,全程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用服务拴心留人[7]。

(二)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提升乡村人才素质

一是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依托朝阳师专、职业中专、技工院校等教育机构,着力培养一支适应发展需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8]。二是采用分段式、参与式等培训模式,根据培训对象自身文化水平、年龄、从事行业、接受能力,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训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用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实训及跟踪服务。涉农职业学校采用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实用人才到实训基地开展交流考察活动。种植技术推广中心围绕蔬菜种植、苗木栽培开展系列培训;养殖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以肉牛、生猪、蛋鸡为重点,开展肉牛育肥期的饲养管理、规模养猪场控制猪舍环境技巧、畜禽养殖场生产环节清洗消毒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养殖实用技术的培训;返乡创业人才扶持中心围绕朝阳农产品特色,开展产品流通和创业政策疏导等培训,帮助农村实用人才掌握现代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实用人才实用性技术实践能力。三是组织乡土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名师课堂评选,征集培训课件、遴选线上线下培训老师,丰富师资库[9]。四是建立开放式教育培训体系,统筹用好农业推广服务机构、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培训资源,发挥其优势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及时调整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培育基地,组织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把面对面培训变为屏对屏的线上培训。五是创新培训机制,巩固培训成果。在实施农业科技培训项目过程中,不断创新、总结和推广,总结各地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民培训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及时加以推广,使经验得到放大,好的做法得到完善。建立常态化培训,开展新型职业标兵和优秀标兵认定系列活动,拉升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内在动力[10]。

(三)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推进农村“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社会各类人才到农村投资兴业提供便捷条件。二是实施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以及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典型案例,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资源要素充分涌流[11]。三是推行农业专家导师机制,筛选出职业道德高、技术精的业务骨干作为农业指导教师,采用“一对一”培育模式,帮助实用人才快速掌握农业知识和经营管理方法。四是推行“知识拓建”培训机制,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省内外涉农专业高校院所开展春秋两批脱产轮训,夯实实用人才理论功底[12]。五是重点引导成立和发展切合实际的专业生产合作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涉农部门牵线型、大户带动型、入股合作型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实用人才成为农民经纪人,采用“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等经营方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积极鼓励优秀实用人才搞好“传、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健全乡村人才市场,构建农村实用人才智库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采用乡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村级培养信息员的方法,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村干部、农村信息员等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13]。二是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除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外,增设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等正高级职称,拓展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空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促进人才更好地服务乡村。三是简化特殊人才职称评定程序,针对偏远地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实施“优评机制”政策倾斜,鼓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留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14]。四是建立符合农业技术人员职业特点的专家评价小组,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畅通乡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适度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鼓励新型农民参与评价,激励农村人才扎根基层。五是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为新引进的每位高技能领军人才安排专人全程提供“一对一”服务,拴心留人。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重点整治“办事难”问题,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成效,多角度、全方位增强人才的归属感。组织开展人才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15]。

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朝阳市必须要把握全市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从人才引、育、留、用四个方面寻找推动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为建设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朝阳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支撑,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朝阳市人才队伍人才
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第一小学
人才云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风筝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