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霞阅读教学思想对“学评结合”的启示

2022-07-21纪相钊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情目标课文

纪相钊

斯霞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一定要抓住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讲求实效,该讲的就讲,该练的就练,需要讲练多少就讲练多少,不需要讲练的就不讲不练。要做到这点,关键就在熟悉教材,驾驭教材,了解学生,相信学生。”我们认为可以从目标视角、学情视角和质量视角三个方面来认识斯老师的阅读教学思想并指导小学语文“学评结合”。

一、锚定教学目标的“学评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两个方面,即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斯老师的著述中,从“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和训练”“花费的时间少而收效却比较明显,学生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得到锻炼,得到长进”这些论述中,足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斯老师心中的分量。

1.落实“语用目标”

斯老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一些变换句式的训练也是应该重视的内容——对低中年级学生而言尤其需要。如《画鸡蛋》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她认为,“这是一般记叙文的写法,告诉读者时间、地点、人物,用不着怎么讲。”于是,她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介绍,但要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干什么的。这样通过“学习—评价”的引导,学生变换句式丰富。按照“语用目标”对阅读教材中的一些句式进行句式测评,显然可以活化“学评结合”活动,学生既可以“学得实”,也可以“学得活”,正如斯老师所期待的那样,“趣味横生,在轻松愉快之中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2.践行“情感目标”

在“学评结合”实践过程中,“思想情感目标”是测评的一个难点,也在“难教难学”之列。斯老师认为,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理”,“偏离思想教育,单纯抓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和培养一代新人的目标不相容的”。她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无论接触什么课文,一定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特别是那些具有强烈情感的课文,如《刘胡兰》《别了,我爱的中国》《小英雄雨来》等,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课文中去,决不轻描淡写地去进行教学。备课、讲课都要进入角色,才能传达出感情,使学生受到熏陶。“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课文中去”,斯老师这一主张,启发我们除了设计“我会朗读”,其他包括在听、说、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同样要给学生以情感的教育和感染。

3.把握阶段性目标和整体性目标

斯老师认为,“教学大纲”里提出的各年级要

求,是通过一篇篇课文后的练习(练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的。如朗读的整体目标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而一年级时侧重练习词语连读,按标点读,把句子读好,之后随着年级升高逐步提高要求,直至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就启示我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整体性是安排“学评结合”语言实践内容和方法的依据;从小处着手,年级、学期、单元和课时都要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为下一个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紧贴学情的“活动设计”

斯老师曾说:“我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注意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她高质量的问题、练习、评价内容的设计,无不启发我们在设计“学评结合”活動时,都应紧贴着学情进行。

1.问题设计要指向“有意思”

斯老师曾说:“在低年级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中高年级是否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了呢?不。对中高年级学生仍然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她在揭示课题后问

学生:

“你们看到过海吗?”

“在电视、电影里见过。”

“那么,你们可知道海底是怎样的?海底有些什么东西?”

“不知道。”大家都摇摇头。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会告诉你们。”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阅读课文了。

斯老师说:“不忙,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后的第一道题:‘大海深处有浪吗?有风吗?有光吗?有声音吗?还有些什么东西?’”

于是,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更能聚精会神地学。

斯老师设计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聚精会神地学”。这就是“好问题”的特点与功能。从学习动力的角度看,“好问题”必是“有意思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考量“学评结合”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好问题”一定是尽可能促进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的关键问题。

2.练习设计要遵循“五要”

“教学实践告诉我,练,要在讲清课文的基础上,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课内课外统筹安排。”斯老师提及的“练习五要”,是充分考虑学情的精准论断。

“练习五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考量“学评结合”的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课堂练习是检测学生“学足学好”的关键路径,是教师落实即时性评价的重要保障,是教师反思“应教尽教”目标达成度的有力凭借。“有时候,讲练的内容拿不准,我就找几个中下水平的学生聊一聊,摸清他们的理解程度,做出比较客观的选择。”从斯老师的“五要”出发看“学评结合”的练习设计、展开和落实,是自觉对标的可靠抓手。

3.评价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情差异”

关于学情差异,斯老师曾说:“每个学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接受知识的快慢多少也是有差距的,这是很重要的实际。”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斯老师就多让他口头回答问题,多让他复述课文,要求他说话完整、条理清楚等。可见她是通过“学评结合”促进“补差学习—评价提升”,以及时的个别化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越学越有效,越学越爱学。“有的学生作文时语句不通顺,可多让他练习造句,多做些书面回答问题的作业。”从评价引领到整体提升,包含着她的美好期待:“适当照顾这个实际,对提高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很有作用。”

三、指向“全人教育”的“质量意识”

小学语文“学评结合”所追求的学业质量是“绿色的质量”,指向语文学习品质的提升,实现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要收获这样的学业质量,不仅需要宏阔的未来视野,也需要当下扎扎实实的深耕细作。

1.“好的质量”植根于必要的练习

“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要把练的内容、要求、数量和具体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实际等结合起来考虑,有的放矢地安排。”斯老师同时强调练的时机安排和功能发挥,“因为课内的练是紧接着教师的讲解进行的,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又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发生了困难、发现了错误,可及时纠正,及时予以帮助、解决。”要讲究练的频次和实际需要,“决不可形式主义地机械地叫他们练,更不是练得越多越好”,而更应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积极性高,做得也比较认真,错误也比较少”。

斯老师“导学导练”的思想,对课堂即时性评价(学生练习、及时回应)的作用,包括巩固、纠错、拓展、提升等功能,其实质便是“以评促学”“以评导教”。

2.“好的质量”体现在高阶认知的培养

除了抓好基础,稳扎稳打地落实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和评价,斯老师同样重视高阶认知的培养。斯老师认为,篇章结构也要从低年级开始教。这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指导学生学习读书、学习作文的重要依凭。“篇章结构不单是中高年级的事,而要从低年级开始就结合着进行教学,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斯老师重视落实“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到了中高年级,斯老师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为例,认为本文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在学生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斯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1)连起来说一遍。学生根据更羸的思维过程,即当时看到的情形,他怎样想的,怎样对魏王说的,以及怎样行动的,连起来说一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都希望能说一说。

(2)引導体会语言风格。学生体会到思维的条理性和文章的表现手法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平铺直叙地写出来,读起来就没有课文这么写有味道,有吸引力。

3.“好的质量”折射出“在学语文中学做人”

课文的“文质兼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斯老师认为,教学实践中就要紧扣课文特点来组织学生练,如《江姐》《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等,斯老师尤为重视指导学生朗读、复述和背诵。“学生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并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和教育”。又如《我们爱老师》一课,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正确理解“祖国”一词的深刻内涵。在学语文中学做人,在其语文教育实践中不胜枚举。

新时代的“学评结合”,要主动吸纳斯老师阅读教学中的经典元素,在评价中坚持基于目标、学生立场、能力立意、素养导向,助力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在不断应用中期待逐步丰富斯老师的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浙江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郭艳红

斯霞语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千万不可看轻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轻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要去掉自卑感,增加自豪感;要去掉虚荣心,增强责任心。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真挚的热爱和兴趣,那么,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再普通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寻常的贡献来。

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便搪塞,更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

——斯霞

猜你喜欢

学情目标课文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