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2022-07-26刘文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钩藤椎动脉天麻

刘文斌,刘 璋

(大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孝感 432800)

眩晕症主要是由颈椎动脉供血缺乏所致。此病患者会出现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等情况,其正常工作及日常生活可受到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眩晕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采用西药疗法治疗眩晕症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头晕、眩晕等症状,但停用药物后,患者的病情易反复,远期疗效较差[2]。中医治疗眩晕症的经验丰富。有研究表明,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较好。本文对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100 例眩晕症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2018 年7 月 至2020 年7 月 期 间 某 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 例/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1 ~76 岁,平均年龄(48.76±9.65)岁;其中有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4 例;其病程为1 ~32 个月,平均病程(15.89±5.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2 ~74 岁,平均年龄(48.53±9.59)岁;其中有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1 例;其病程为1 ~31个月,平均病程(15.68±5.09)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进行治疗。倍他司汀的用法是:将20 mg 的倍他司汀与250 mL 的生理盐水相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 次。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天麻钩藤饮的药方组成和用法是:决明子18 g、夜交藤12 g、钩藤12 g、川牛膝12 g、益母草9 g、朱茯神9 g、桑寄生9 g、黄芩9 g、山栀9 g、杜仲9 g、天麻9 g,随证加减,头痛难忍的患者需加入牡蛎18 g、龙骨18 g、羚羊草9 g,心烦意燥的患者需加入夏枯草12 g、龙胆草12 g,存在失眠症状的患者需加入柏子仁12 g、酸枣仁12 g,手指发麻的患者需加入牡蛎18 g、龙骨18 g、全蝎6 g。水煎服,每天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的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疗效评价标准是: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完全消失,过度劳累后偶尔会出现眩晕;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缓解,仅少数时间会对其正常工作、生活造成轻微的影响;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采用DHI 对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36 例(占72.0%),为有效的患者有11 例(占22.0%),为无效的患者有3 例(占6.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6 例(占32.0%),为有效的患者有22 例(占44.0%),为无效的患者有12 例(占24.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38/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的DHI 评分为(58.16±5.44)分,对照组患者的DHI 评分为(58.64±5.18)分;两组患者的DHI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 评分为(21.56±6.05)分,对照组患者的DHI 评分为(39.27±4.95)分;观察组患者的DHI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 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 评分的比较(分,± s )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58.16±5.44 21.56±6.05对照组(n=50) 58.64±5.18 39.27±4.95 t 值 0.452 16.020 P 值 0.652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分别为(32.06±2.18)cm/s、(33.12±2.33)cm/s、(31.55±2.33)cm/s,对照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分 别 为(31.96±2.48)cm/s、(33.23±2.45)cm/s、(31.83±2.44)cm/s ;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分别为(43.78±2.98)cm/s、(44.18±3.10)cm/s、(43.26±3.88)cm/s,对照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分别为(37.03±2.66)cm/s、(38.74±2.97)cm/s、(36.86±3.29)cm/s;观察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cm/s,± s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cm/s,± s )

组别左椎动脉Vm 右椎动脉Vm 基底动脉V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32.06±2.18 43.78±2.98 33.12±2.33 44.18±3.10 31.55±2.33 43.26±3.88对照组(n=50) 31.96±2.48 37.03±2.66 33.23±2.45 38.74±2.97 31.83±2.44 36.86±3.29 t 值 0.214 11.949 0.230 8.960 0.587 8.896 P 值 0.831 0.000 0.819 0.000 0.559 0.000

3 讨论

眩晕是指由空间定向阻碍引起的运动错觉。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身体平衡障碍、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出冷汗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耳聋、双耳饱胀感。有研究指出,此病的发生与基底动脉充血不足、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等导致的前庭功能紊乱密切相关[3]。从中医角度来看,眩晕症属于“头晕”的范畴。此病主要是由肝阳失制、阴虚血亏、肝肾不足所致。治疗此病的原则是平肝潜阳、滋阴清热[4]。天麻钩藤饮中的钩藤、天麻能够起到平肝熄风的作用,决明子能够平肝潜阳[5],川牛膝能够活血利水,杜仲及桑寄生能够起到补肝益肾的作用,山栀及黄芩可以起到清肝降火的作用,益母草能够活血利水、平肝降阳,夜交藤能够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可以起到补肝益肾的作用[6-7]。有研究指出,益母草、杜仲、黄芩、天麻、钩藤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与倍他司汀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液循环[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38/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HI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椎动脉Vm、右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综上所述,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钩藤椎动脉天麻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钩藤花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清热平肝话钩藤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