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程资源点亮语文课堂

2022-07-21陈喜玲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杨开慧毛岸英电报

陈喜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视角,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张学伟老师执教《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课程资源的适时适度运用,使得课堂精彩纷呈。

入课时的“蓄情”

上课伊始,张老师先讲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了“我失骄杨君失柳”中的“杨”是指毛主席的爱人杨开慧,跟李淑一是好朋友,“柳”是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开慧跟毛泽东有三个儿子,毛岸英是他们的长子。

这些资料让学生明白了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在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时,学生低沉的语调是悲痛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蓄情,为整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张老师又说道:“时间到了1950年,毛岸英长大了,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主席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毛岸英也送上了战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此时,学生心有所思:毛主席已经失去了妻子,还要再失去儿子吗?原本悲痛的心揪得更紧了。

解读时的“融情”

进入课文,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不愿接受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毛岸英真的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张老师进行了以下拓展:

资料一:拓展电报背后的故事。学生读过这份电报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份不足30个字的电报,彭德怀写了两个多小时,又修改了两天,周恩来总理藏了两个月。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向主席汇报这件事情。后来,毛主席把这份电报藏了两年!“让我们回到毛主席接到电报的那个时刻——”哪些细节让你泪目?这就回归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资料二:延伸毛岸英成长的画面。8岁时—妈妈牺牲后—苏联上学—回国下乡、工厂劳动……这里每回忆一处,就增添一分痛苦,这种心痛层层叠加,让毛主席“一天没说一句话”,下意识地一支一支抽烟,饭菜未动,喃喃地叫着儿子的名字……

资料三:时任毛主席卫士李家骥的回忆。主要回忆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的表现。“这段话,你注意到了哪些细节?”这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透过这份回忆中的细节描写,透过另一双眼睛,看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时的悲痛心情。

在细节的感悟中,学生、老师泪目、哽咽,甚至轻啜……如果没有这些资源的助力,融情入景,怎么能让学生对人物的情感有那么深刻的理解,以至于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产生深度的情感共鸣呢?

写作前的“垫情”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整理

毛泽东遗物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藏着的是毛岸英的遗物。26年里,毛主席瞒过所有人,默默地珍藏着——(出示毛主席收藏的毛岸英的衣物)

想象补白:面对这些衣物,夜深人静,当所有的人都离开的时候,这位老人,悄悄打开箱子——让我们想象毛主席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还原他当时的悲痛和寂寥。

语文学习,终极目标是为了运用。这个资源的补充,为学生在想象描写毛主席的悲痛时,先是找到了情感的归处,更是找到了具体事物的依托。有物有情,思如泉涌,笔尖流淌,倾泻而出。句句动情,篇篇感人。一位国之领袖的为父情怀在学生的笔端一次又一次地呈现着,毛主席的伟人形象透过学生的笔端一次比一次高大!

学用结合,关注细节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就这么掷地有声地落在了实处。

延展时的“激情”

关于杨开慧珍藏在墙缝里的书信,张老师道:“在毛主席把悲痛压在心中,偷偷珍藏着毛岸英的衣物时,他不知道,妻子杨开慧在他离开家时,也偷偷藏起了一封信……”

学生透过这个资源的延伸,明白了:他们每个人,为了国家的命运,都隐藏了自己的痛——失去亲人的痛,思念亲人的痛。

当张老师出示“新中国”三个字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跟原来大不一样,肩头有了责任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少年强则国强,文道在这里自然流淌在了一起。

縱观张老师的这节课,课程资源的运用可谓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在完成重点教学任务时,张老师不失时机引用“警卫员的回忆”,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怎么让学生学过之后会用呢?“毛主席珍藏毛岸英衣物”的引入,让学生心中产生涟漪,抒发所想,学用结合,语用落地。

张老师课堂中每一处课程资源的运用,虽多但不多余,虽繁但不杂乱,每一次的出现都恰逢时机、自然而然,这种水到渠成让教学资源彰显出无穷的魅力和特殊的价值,使得这节阅读教学课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点亮了思维,精彩了课堂。

最后,我的一点拙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不同学段也提出了搜集信息和资料,扩大阅读面的要求。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的,到了这个学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搜集资料的方法。要是这些资源能出自学生之手,课前甄选后课堂上加以运用,是不是能让“搜集资料”的能力得以提升呢?学生没有搜集到的、对理解课文又极有帮助的,教师可以直接提供。从而避免有些老师听完课后,在自己的阅读课上,信息资源一窝蜂地充塞课堂,邯郸学步,因不得精髓而弄巧成拙。

(作者单位:河南许昌市魏都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杨开慧毛岸英电报
蝶恋花
——杨开慧生命最后十个小时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汤姆的电报
电报
传“电报”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毛岸英修改《国际歌》
赤子情怀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