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首次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机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7-21陈丹娜卢晓航林岱敏林洪珊陈秋华陈晓洁揭阳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广东揭阳5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一氧化碳高压氧中毒

陈丹娜 卢晓航 林岱敏 林洪珊 陈秋华 陈晓洁 揭阳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广东 揭阳 5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首次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根据高压氧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中毒6h内治疗210例)、早期组(中毒后6~12h内治疗110例)及普通组(12~24h内治疗4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前,患者的对比指标数据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后,超早期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较早期组、普通组高,超早期组患者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C反应蛋白指标较早期组、普通组低,昏迷时间更短,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开展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能够加快中毒的消除速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更好的作用,预后得到改善。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对该疾病来说,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不及时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等伤害比较大,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直接死亡。在临床治疗中,对该疾病的治疗经验较多,绝大部分患者在抢救后能康复,但极少部分患者仍存在器质性病变,尤其对中枢神经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为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影响疾病急救疗效的因素等进行分析。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来说,多为煤气、化学气体吸入导致,发病比较急,患者以急救为主,急救的时机对救治效果产生的影响比较大,时间越长,对患者的身体伤害也越大[1]。在超早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比较明显,能减少意识障碍等不良情况的出现,提升急救的成功率。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不同时机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60例作为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三组。超早期组210例:男女比例为110:100,年龄8~55岁,平均(22.5±5.9)岁,于起病6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早期组110例:男女比例为54:56,年龄7~53岁,平均(21.7±5.8)岁,于起病后6~12h进行高压氧治疗;普通组40例: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10~56岁,平均(22.3±5.8)岁,于起病后12~24h进行高压氧治疗。组间基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确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入院后马上进行高压氧治疗。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存在严重的肝肾器官功能损伤,以及衡量利弊排除高压氧治疗绝对禁忌症,如肺大疱、未经过处理的气胸、纵膈气肿、活动性内出血、结核性空洞形成并咯血等。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诊断一氧化碳中毒,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度,对患者的心率失常、血压等进行控制,服用神经保护剂,维生素E等药物,做好抗炎症和抗水肿治疗,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如果出现不良情况,及时上报。患者的常规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方法均相同。在入院后马上进行高压氧治疗,采用本院全自动微机操控的28人三舱七门直线式大型空气加压舱(烟台宏远有限公司生产),氧舱内压力设定为0.22MPa,升压时间20min,在压力稳定后,佩戴面罩吸氧,时间为1h,中间呼吸空气5min,之后减压至舱内压力恢复正常即可出舱,1d治疗两次,共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量表(GCS)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意识障碍越严重[2];②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数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正相关;③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病的情况[3];④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指标、昏迷时间、治疗到中毒消除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比较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在治疗前,评分指标数据无较大差异,治疗后,超早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早期组、普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2.2 比较智力状态评分

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治疗后,超早期组患者的智力状态评分相对于早期组、普通组患者来说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智力状态评分

2.3 比较不良事件

超早期组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病的情况少于早期组和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不良事件情况分析

2.4 比较指标数据

对于超早期组患者来说,C反应蛋白指标数据低于早期组、普通组,昏迷时间、治疗到中毒消除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指标数据比较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毒,此外对职业风险分析发现,急性CO中毒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职业危害中排在前列,对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比较大。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含碳物质未完全燃烧,无色无味、容易过多吸入,导致身体出现全身性中毒[4]。一氧化碳在被吸入后,代替氧气与血红蛋白产生结合,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是氧气的240倍,严重阻碍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细胞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同时还对氧合血红蛋白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尤其是对血氧需求旺盛的脑和心脏,受到伤害的程度比较高。患者在出现中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症状,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等,增加致死的风险[5]。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对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产生促进作用,加快身体中一氧化碳的排出速度,对中毒实现治疗。相对于纯氧气来说,高压氧的治疗优势更显著,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方法,已经被广泛接受[6]。但是在治疗中发现,治疗介入的时机非常重要,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在中毒12h后开始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出现神经伤害等不良事件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对于超早期的治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加快患者的苏醒速度,减轻身体受到的机体缺氧性损伤,减少迟发脑病的出现[7]。在高压氧治疗中,能提升血氧分压,对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溶解,提升血液的携带氧气能力,在治疗中,对血氧张力实现调节,提升毛细血管与组织间的氧分压,加快血氧向组织的弥散速度,在治疗后,对脑血管的收缩起到调节,降低通透性,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对该疾病的治疗时机尚不明确,一般来说时机越早,效果越高,不仅能降低一氧化碳对患者的影响,还能提升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更为显著,在中毒后6h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更高,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因一氧化碳中毒发病比较隐匿,患者在第一时间接受治疗的情况不多[8]。部分医院对一氧化碳中毒重视程度不高,未开通高压氧急诊治疗的通道,所以很多患者多是在第二天接受首次高压氧治疗。相对于常规氧气治疗来说,高压氧治疗对于一氧化碳的排出效果更好,所以超早期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更加明显[9]。因此,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来说,及时开展抢救非常重要,治疗时间窗非常宝贵,其时效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比较大[10]。本院为24h值班制度,对急诊高压氧治疗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患者能在0.5h内接受治疗。在高压氧治疗中,一氧化碳的消除时间与高压氧的参数存在较大的关系,对压力进行调节能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要重视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调节,在本次试验研究中,首次治疗压力为2.2ATA,加快身体残留一氧化碳的排出,在后续治疗中,可以将压力降到2ATA,实现治疗效果提升[11]。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调整,直至中毒症状消失后才能结束治疗,治疗10~20次能实现治疗目的,但对重症患者来说,需要适当增加次数,当然具体治疗方案,需要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12]。

本次试验研究发现,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等指标评分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超早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MMSE评分与早期组、普通组对比更高,数据差异较大(P<0.05),表明在超早期进行治疗,能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在早期治疗中,能减轻不良因素对患者智力的影响;超早期组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病的情况与早期组、普通组相对比更低,差异较大(P<0.05),在超早期治疗后,能及时纠正身体的低氧血症等情况,降低对脑部的伤害;超早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指标相对于早期组、普通组更低,昏迷时间、治疗到中毒消除时间更短,差异较大(P<0.05),说明在超早期治疗后,对身体中的自由基能加快清除速度,降低一氧化碳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同时也加快患者的中毒消除时间。

综上所述,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超早期就要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能够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加快中毒后机体的恢复速度,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一氧化碳高压氧中毒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中毒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