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07-21黄春明潘鑫黑龙江省第三医院黑龙江北安16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侧脑室同龄头颅

黄春明 潘鑫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CT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老年早期痴呆症患者作为痴呆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5例健康人作为同龄健康组。两组受试者均行头颅CT检查,对比两组头颅CT相关测量指标、双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结果:痴呆组外侧脑裂宽度(0.72±0.23)mm显著低于同龄健康组(1.28±0.29)mm,三脑室宽度(7.29±2.13)mm、尾状核指数(18.56±3.02)%、额角指数(18.56±3.02)%、侧脑室宽度(4.56±0.75)mm、平均脑沟宽度(17.05±3.02)mm、额时脑沟宽度(2.86±1.25)mm显著高于同龄健康组[(4.46±1.79)mm、(11.98±2.56)%、(30.57±4.58)%、(3.05±1.11)mm、(4.61±1.75)mm、(1.58±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右侧海马体积(2.16±0.56)cm3、左侧海马体积(2.14±0.39)cm3和大脑左右径(130.25±8.57)mm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康组(2.62±0.48)cm3、(2.53±0.45)cm3、(137.85±10.5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CT诊断灵敏度为86.67%(39/45)、特异度为91.11%(41/45)和准确率为88.89%(80/90)。结论:头颅CT检查可为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提供较多的诊断资料,患者具有双侧海马体积缩小、外侧脑裂宽度减小,三脑室宽度、尾状核指数、额角指数、侧脑室宽度、平均脑沟宽度增加等表现,有助于提升患者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风险,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尚无老年性痴呆的可靠治疗手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因而需积极提升患者早期诊断水平,促进患者预后改善[1]。影像学检查是老年性痴呆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诊疗方法较多,有待进一步提升其诊断效果。头颅CT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主要方式,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应用较多,但是仍需进一步明确其诊断价值[2]。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老年痴呆症早期患者和45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组头颅CT相关测量指标、双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评估头颅CT诊断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老年痴呆症早期患者作为痴呆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5例健康人作为同龄健康组。痴呆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5~82岁,平均(73.68±8.23)岁,病程1~15个月,平均(10.89±4.26)个月。同龄健康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64~82岁,平均(72.85±8.97)岁,病程1~15个月,平均(10.91±4.08)个月。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两组受试者均经头颅CT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痴呆病史者;②血管性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者;③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④肝肾功能异常者;⑤合并颅内肿瘤者;⑤配合能力较差者。

1.2 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机(SOMATOMA Sensation 10 Slice)行头颅CT检查,电压120kV、电流260mA、层厚5mm左右,将听眦线(0M)作为基线进行扫描,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区域或病灶,测量相关图像数据,包括海马体积、大脑左右径、外侧脑裂宽度、尾状核指数、额角指数、三脑室宽度、侧脑室宽度、额叶脑沟宽度、平均脑沟宽度等指标,扫描信息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患者病情,并出具诊断报告。

1.3 观察指标

1.3.1 头颅CT相关指标比较

统计两组受试者头颅CT影像资料,统计其外侧脑裂宽度、尾状核指数、额角指数、三脑室宽度、侧脑室宽度、额叶脑沟宽度、平均脑沟宽度等指标数值,对比两组受试者各数据差异。同时记录两组双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

1.3.2 诊断效果评估

收集两组共90例受试者的头颅CT诊断结果,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准确率=(真阴性+真阳性)例数/样本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头颅CT相关测量指标比较

痴呆组头颅CT相关测量指标与同龄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受试者头颅CT相关测量指标比较

2.2 两组双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比较

痴呆组双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双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比较

2.3 头颅CT诊断结果比较

90例受试者头颅CT诊断阳性者43例,阴性者为47例。头颅CT 诊断灵敏度为86.67%(39/45)、特异度为91.11%(41/45)和准确率为88.89%(80/90),见表3。

表3.头颅CT诊断结果比较

3.讨论

目前,尚无老年性痴呆的特效治疗药物,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方式,因而需积极提升其早期诊断率[3]。但是,老年性痴呆的诊断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影像学依据,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其诊断水平。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头颅CT等影像学技术临床应用较多,应积极探索其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4]。

老年人存在生理性脑萎缩情况,海马体是人体记忆、学习的重要神经系统结构,海马体的萎缩与老年性痴呆存在密切联系,且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头颅CT可见双侧海马体积缩小,大脑左右径缩小情况,与健康者相比,右侧和左侧海马体积可减少(0.3~0.8)cm3,大脑左右径也可减少1~12mm,但是相关研究不足,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5]。本次研究对比两组头颅CT诊断结果也发现,痴呆组右侧海马体积(2.16±0.56)cm3、左侧海马体积(2.14±0.39)cm3和大脑左右径(130.25±8.57)mm 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康组(2.62±0.48)cm3、(2.53±0.45 )cm3、(137.85±10.5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存在海马体萎缩及脑萎缩情况,可通过CT进行早期识别。此外,进一步监测头颅CT相关测量指标发现,痴呆组外侧脑裂宽度(0.72±0.23)mm显著低于同龄健康组(1.28±0.29)mm,三脑室宽度(7.29±2.13)mm、尾状核指数(18.56±3.02)%、额角指数(18.56±3.02)%、侧脑室宽度(4.56±0.75)mm、平均脑沟宽度(17.05±3.02)mm、额时脑沟宽度(2.86±1.25)mm 显著高于同龄健康组[(4.46±1.79)mm、(11.98±2.56)%、(30.57±4.58)%、(3.05±1.11)mm、(4.61±1.75)mm、(1.58±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痴呆组外侧脑裂宽度显著低于同龄健康组,三脑室宽度、尾状核指数、额角指数、侧脑室宽度、平均脑沟宽度等指标显著高于同龄健康组,提示患者存在皮质萎缩、皮质髓质萎缩等脑萎缩表现,而该病理表现与老年性痴呆密切相关,可知应通过CT早期识别相关指标异常,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为进一步分析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效果,本次研究对90例受试者的头颅CT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90例受试者头颅CT诊断阳性者43例,阴性者为47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6.67%(39/45)、特异度为91.11%(41/45)和准确率为88.89%(80/90),可知头颅CT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减少误诊风险,降低漏诊率,可为老年性痴呆的筛查与诊断提供可靠参考资料,有助于提升老年性痴呆检出率,提升早期治疗率。

综上所述,头颅CT检查可为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提供较多的诊断资料,患者存在双侧海马体积缩小、外侧脑裂宽度减小,同时伴有三脑室宽度、尾状核指数、额角指数、侧脑室宽度、平均脑沟宽度增加表现,可为老年性痴呆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有助于提升其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风险,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侧脑室同龄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超声和MRI测量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一致性评估
Facing peer pressure at high school直面同龄压力
民工叹
扔掉为师的包袱,当好“同龄”掌舵人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Let's play!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