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诊断、X射线胸片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21高音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大华医院天津30045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尘肺胸片尘肺病

高音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大华医院 (天津 30045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在实施尘肺诊断的过程中DR与X射线胸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本体检中心确诊的尘肺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DR和X射线胸片诊断,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X射线胸片相比,DR诊断Ⅰ期尘肺的准确率与总检测准确率均明显较高,P<0.05。在Ⅱ期与Ⅲ期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上,X射线胸片与DR诊断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尘肺诊断的过程中,DR的准确率明显优于X射线胸片,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尘肺又可以被称为黑肺症、砂肺,属于肺部纤维化的一种疾病类型,这一疾病的患者往往长期处于充满尘埃的场所,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灰尘吸入所导致的末梢支气管下的肺泡出现灰尘积存的情况,这样状态保持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肺内就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形成纤维化的病灶[1]。在尘肺患者发病的早期,其可能出现咳嗽增多的情况,但是症状与表现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发展到晚期后甚至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咳嗽会有明显的加重,可能出现咳痰、胸、呼吸困难乃至咳血的表现,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2]。尘肺患者的潜伏期较长,病情的发展较为缓慢,病情往往不可以逆转,因此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对患者病情控制与缓解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找到一种对各期尘肺患者均有较高准确率的诊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3]。从尘肺病的临床诊断中来看,DR诊断和X射线胸片这两种诊断技术,在尘肺病的医学临床诊断中都有着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尘肺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来看,DR诊断和X射线胸片都占据比较高的检查地位,尤其是X射线胸片检查技术,更是发挥着其他影像学技术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也被尘肺病的临床影像学诊断领域视作重要标准。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检查技术不断提升,影像学检查手段整体水平持续走高,各种各样的先进影像学技术以及影像学检查设施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中,DR诊断技术更是在大型医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推广。DR诊断技术打破了传统X射线胸片检查技术的缺陷和限制,能够使患者的肺部组织结构以及运动功能,通过动态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便能够大幅度提高尘肺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有效降低尘肺病的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进而确保尘肺病患者可以尽早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更为全面、细致的相关检查,并早日接受系统的临床治疗服务。DR技术的兴起和全面推广,使得我国医学临床检查对于尘肺病的诊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也为尘肺病的检查和诊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本研究以于本院提供的尘肺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在实施尘肺诊断的过程中DR与X射线胸片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共包括本体检中心提供的尘肺患者105例,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8~88岁,平均(63.84±3.47)岁,患者从事接尘工作工龄为2~22年,平均(10.36±1.54)年,其中尘肺病Ⅰ期的患者有21例,Ⅱ期的患者有41例,Ⅲ期的患者有43例,均符合新尘肺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本研究经过了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实施。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患者经过体征、临床症状检查和工作环境等综合评估后和诊断后确诊为尘肺;②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数据检查等均完整;③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的,并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②存在心脏、胸部以及肺部手术史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和视听障碍的患者;③对本研究所用检查方法不耐受的患者;④高千伏X射线胸片或(和)DR检查图像模糊,不符合诊断要求的患者。

1.2 方法

1.2.1 X射线胸片检查:本次检查所运用的仪器为日本岛津所生产的高千伏X射线摄影机,按照尘肺病的相关要求开展胸片的拍摄,采集患者胸部前、正两个位置的摄片,具体的曝光量通过患者的具体胸厚度来确定,电压应该控制在125~140kV,管电流控制在4~6mAs,拍摄胸片过程中的距离要保持在1.8m左右,摄片结束之后采用自动洗片机详细的完成胶片的清洗。

1.2.2 DR诊断:本次检查所运用的仪器为新黄浦数字化摄影提供,按照尘肺病的相关摄片要求来实施相关检查,其摄片的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电压介于120~140kV,电流设定为100mA,摄片的距离在1.8m左右,曝光量控制在2~8mAs,曝光量控制在0.1s以下,胶片的尺寸为35mm×6432mm,诊断的过程中患者取站位,对胸部前后位分别进行摄片。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DR与X射线胸片对于不同时期尘肺患者诊断准确率以及总检测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本研究对象的评价与分析,借助百分数(%)表示相关数据资料,并借助χ2实现数据检验,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R与X射线胸片不同时期尘肺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

本研究共有患者105例,与X射线胸片相比,DR诊断Ⅰ期尘肺的准确率明显较高,P<0.05。在Ⅱ期与Ⅲ期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上,X射线胸片与DR诊断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DR与X射线胸片不同时期尘肺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

2.2 分析DR与X射线胸片总检测准确率

本研究共有105例患者,统计学分析后可知DR诊断尘肺的总有效率与X射线胸片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分析 DR与X射线胸片总检测准确率

3.讨论

尘肺是长期吸入灰尘状态下而发生的肺部病变,属于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的一种,患者发病之后可能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尘性炎症反应,患者病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病程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4]。尘肺这一疾病并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在早期会出现并不明显的咳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咳嗽加重,同时这一表现与季节、气候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因为自身免疫系统会持续清除肺部的粉尘,因此,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咳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胸部隐痛、胀痛或者是针刺样的疼痛感。随着肺部组织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咳血的情况[5]。在为尘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恰当且高效的诊断及时来实施尘肺病变的有效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及时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改善尘肺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选择准确率更高的影像学诊断方式。

