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评价

2022-07-26江建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泽泻椎动脉动脉血

江建军

(泗洪县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宿迁 223900)

眩晕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以头晕、眼花、眼前发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眩晕症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在当下,对眩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索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研究指出,单纯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眩晕症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2]。大量的研究表明,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眩晕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2020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 例眩晕症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症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症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合并有内分泌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智力障碍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 例)和中药治疗组(40 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3 例,男性患者17 例;其年龄为40 ~80 岁,平均年龄(58.33±3.76)岁;其病程为1 周~3 个月,平均病程(1.02±0.31)个月。中药治疗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5 例,男性患者15 例;其年龄为40 ~80 岁,平均年龄(58.48±3.81)岁;其病程为1 周~3 个月,平均病程(1.01±0.30)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上述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即让患者每天睡前口服西比灵(规格:5 mg),10 mg/次,持续治疗1 个月。在此基础上,为中药治疗组患者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进行治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的方剂组成和用法是:茯苓15 g、柴胡12 g、清半夏10 g、炙甘草6 g、泽泻30 ~50 g、生龙骨(先煎)15 ~30 g、生牡蛎(先煎)15 ~30 g、生白术10 ~15 g、党参10 ~15 g、桂 枝6 ~10 g、黄 芩6 ~10 g、红枣4 枚、生姜3 片。水煎服,每天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服用1 个月。对于存在痰浊中阻证的患者,在上方中加陈皮、茯苓、葛根各30 g,枳实10 g。对于存在肝阳上亢证的患者,在上方中加陈皮30 g,天麻、钩藤各15 g,枳实、枸杞、杭菊花各10 g。对于存在气血亏虚证的患者,在上方中加生黄芪20 g,炒枣仁、当归各10 g。对于存在肝肾阴虚证的患者,在上方中加炒白芍20 g,杜仲、枸杞、女贞子各15 g。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比较观察结果。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是:1)显效:治疗后,患者在变换体位时不会出现眩晕症状;2)有效:治疗后,患者在静止时不会出现眩晕症状;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未减轻。症状积分的评定方法是: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颈肩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评估,总分为48 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动脉血流速度的测定方法是: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右椎动脉血流速度。

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录入软件SPSS 24.0 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例(%)]

5.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19.07±2.96)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22.36±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 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治疗组(n=40) 37.64±4.63 19.07±2.96常规治疗组(n=40) 37.08±4.37 22.36±3.05 t 值 0.556 4.896 P 值 0.580 0.000

5.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流速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右椎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9.24±3.54)cm/s〕、左椎动脉血流速度〔(40.46±3.12)cm/s〕、右椎动脉血流速度〔(40.21±3.65)cm/s〕均显著快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6.07±3.56)cm/s〕、左椎动脉血流速度〔(36.02±3.07)cm/s〕、右椎动脉血流速度〔(36.02±3.4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流速度(cm/s,± s )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流速度(cm/s,± s )

组别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左椎动脉血流速度 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治疗组(n=40) 38.26±2.86 49.24±3.54 30.15±2.13 40.46±3.12 30.31±2.16 40.21±3.65常规治疗组(n=40) 38.19±2.73 46.07±3.56 30.24±3.08 36.02±3.07 30.08±3.17 36.02±3.45 t 值 0.112 3.993 0.152 6.415 0.379 5.276 P 值 0.911 0.000 0.880 0.000 0.706 0.000

6 讨论

眩晕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此病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西比灵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眩晕症的常用药。研究表明,西比灵可促进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加快,改善微循环中红细胞聚集的状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膜迷路积水相关症状,刺激前庭,抑制眩晕[3]。但有研究指出,单用此药治疗眩晕症的效果不够理想。中医认为,治疗眩晕症应以潜阳熄风、健脾化痰、和解清热为原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中的茯苓、甘草、白术、党参、红枣可健脾化痰;柴胡、黄芩可解表退热、泻火解毒;半夏、生姜可和胃降逆;桂枝可温经通络;龙骨、牡蛎可平肝潜阳、宁心安神、收敛固涩;泽泻可利水消肿[4]。全方具有健脾化痰、熄风定眩的功效。有研究表明,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症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空间整合功能,减轻其眩晕症状[5]。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可抑制记忆障碍,改善眩晕症状[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相符[7-9]。这表明,为眩晕症患者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还能够加快其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未进行细致的疾病分型、选取的研究病例数量较少、病例选定范围较小,这都会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准确、全面。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适当增加研究病例的选取数量,详细划分疾病类型,扩大病例选定范围,以确保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准确,为眩晕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其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泽泻椎动脉动脉血
建泽泻与川泽泻转录组测序及泽泻三萜生物合成分析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泽泻降脂食疗两方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泽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