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查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022-07-22蒋建农

党史文苑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总书记决策

蒋建农

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同志就曾经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就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关于调查研究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他1969年1月到延川县梁家河下乡插队开始,迄今已经有了50多年的丰富积累。他既有较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梁家河7年和正定县3年),又有过分管许多方面工作的经历,特别是还具有主持各个层级的,如村(大队)、县、市(地区)、省(直辖市)和中央全面工作的阅历;并且既有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切身体会,又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阶段历史的亲身经历者和重要参与者,还是新中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完整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人和领导者。不同寻常的家庭教育与经历和他自己勤奮学习养成的深厚理论素养,以及长期工作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使他不仅全面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勤于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而且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开展调查研究”“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不同场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新观点、新论断。这些观点和论断,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调查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确概括,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坚持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他特别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呼吁“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其一,不仅反对主观主义,还要力戒形式主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问题上的一大特色。在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他就批评一些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作风。他指出:“当前领导干部中,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他告诫党员干部“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调查研究才能够取得实效。他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就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旨在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明确规定“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其二,“始终坚持”与“不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不能从本本出发,中国的国情是具体的,是与时俱进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出决策的出发点,而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他指出“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应当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始终处在发展变化的状态,其产生的矛盾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一直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要求人们持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寻事物的新状态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对新的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始终坚持”是态度与行动的统一;“不断加强”是对力度、广度和深度上的期望。既要一以贯之,又要步步深入和推而广之,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和改进调查研究的方法,这是新时代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总要求。

其三,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毛泽东对调查研究有过一个形象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两相比较,虽然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词的置换,却突出了“决策”的重要性,细化了调查研究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推崇陈云关于“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的观点,强调“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与此相关,他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这样,就使调查研究成为一个由“调查”到“研究”到“决策”再到“落实”的完整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在上述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认为“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总结基层经验,为作出正确决策创造条件,为检查决策的偏差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他的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精髓的生动再现。

其四,精确概括调查研究的定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这段论述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明确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实际情况”;二是阐明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即“调查了解”“分析研究”、透彻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决策)、“解决问题”;三是用认识论的观点描述调查研究的过程与实质,即了解真相与全貌是调查研究的基础(从实践中来,获得感性认识),把握本质与规律是“研究”(获得理性认识),提出思路和对策是“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毛泽东语,指形成决策),解决问题是根本目的(再到实践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对调查研究的概念作出愈加系统、准确、透彻的概括,并且为全党上下在“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方面,作出杰出的表率。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 汪 洋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总书记决策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实事求是”定乾坤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