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级预防药物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2-07-26赖燕辉黄小琴梁清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4期
关键词:使用率粒细胞中性

赖燕辉,黄小琴,梁清海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 惠州 516000)

近年来,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2]。化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病情的进展,延长其生存时间,但会导致其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进而增加其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研究指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出现与化疗时间的长短、用药剂量及患者有无感染等密切相关[3-4]。为保障化疗患者的疗效、降低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需为预防性用药。本文主要是探讨为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对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9 月至2021 年8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46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具有进行化疗的指征;神志清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化疗结束后24 h 内复查血常规正常;肿瘤细胞无脑、肝、骨转移;临床资料完整;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严重的慢性病;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不能坚持用药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预防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Ⅰ组(n=23)和Ⅱ组(n=23)。在Ⅰ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4 例(占60.87%)、9 例(占39.13%);其年龄为42 ~79 岁,平均年龄为(57.29±2.46)岁;其中,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有5 例(占21.74%)、7 例(占30.43%)、5 例(占21.74%)、6 例(占26.09%)。在Ⅱ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5 例(占65.22%)、8 例(占34.78%);其年龄为41 ~78 岁,平均年龄为(57.31±2.49)岁;其中,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有6 例(占26.09%)、6 例(占26.09%)、6 例(占26.09%)、5 例(占21.7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Ⅰ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通过口服地榆升白片来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地榆升白片(生产厂家: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497 ;规格:0.1 g/ 片)的用法是:化疗结束后开始口服此药,2 ~4 片/ 次,3 次/d,连续用药20 ~30 d。Ⅱ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通过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来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0049 ;规格:100 μg:0.6 mL/ 支)的用法是:化疗结束后皮下注射此药,每次用药剂量为5 μg/kg,每天用药1 次,持续用药7 ~9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化疗周期天数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如肌肉骨骼疼痛、乏力、发热、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化疗周期天数均在21 d 左右。干预后,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及化疗周期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2.2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常见且严重的一种不良反应。人体的中性粒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其半衰期仅有8 ~12 h,为此骨髓需不断产生中性粒细胞。部分化疗药物虽然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但也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骨髓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凋亡,进而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6]。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及持续的时间与其感染的发生风险及死亡率有直接联系。因此,有效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意义重大。相关指南[7]指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除存在高危因素外,一般不需要使用一级预防药物,当患者前次化疗后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事件时,需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化疗周期天数均在21 d 左右。干预后,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及化疗周期天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为其应用地榆升白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二级预防药物可有效降低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此药可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裂、成熟,并向外周血中释放,进而可增加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并能提升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半衰期较长,其血浆浓度稳定,治疗效果较好[8-9]。地榆升白片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地榆,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此药的半衰期较短,易被酶水解和肾脏清除,不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间质性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肌肉骨骼疼痛、乏力、发热、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均可通过针对性药物治疗或护理得到有效缓解。可见,这两种药物在用药安全性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另外,在用药过程中需加强对二级预防药物进行安全管理,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按时完成足剂量化疗[10]。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为其规范应用地榆升白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二级预防药物能有效降低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使用率粒细胞中性
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女绅士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