在以往实施尘肺诊断的过程中,X射线胸片表现和生产性灰尘、粉尘接触史是主要的依据,但是X射线胸片的密度分辨率并不高,肺部组织前后可能出现重叠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其在早期也就是Ⅰ期尘肺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投照条件、摄影体位和按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其废片率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实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实现患者的病情分期就需要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方式[6]。DR的全称为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其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平板检测器实现患者全身X射线向数字化电信号的变化,利用计算机实现了信号的储蓄、处理、传输,完成了图像的重建[7]。在实施尘肺病患者诊断的过程中DR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不仅仅操作快捷、简单,同时曝光容度相对较大,可以较长时间的保留数字,且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出病变的情况,展现了各种微小结节、病灶的具体情况,获得了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X射线胸片相比,DR诊断Ⅰ期尘肺的准确率与总检测准确率均明显较高,P<0.05。在Ⅱ期与Ⅲ期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上,X射线胸片与DR诊断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DR诊断优势更为显著。

尘肺病对于人体肺部组织结构以及运动功能会造成巨大影响,在我国职业病领域有着比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必须要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到正规的医疗结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尘肺病的临床医学管理应当遵循“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而要想确保医学干预和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则必须要确保尘肺病的临床诊断准确、详细。DR诊断和X射线胸片这两种诊断技术都是尘肺病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技术。

X射线胸片诊断技术是通过检测仪器发射电磁波,观察患者尘肺病的肺部组织形态与运动功能是否出现异常,以及当前病情情况处于什么阶段,医生再根据X射线胸片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X射线胸片是影像学检查领域非常重要的诊断技术,因此X射线胸片检查是医院在诊断尘肺病时经常使用到的检查技术。除了对尘肺病进行诊断,X射线检查技术还可以对其他人体组织结构发生的病变进行检查和诊断,比如尘肺病的并发症。尽管X射线胸片检查诊断技术有比较高的经济性价值,而且还可以比较准确的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尘肺病,但需要注意的是,X射线胸片检查技术本身存在一定辐射性,因此,偶尔做一次X射线胸片检查并不会对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一旦长时间接受X射线胸片检查或者短时间内反复接受X射线胸片检查,势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比如,明显增加患者患癌几率,尤其容易引起肺癌等疾病[7]。

DR诊断技术是目前临床医学领域,针对尘肺病比较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属于X射线影像学领域比较先进的影像技术。DR诊断技术是影像科比较常规的检查手段,属于数字化X射线检查范畴,已经逐渐成为临床医学诊断尘肺病患者的主要影像学技术。与传统的X射线胸片影像学诊断技术相比,DR诊断技术对人体的辐射量比较小,患者无需等待过长时间即可完成影像学检查,最为关键的是,DR诊断技术的成片效果更好,对于肺部组织结构出现的疾病有比较好的检查和诊断价值。DR诊断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作用:①图像成像速度快,从检查开始到成片只需要数秒时间,患者不需要等待过长时间,极大程度提高了尘肺病的影像学临床检查诊断效率;②高诊断断裂率。与传统的X射线胸片技术相比,DR诊断技术能够做到动态成像、数字成像,这样有助于显著提高尘肺病的临床诊断率;③低辐射量。与传统的X胸片影像学检查诊断技术相比,DR诊断技术所产生的辐射量要明显更低,这样便可以有效降低X射线检查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尤其对于一些未婚的尘肺病患者,DR诊断技术的优越性和安全性要明显高于传统X射线胸片技术。除此之外,DR诊断技术所呈现出来的影像学图片,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出来,医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肺部组织结构影像图片,还能够利用计算机,对DR诊断技术的影像图片进行放大处理,这是传统X射线胸片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普通二维静态的影像学检查诊断技术,往往只能从某个角度去分析患者肺部阴影的影像学情况,这样便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但是DR诊断技术凭借其动态检查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尘肺病患者的肺部小阴影进行分析和鉴别。此外,DR诊断技术的成片质量要明显高于传统X射线胸片成像技术,这主要是由于拍摄的像素比较高,成像角度更加全面[8]。

尘肺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剧,会逐渐从Ⅰ期发病阶段,逐渐发展成为Ⅱ期、Ⅲ期,在这样的条件下,X射线胸片影像学检查便有可能出现检出率降低的情况,而且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评价环节的诊断质量也相对偏低[9]。为了能够让尘肺病Ⅱ期、Ⅲ期的患者获得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服务,避免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等情况,必须要采取DR诊断技术,开展更加精准的临床医学影像学诊断服务[10]。

综上所述,在实施尘肺患者诊断的过程中,DR诊断的准确率与X射线胸片相比明显加高,其不仅仅在Ⅰ期尘肺患者中的诊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同时在Ⅱ期、Ⅲ期尘肺患者的诊断中也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见,可以将DR诊断作为尘肺患者的一种理想诊断方法,要充分发挥其在病情确诊和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制定过程中的临床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传统的X射线胸片影像学技术,还是更为先进的DR诊断技术,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和不足,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尘肺病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将尘肺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控制在最小范围,考虑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联合使用DR诊断技术和X射线胸片影像学检查技术。

猜你喜欢

尘肺胸片尘肺病
尘肺矿工的肺癌筛查情况及肺癌的发病和预后影响因素▲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科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高分辨率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中血清IL-6的检测意义研究
看X线胸片的六大要点你掌握了吗?
呼吸双相对比胸片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