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褐牛在不同阶段的增重效果分析

2022-07-22秦占科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粗饲料精料月龄

秦占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 845350)

新疆褐牛是一种乳肉兼用型牛品种,原产地为新疆伊犁,是经过多年品种选育及杂交优化而形成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优良地方品种,培育后早期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脉以南、天山北坡一带区域。新疆褐牛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较强的免疫力、较高的抗严寒、抗应激能力,且耐粗饲[1],生长速度快,不仅适应草原山地放养,还可进行散栏饲养或拴系饲养。褐牛育肥项目在新疆养殖业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未来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新疆褐牛体重变化,可以更加精确新疆褐牛的育肥时间和方式,并对当前饲料配方是否能满足新疆褐牛体重增长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同时,新疆当地饲草料资源充足,如何促进新疆褐牛增重,提高其生产水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生长阶段新疆褐牛的增重效果,为广大育肥户科学养殖新疆褐牛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本试验选用117 头9~23 个月龄的新疆褐公牛(来源于新疆天籁养殖有限公司育肥场),所有试验牛均为健康、生长指标发育正常的牛只。按月龄分组,每组(20±2)头,具体为9月龄19 头、12 月龄21 头、14 月龄18 头、18 月龄20 头、20月龄20 头、23 月龄19 头。

1.2 饲喂日粮

不同组新疆褐牛育肥阶段的配方及精料配比不同详见表1,根据育肥阶段,200~300kg、300~400kg、400~500kg 的精料组成和营养成分也有所差异,具体详见表2。

表1 新疆褐牛育肥阶段的配方及精料配比

表2 新疆褐牛育肥阶段的精料组成及营养成分

1.3 饲养管理

整个试验期间,不同组的新疆褐牛均采用散栏饲养方式,每天早、晚分别饲喂,自由饮水。每天进行粪便清洁、牛体表刷拭等工作,每隔1 周对牛舍消毒1 次。根据牛疾病防治计划进行适时的驱虫和疫苗免疫。

1.4 测定指标

9 月龄组饲喂天数为45d,12 月龄组、14 月龄组饲喂天数均为31d,18 月龄组饲喂天数为35d,20 月龄组饲喂天数为26d,23 月龄组饲喂天数为31d。试验前对组内所有新疆褐牛进行逐个称重,称重前1d 控制饲料投喂量,断水断料,保证空腹10h 左右。试验结束当天,早上对空腹牛只进行称重,将牛只转移到过磅通道,一牛一称,记录体重,统计试验期间总增重,然后计算各组的平均日增重。

1.5 统计与分析方法

通过Excel 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3 可知,不同月龄和体重阶段的新疆褐牛,随着其营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重效果呈明显变化。新疆褐牛在9~14个月龄200~350kg 这个阶段的日增重明显升高,9、12、14 月的日增重分别为1.16、1.34、1.51kg,日增重明显增加;当新疆褐牛处于18~23 个月龄时,其体重增速呈下降趋势,即当新疆褐牛体重处于350~500kg 时,其日增重质量低于之前的9~14 月龄。由此可见,新疆褐牛的日增重大小顺序为14 月龄(300~350kg)>18 月龄(350~400kg)>12 月龄(250~300kg)>20 月龄(400~450kg)>9 月龄(200~250kg)>23 月龄(450~500 kg);新疆褐牛在14 月龄,体重范围为300~350kg 时,日增重最高;在23 月龄,体重范围为450~500kg 时日增重最小。

表3 新疆褐牛9~23 月龄不同阶段的日增重结果

3 讨论

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品种、性别、年龄、饲料搭配、营养水平、环境控制、养殖管理方法、应激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生长阶段的增重效果存在差异[3]。结合新疆各地肉牛快速肥育技术,平常架子肉牛育肥周期一般在180d 左右,具体分为3 个阶段,分别为准备期20d,包括防疫检疫期14d+驱虫期为3d+保健期为3d;育肥前期约60d;育肥后期约100d。本研究发现新疆褐牛9 月龄(200~250kg)时处于育肥前期,此阶段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防疫、驱虫、去角、健胃等,但受年龄、环境温湿变化或其他管理因素影响,新疆褐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应激,进而影响牛只正常增重。在新疆褐牛14 月龄(300~350kg),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牛只日增重会有所提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新疆褐牛经过前期不同方面应激后,已完全适应环境因素及饲喂配方,处于对饲草料转化吸收最好的时期,这也是其肌肉速度增长最快、日增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根据育肥牛的生长特性,肉牛在充足营养条件下,1周龄前的增重速度最快,当肉牛达到性成熟时,其增速减缓,4 岁时已进入成年阶段,体重增长也会停止[4],成年后主要为脂肪增长,随着肉质中的肌纤维变粗,肉质品质也会下降[5]。母牛12 月龄(≥250kg)、公牛18 月龄(≥330kg)时可进行配种[6],而当新疆褐牛年龄达到20 月龄(≥400kg)时,以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为主,因此,日增重会有所下降。

