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沃土下之龙泉青瓷创新方式初探

2022-07-20杨盛侃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器型青瓷故宫

杨盛侃

龙泉市泥承青瓷坊 浙江龙泉 323799

随着时代发展,审美观、消费观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在享受儒雅温润生活的同时,追求带有传统文化印记的新颖青瓷装点生活,希求在使用龙泉青瓷中获得舒心的体验和文化精神的养分。历史和文化是青瓷艺术创作的鲜活源泉,是青瓷创新的坚实根基。青瓷艺术创作应寻找贴近生活,传递时代温度,而又能激活文化资源,传达文化精神的符号。青瓷艺术应以创新力为核心的艺术创作,在行业自身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民俗文化和美学因素中寻找突破。青瓷创作应超越以青瓷实用功能和一般性用品的传统模式,应在以实用与文化、与审美、与心理体验相结合的创作探寻新突破。

一、青瓷创新中存在的审美不足因素

过去由于供给侧和时代因素,龙泉青瓷的发展没有上升到审美的需求上,所以消费品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是性价比要高。 龙泉青瓷的创新发展,在瓷釉研究、装饰文化研究、烧窑技艺研究和青瓷器型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但是,当前,龙泉青瓷作品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青 莲》杨盛侃

1.器型与装饰文化元素运用缺乏灵活性。传统文化器型和装饰元素在青瓷创作中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存在呆板、缺乏艺术美感的模仿。化用文化艺术元素装饰青瓷的不合理不自然现象,缺乏创新,生硬牵强的黏贴,破坏装饰美。一些所谓的创新不过是把书画或雕塑作品拿过来用青瓷的方式进行表现。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和融合运用,从而出现机械照搬,甚至将一些不宜增一分减一分的艺术美形式,生硬改变,因而出现丑陋、浅薄、甚至阴暗的形式,缺乏神态、情态美的意韵。青瓷器型及其装饰是可以用以补充、加强其原有审美意韵,通过器型表达和装饰,表现青瓷的文化魅力与智慧深度,并非以单调的形式简单重复该元素,要尽量在传统符号和既有的文化意蕴中融入当代人的艺术思绪,在当代人环境氛围中体现生活美学,体现个性风情,承载人的情感和记忆,给人温度。因此,在继承传统和紧跟时代时尚潮流的青瓷作品,注重其各类元素运用的合理性,给人带来审美愉悦,也引导人触摸历史,感受新文化。

2.让人难以容忍的雷同现象。装饰中布阵雷同,物象形态雷同,显得呆板,不灵活,不生动,不完美。机械化模仿,大小相同、形态相同,类似同一模板刻出。明显缺乏个性和创新,缺乏趣味化和多样化,更树不起自己的品牌。创新就要为青瓷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要想树起自己的品牌,就必须赋予青瓷作品新的文化内涵;要想让默默无闻的品牌出现轰动效应,必须拿出创新创意佳作,让人触目即能领悟其青瓷的审美价值。真正美妙的佳作,在构图设计之初就很讲究,讲求个性特色。装饰中上下左右分等分安排,构图中按枝布叶、角度对应、错落有致、虚实结合才能得心应手,有效避免雷同。青瓷作为文化艺术创作,应与历史人文和人文青瓷文化和地方特色相结合,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特征,别人难以取代或代替的艺术作品。

3.青瓷器型与装饰风格缺乏整体和谐美。从古至今,优秀的青瓷作品其整体性和艺术性都很和谐很完美,给人无以挑剔的整体完整美。青瓷的器型和装饰画面,秉承着传统文化之根,融合生活之趣,整体和谐地散发着完美的生活态度,也给人一种温度,人文的情感关怀。整体和谐的作品,常是人文精神的映射,在美的形式中给一种人文情感的关怀。没有整体的和谐美,就难以让人认可。装饰画面与整体作品不和谐就会给人一种不搭配、不和谐、不三不四、拼凑、凌乱、别扭的感觉。任何器型,任何青瓷作品,深度考虑,深入挖掘都会给人有情趣、有品味、有性格的美好印象。但是一旦缺乏整体考虑,就会变得索然寡味,缺少呆萌感和艺术魅力,辛苦的精细雕刻,没有提升青瓷的艺术附加值,反而影响青瓷的传播影响力。

