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7-21崔岩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声门摘除术喉镜

崔岩 辽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声带息肉为一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发病之后,会表现出声音嘶哑的临床症状。如果情况严重,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手术摘除为治疗声带息肉的主要方法,其方式诸多。比如说光导纤维喉镜手术间接喉镜下声带摘除术以及光导纤维气管镜下声带摘除术等[1]。有文献证实[2],针对于声带息肉患者来讲,为其开展支撑喉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成效。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来本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46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实施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246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患者符合卫健委最新颁布的关于此类疾病诊断标准。在此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04例。男性以及女性患者资料见表1。经对比,男性以及女性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表1.患者基线资料情况

1.2 方法

1.2.1 手术设备

本实验所使用的电视监视系统为日本索尼公司所生产;冷光源为LGS150-11;国产支撑喉内镜系统;内镜为0°。美国公司所生产的Medtronic-Xomed动力系统以及相关喉息肉切割刀头。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摘除术,具体方法为:患者手术前6h禁食,术前0.5h肌肉注射剂量为0.1g鲁米那、0.5mg阿托品。麻醉方法为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后导入高频管持续吸氧。开展手术过程中,有效控制其呼吸、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变化情况。

患者以平卧位接受手术,头部处于后伸位。使用一次性纱布有效保护受试者门齿,利用常规方法完成铺巾和消毒工作。经患者口部放入喉镜。于麻醉插管上部向前滑动,上挑会厌,有效暴露声带和声门。缓缓向下移动支撑喉镜。在喉镜前部距声带达到0.5cm处,上提喉镜。直到患者的病变位置全面暴露在视野下为止。后把喉镜有效固定在胸板上方。放入喉内镜,连接好监视设备。于显示设备的指引之下,利用夹钳取出部分组织,送至病理科检查。在此之后,利用切割器有效切除肿物。如果患者病变部位基底规格较大以及同时合并肥厚性喉炎时,可使用手术专用刀于患者的声带表面核心位置做一个近全长切口,在切至黏膜下以后,利用切割器把部分黏膜下已然水肿的组织吸除处理。完成上述工作之后,有效修整声带边缘和创面,直到声带游离缘光滑平整为止。

患者完成手术后,常规性使用抗生素以及剂量为5mg地塞米松,时间为3d;同时经雾化吸入的方式使用剂量为10mg氟美松以及庆大霉素,时间为3~5d。手术后3~5d予以出院,告知患者术后半月内尽可能少说话。且术后1周内应绝对噤声。禁食生冷刺激食品,多深呼吸,不得吸烟饮酒,目的在于促进创面愈合,令声带得以休息。

患者手术后3个月,对其开展纤维喉镜检查,分析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疗效评估

本实验利用卫健委最新颁布的关于声带息肉治疗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具体为:①临床治愈:患者经治疗后,嗓音复原。通过检查发现声带缘平整黏膜正常,声门闭合满意;②临床好转:患者经治疗后,原有嘶哑声音显著改善,经检查发现患者声带边缘略为粗糙。声带存在轻度肥厚以及黏膜轻度充血的情况,声门闭合度良好;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者,为临床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3.2 嗓音学指标监测

术后,采用施频谱仪、磁带记录仪等监测患者嗓音学指标变化,检测指标包括基频、振幅微扰、频率微扰比率、谐噪比、标准化噪声能量等指标。

1.3.3 术后康复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后首次发声时间、发声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1.3.4 术后复查及随访

出院时复查喉镜,观察患者声带是否存在息肉、小结残留、声带边缘肿胀等情况;完成手术后,对其开展随访工作,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水肿情况,确认声门闭合是否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46例声带息肉患者术后评估显示,治愈者共计228例(92.68%)、好转者共计18例(7.32%),总有效率为100.00%。

2.2 嗓音学指标监测

患者术后出院时振幅微扰、频率微扰比率、基频、标准化噪声能量和谐噪比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术前和术后嗓音学指标比较

2.3 术后康复相关指标统计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示,术后首次发声时间为1~10h,平均(7.45±2.26)h,而发声恢复时间为5~24h,平均(15.10±8.89)h,所有受试者于术后2日原有声带嘶哑情况得以改善。246例声带息肉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d,平均(1.51±0.42)d。

2.4 术后复查及随访

出院时复查喉镜可发现不存在息肉以及小结残留,仅2例患者存在声带边缘轻微肿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81%(2/246)。246例声带息肉患者完成手术后3个月,对其开展随访工作,结果证实:患者原有声音嘶哑得以改善,不存在水肿情况,声门闭合满意。

