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影响

2022-07-21曹宏静辽阳市中心医院CCU病房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内科品管圈

曹宏静 辽阳市中心医院CCU病房 (辽宁 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心电监护仪使用时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0例心内科患者纳入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12月心电监护仪使用时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0例心内科患者纳入作为观察组,比较两个阶段心内科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规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规范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患沟通等方面,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心内科可有效规范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提升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对心内科护理服务感到更加满意。

心内科主要负责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病变进行诊治,在心内科诊疗过程中,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精密的医学仪器,可对心内科患者心功能和心率进行监测,可及时提醒心功能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2]。在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正确、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是确保心电监护效果的关键[3],而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主张以小圈为单位开展护理管理,为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影响,本研究对2018年1月~12月、2019年1月~12月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心内科患者各5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12月心电监护仪使用时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纳入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12月心电监护仪使用时开展品管圈活动的5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纳入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1~86岁,平均(57.04±12.83)岁,男28例,女22例,包括31例冠心病、10例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87岁,平均(57.29±12.64)岁,男27例,女23例,包括32例冠心病、11例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研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批,患者在知情情况下同意配合研究。

纳入标准:①因心内科疾病而需接受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波变化情况;②年龄≥18岁;③神志保持清醒,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缺失语言沟通能力;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精神或意识存在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阶段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根据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指标加强监护。

观察组阶段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具体流程如下:①建立小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出1名圈长和1名辅导员,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心内科心电监护仪使用的相关培训课程,使护士务必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护理技巧;②拟定活动主题:在小组内采取头脑风暴法,拟定品管圈活动主题,本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将品管圈活动主题拟定为“提高心内科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规范率”;③制定计划:根据品管圈活动主题,分析既往心内科心电监护仪不规范使用的原因,分清最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根据心内科心电监护仪不规范使用的原因进行护理对策的制定;④落实对策:加强对心内科护士的心电监护仪使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电监护仪的理论知识、心电监护仪的实际操作技能,可借助图片或视频,为患者详细讲解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进一步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护士需与患者进行加强沟通,为患者示范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心电监护仪出现报警后需立即反馈给医师,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个阶段心内科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规范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由医院护理部护理专家小组对患者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患沟通等方面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打分,上限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服务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度:选择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患沟通,卷面分值为0~100分,根据得分将满意度调查结果划分为不满意<60分、一般满意60~80分、很满意>80分,总满意率=很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χ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分析,t检验用于计量资料(±s)分析,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心电监护仪使用规范率比较

在观察组阶段,心内科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规范率为98.00%,共有49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使用完全按照操作规范,心内科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规范率在对照组阶段为84.00%,共有42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使用完全按照操作规范。心内科心电图监护仪使用规范率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在观察组阶段使用心电监护仪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而对照组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在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患沟通等方面,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态度 健康宣教 病房环境 护患沟通对照组(n=50) 83.97±5.21 84.52±5.13 83.65±5.35 83.73±5.04观察组(n=50) 92.45±6.37 92.35±6.58 91.86±6.04 92.07±6.49 t 7.287 6.636 7.195 7.177 P 0.000 0.000 0.000 0.000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主要负责诊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这几类疾病的病情凶险,患者发病后病情发展快速,需尽快接受救治。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较多,可针对患者心脏心动周期产生的心电活动变化情况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还可及时对患者心电波异常变化进行报警,其实用价值高[4-6]。然而,在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部分护士由于缺乏对心电监护仪使用知识的正确认知,导致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电极脱落、记录文件丢失、误报警等不良情况,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7-9]。

本院自2019年1月以来,在心内科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活动是一种主张聚集相同工作性质人员形成小团体的圈子活动,通过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头脑风暴,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拟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再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原因制定活动计划和对策,再将活动计划和对策落实到位,其护理管理流程规范,且由于在品管圈活动中,不同层级的护士可充分参与至护理管理决策中,有利于挖掘护士的潜能,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便于护理工作的开展[10-12]。本研究中观察组阶段开展了品管圈活动,研究发现观察组阶段心内科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规范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阶段使用心电监护仪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阶段20.00%(P<0.05),观察组在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患沟通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100.00%较对照组88.00%显著更高(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可切实提高心内科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正确性,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风险,保证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其对护理服务作出更好的评价。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用于心内科可有效规范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提升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对心内科护理服务感到更加满意。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内科品管圈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