二、青瓷创作中之艺术创新方式

青瓷美的传播创新方式中,其信息量的传递效率可大幅提升,可让人获得美好生活的积极暗示,以故事叙述式加深人的印象,让人获得良好体验,享受幽默诙谐的乐趣。因此,笔者认为,青瓷创新,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入手,例如下列三种方式可作参考。

1.以叙述故事式创作。近年来人们从青瓷产品学角度考虑创新较多大多数能给人以面目一新的不同心理感受和视觉冲击力。但笔者尤其喜欢利用青瓷来叙述故事的创作形式。创作一件作品,就可以带出一个产品故事。例如2014年,故宫设计的一款“入耳式”朝珠耳机一夜间成了被热捧的“爆款”潮品。该款耳机样子酷似清代朝服上的朝珠,有红黄两色珠子装饰,使用时佩戴在脖子上即可。高贵典雅的设计,将华贵而又酷炫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戴上它执笔听歌简直像是皇帝御批奏折,难怪网友笑称其为“皇帝同款”超有故事感。更有人调侃:耳机是“南红加鸡油黄老蜡,老佛爷亲盘百年包浆,轻松拥有皇家姿仪,戴上这耳机享受路人朝圣目光。”我们也应大胆尝试,积极创新,,让青瓷也像这款耳机一样“活起来”。如果创作旅游纪念品,要想触动游客的购买欲望,让他们喜爱,就要有故事,要能要与地域特色和青瓷文化结合起来,兼具实用性、纪念性和审美性,让人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

《云心鹿影》杨盛侃

2.从文化符号学进行“逗趣”创新。也是台北故宫曾经推出“仕女唐唐”系列,有仕女唐唐洗澎澎的磁铁夹,大获好评。而其推出的“坠马髻颈枕”,一上网首卖,就被销售一空。故宫典藏《唐人宫乐图》里,奏乐仕女个个梳着坠马髻。而这次他们搞的创意是把唐人时尚搬到现代,推出的“坠马髻颈枕”,以唐代仕女的发型为灵感,枕头两侧还有发饰图案。唐朝仕女使用后立刻由原来的忧郁之态表露为愉悦放松的表情,生动图示超可爱。戴在头上让人秒变“唐朝人”。网友回响热烈,大呼超有梗,实用又搞怪。让青瓷年轻化,可以参考这一模式进行创作,可让历史传承之物品不再有时代距离感,反而让人感觉超逗趣。北京故宫最初的“天朝衣冠展”、到“朝珠耳机”、到雍正的“卖萌剪刀手”、“故宫日历”等均以跨界、卖萌的时尚小清新形象走入人们生活。600岁的故宫,一向严肃、静穆,因其创新,摇身一变,成为幽默风趣而诙谐风格,十分吸人眼球。

3.情感体验式创作。2016年的“故宫猫”系列,创新创作正是利用人们对猫的特殊情感,将其巧妙的融合到产品中,让人在其产品中获得快乐。明朝嘉靖年间,一只“霜眉”狮子猫,日夜陪在皇帝身边。临终之际,还特意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到皇帝的身边,然后缓缓离去。后来嘉靖帝将它葬在万岁山北坡,御赐“虬龙”封号碑。这里的猫代表了除了“萌”和“趣”的因素外,还代表了守护和爱。因此故宫人开始创作,让激萌圆润的小猫咪与文物神兽等传统元素相结合,用于精品食用的外包装上,代表着不同祈福寓意。而故宫猫摆件,寓意:招财,纳福,平安,健康,在年轻人中鲜活起来,广受喜爱,“故宫猫”走红。在“故宫猫”的守护下,故宫拥有了一种超越年龄的亲切感。“迷你故宫小猫猫摆件”系列产品,更是成为故宫文创产业的巅峰,“猫咪经济”撑起780亿消费市场。

总之,青瓷创新,应将文化、创意、科技与艺术等因素有机结合,应将传统文化的感悟理解和当代青瓷创作相融合。在作品里赋予当代人对生命的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与社会存在的和谐等新理念,让青瓷创作在美的形式中渗透新意,让人感悟生命澄明之境,品悟生命的终极观照。

猜你喜欢

器型青瓷故宫
廖丽聪艺术作品欣赏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雪中故宫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故宫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