3.讨论

声带息肉为一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间接喉镜下间接喉钳息肉摘除手术支撑喉镜下息肉摘除术、纤维喉镜下息肉摘除术、微波息肉切除术等。不同的疾病具体手术适应症也各不相同。选择一种有效的方式治疗疾病,意义重大[3]。

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医学技术有所进展。在此情况之下,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发展迅猛,其凭借着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患者无痛苦等优势,进而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使用该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能够给予医生充分时间反复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实现细致化操作。尽可能详细止血,因此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在对患者开展此类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当和麻醉师做好配合工作。有效掌握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在术前对患者做好检查,术中做好观察,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安全性[4]。

在术中所利用的切割器具备了切、吸双重功能。其除却能够有效切除声带肿物之外,也不会对患者的声带造成额外损伤。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巨大息肉的患者。利用切割器进行治疗,可以连续且迅速的切除息肉,患者手术麻醉满意,其手术后息肉复发率、术中躁动率以及术前焦虑情况明显比传统手术更好。另外,这种方法有着良好的照明源,且手术时间充裕。医生可以实现两手操作,术野清晰,精准度良好。患者声带稳定,能够彻底摘除病变。不会对患者的声带造成额外损伤。

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相关文献表明,针对于声带息肉患者来讲,应用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0%~100%,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疗效可靠[5]。本次研究对246例声带息肉患者术后效果评估也显示,治愈者共计228例(92.68%)、好转者共计18例(7.32%),总有效率为100.00%,可知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效果可靠,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手术视野广泛、光亮度高。完全符合数字图像之根本要求。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声带以及手术细微操作均能够明确的展现在显示器上,令医生操作自如。手术中所利用的喉钳属于间接性喉钳,该类器械操作方便灵活,钳口规格大。其针对于Ⅰ~Ⅲ型声带息肉病变均为适用。完成手术之后,创面整齐、平滑。通过此法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成效。另外,开展手术中所配备的成像与监视系统能够在确保医生精准完成手术时保存清晰度高的图像资料,以方便手术前后疗效对比。

该项手术的优点在于:①此类手术方法进行过程中患者无痛苦,可满意配合方便手术实施。进而令手术精准性得以提升;②手术视野较为清晰。在通常情况之下,Reinke间隙为声带息肉好发区域。通过内镜系统能够将该区域加以放大,沿着间隙完成手术,可以彻底性清除病变,另外也不会对患者的正常声带组织造成损伤;③开展手术过程中结合0度内镜,同时经过内镜的镜头自由旋转,可以消除手术盲区。有效避免了单纯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不全的不良问题;④该法特有的录像系统,能够令助手配合度提升,方便收集患者病历资料。

医生在对患者实施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吸引器接触患者正常声带黏膜,以免发生水肿的不良情况。在为患者实施手术时,应精细操作。此类手术可以实现于显示器下直观操作,因此也可邀请多人同时观看,方便临床教学。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应当为其实施行之有效的抗炎治疗以及超声雾化处理。本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示,术后首次发声时间平均(7.45±2.26)h,而发声恢复平均时间为(15.10±8.89)h,所有受试者于术后2日原有声带嘶哑情况得以改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1±0.42)d,术后转归情况均良好,值得推广借鉴。为进一步探明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长期疗效,本院对患者进行了术后复查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出院时不存在声带息肉以及小结残留,仅2例患者存在声带边缘轻微肿胀(0.81%,2/246),且随访工作持续3个月显示,患者原有声音嘶哑得以改善,不存在水肿情况,声门闭合满意,患者预后良好,康复效果较好。声带息肉对患者的发声及嗓音影响较大,而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可有效的切除声带息肉,但是手术损伤及手术操作对患者嗓音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次研究对患者嗓音学指标监测发现,患者术前振幅微扰(2.67±0.58)%、频率微扰比率(0.38±0.11)%、基频(155.36±14.26)Hz、标准化噪声能量(12.08±2.03)dB和谐噪比(25.36±1.25)dB与术后出院时[(1.85±0.56)%、(0.14±0.04)%、(181.23±13.13)Hz、(6.36±2.03)dB、(29.03±2.62)dB]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可有效振幅微扰、频率微扰比率、标准化噪声能量显著降低,而基频和谐噪比均显著高于术后,患者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切实改善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总而言之,针对于声带息肉患者来讲,为其开展支撑喉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

猜你喜欢

声门摘除术喉镜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喉镜真的那么可怕吗
做喉镜检查痛苦吗?
“波”开迷雾 “镜”益求精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尴尬的打嗝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