饲料搭配及营养水平直接影响牛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7],进而关乎牛的育肥效果和产肉(奶)性能[8]。若牛日粮营养水平较低,不利于脂肪沉积,牛增重缓慢或体重减轻,进而影响出栏时间,干扰养殖计划。有研究表明,12 月龄新疆褐牛饲喂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其日增重不同,低营养水平组育肥前期、育肥中期、育肥后期分别比高营养水平组低0.14、0.18、0.19kg,育肥前期差异显著,育肥中期、后期差异极显著,新疆褐牛整个育肥全期高营养水平饲喂经济效益可增收4.35 元/头[9]。但当牛只营养水平过度增高时,牛肌肉比例较低,也会影响肉质品质。因此,要根据牛不同生长阶段科学搭配精粗饲料比例,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

在肉牛生产中,肉牛的育肥方式按照给料模式可分为以精料为主的育肥方式、前粗后精育肥方式。以精料为主的育肥方式是在整个肥育过程中将精饲料最大量限度地饲喂给牛,并将粗饲料饲喂量降至最低限度,使肉牛在短时间内得以快速生长发育。粗饲料对牛瘤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大瘤胃容量,还可以丰富瘤胃微生物菌群的丰度和数量,瘤胃健康也是牛增重的基础[10]。为了避免过早和过快的脂肪沉积,在育肥前期粗饲料的比例应在35%左右。为了增进肥育后期肌肉和脂肪的增长,后期粗饲料的比例应调整为20%左右。但由于牛属于反刍动物,为避免粗饲料摄入过少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整个育肥期粗饲料不低于10%。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农户会使用浓缩料,即先将浓缩料按比例添加玉米粉等能量饲料,然后再混合10%~15%的粗饲料后投喂。前粗后精饲喂方式即初期以饲喂粗饲料为主,在低营养状态下保证架子牛身体正常发展;后期饲喂精饲料,在高营养状态下实现补偿生长的优势,加速体格、肉质及脂肪的生长。因此,新疆褐牛可通过短期优饲的方法进行育肥,这样有利于节约饲料,节省饲养成本。

除此之外,饲养方式对牛只不同阶段增重也有一定影响。根据牛只养殖环境不同,其饲养方式主要分为散栏饲养和拴系饲养[11]。散栏饲养类似于大型规模牧场的育肥牛模式。在新疆褐牛集中养殖区,如伊犁地区多采用散栏饲养模式,每栏饲养40 头左右,饲喂方式为自由采食、饮水。散栏饲养的饲养水平较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效率也会明显得到改善,且节约了人力和成本,在养殖效益增加的基础还给予牛只足够的活动空间,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新疆褐牛饲草料的转化吸收,最终改善其肉质,提高出肉率。而在广大农区,大多数农户采取栓系饲养模式来饲养新疆褐牛,近年来,在南疆广大农区也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南北疆各地农村散养或小批量育肥的首选。拴系饲养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效益块,经营管理风险小。但由于对牛限制太严,缺少自由活动的空间,牛活动量不足,容易出现消化类疾病,进而降低牛饲料消化率,该方式产肉率低、肉质柔软、口感差。本研究采用散栏饲养方式,新疆褐牛增重效果明显,因此,散养户在新疆褐牛日常养殖中可以通过适量增加运动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改善牛肉质量。

猜你喜欢

粗饲料精料月龄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粗饲料降解剂技术在肉牛养殖中的应用
粗饲料在猪养殖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初产月龄对奶牛泌乳性能及长寿性的影响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奶牛粗饲料的加工与应用
附表3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