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窑青瓷装饰艺术初探

2022-07-20胡少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龙泉窑制瓷青釉

胡少芳

龙泉窑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以烧制青瓷著名。龙泉青瓷自宋代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龙泉青瓷,既折射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又记录了龙泉制瓷艺人的智慧。探讨研究龙泉窑青瓷的装饰艺术,既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民俗风情,又有助于我们了解龙泉制瓷艺人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利当代龙泉制瓷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再创龙泉青瓷的辉煌。

一、龙泉窑发展简述

朱伯谦先生在《龙泉窑青瓷》一书中对龙泉窑的发展有阐述:“魏晋和五代十国是开创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处于就地销售断断续续的生产阶段;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瓷窑发展快,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宋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瓷窑迅速发展,青瓷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明清是衰落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地倒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

二、龙泉青瓷装饰艺术简述

龙泉青瓷的装饰艺术,传统有“哥窑”、“弟窑”之别。“哥窑”以纯粹的釉装饰(中国陶瓷装饰有三大类:胎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盛名,釉面自然开裂形成的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纹理,让每一件“哥窑”青瓷独一无二,这是一种集“天工”和“人巧”于一体的有着极高的装饰技术含量的装饰艺术。“弟窑”(因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亦被称为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集“胎装饰”、“釉装饰”于一体,元代还开创了点彩技艺,不仅装饰手段多样、装饰纹饰丰富,而且随时代而变,顺应社会所需,不断创新。(本文略去“哥窑”部分)

1、造型艺术

龙泉青瓷从日用器起步,顺应社会需求不断出新:

北宋主产日用器,造型小巧精致,品种有盘、碗、杯、壶、罐、瓶等;

南宋,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制瓷艺人大量南迁,将北方制瓷技艺带到南方,龙泉窑得到了集南技北艺于一身的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南宋时期的产品除上承北宋外,还创新了许多新品种如盆、碟、盏、渣斗、水注、水盂、洗、笔筒、炉、灯、尊、鬲、觚、琮等,最有新意的是仿古青铜器、古玉器的陈设、祭祀瓷器,如觚式瓶、琮式瓶、鼎式炉、鬲式炉、爵杯等。

元代王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因此,元代产品分两类:一类沿袭宋人(汉人)审美;一类迎合蒙古人的游牧文化,瓷器造型大气粗犷。元代瓷器除部分上承宋代产品外,创新了菱口盘、束颈碗、高足杯、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尊、簋式炉、楼宇式谷仓、滴舟、人物塑像(多为佛教人物造像)等新品种。

明代延续了元代的大器风范。

2、装饰技法

龙泉青瓷的装饰技法随着釉装饰工艺技术之变而变,装饰纹饰在坯胎上操作。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装饰技法以刻花、划花为主,辅以篦点、篦划。装饰纹饰透过釉层清晰可见。

“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采用多次上釉技术,釉层厚,光泽柔和。”由于多次施釉的釉面厚而不透明,北宋盛行的装饰技法不再适合使用,南宋的制瓷艺人便将泥塑、雕塑艺术中的堆塑法、浮雕法引入陶瓷装饰之中,创新了适合厚釉装饰的工艺技法。不仅如此,南宋的制瓷艺人还“充分结合薄胎厚釉技术和精致轻巧的造型”创新了自体装饰,即采用花卉、瓜果元素设计器型,让釉面在器物的轮廓处出现自然的浓淡变化,形成釉色自然美。

元代对南宋的施釉技术进行了改进,釉面呈半透明状。推崇刻划、模印、贴塑装饰技法,创新了露胎、褐色点彩装饰技法。露胎装饰的“制作工艺是将不施釉的素胎模印花沾一点釉浆粘于器物的腹或里心等要装饰的部位,烧成后花纹呈现火石红色,与淡雅的青瓷釉面形成强烈的对比,非常醒目”。褐色点彩技法开启了龙泉青瓷的彩绘装饰技艺。

明代的装饰技法以模印、刻划为主,辅以雕塑、镂空,创新剔花。以刻花为饰的瓷器,“将刻花与厚釉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3、装饰纹饰

龙泉青瓷的装饰纹饰随装饰技法和器物造型之变而变。

宋代瓷器小巧精致,所以装饰纹饰皆简练。

北宋纹饰以团花、鱼、蕉叶、水波为主,兼有鸳鸯、蝴蝶、龙、凤、雁、鹤、荷花(全枝,含茎、叶、花)、菊花、牡丹花、梅花、百合花、水草、灵芝等。“盘、碗内多刻团花和水波纹,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南宋纹饰以莲瓣、弦纹为主,除继承北宋留传的纹饰外,还出现了双鱼、龙纹和贴花牡丹纹等。

元代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继承型;二是改进型;三是创新型”。继承型针对承宋代的产品。改进型和创新型针对元代创新产品:改进型多借鉴姊妹艺术,比如借鉴景德镇窑青花瓷的装饰形式,根据本土瓷器的造型特征,“将‘满工’装饰的器物的构图布局作了改进,采用了一种分层装饰方式,层与层间隔较大,且基本上遵循一疏一密相间的原则,使器壁的纹饰显得层次分明,疏朗有致”;创新型将当时流行的文化元素引入陶瓷装饰,人物、山水、花鸟、文字皆涉。

“明代初期,龙泉窑有过一段烧造官窑的历史,文献记载中称为‘处州官窑’,这个时候的龙泉窑产品上的纹饰和同时期景德镇官窑上的纹饰是极为类似的。纹饰繁密,花纹遍布器身,构图写实,布局有序。”

三、龙泉青瓷装饰艺术举例赏析

1、现藏于龙泉青瓷博物馆的《北宋龙泉窑五管瓶》

瓶,通体施淡青釉,装饰技法采用捏塑和刻划,整体高度是42厘米。瓶的身高31.2厘米、口径8.2厘米、最大腹径20.5厘米。

瓶盖有莲池之意。盖钮似含苞荷花,盖顶面均置捏塑的四只水鸭,盖侧面阳刻蕉叶纹。

瓶肩部均置六面体荷茎状五管,管间刻饰变形如意云纹。

瓶腹纹饰以阳刻技法完成,上腹部均饰五层覆蕉叶纹,下腹部均饰六条直棱双线,线间刻饰一朵变形如意云纹。

五管瓶是随葬明器,为“谷仓”之用,有“五谷丰登”之意,由越窑的谷仓演变而来,折射了当时的民俗文化。

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宋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洗,敞口、折沿、圈足,通体施青釉,通高6厘米、口径23.5厘米、足径13厘米。

洗内底心贴塑两条游鱼,外壁阳刻菊瓣纹一周,口沿对称透雕可以用于穿饰金属提环的双孔。

洗是文房用具,折射了当时的文人雅趣。

3、现藏于济宁市博物馆的《元代龙泉窑露胎贴花双龙纹盘》

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通体施青釉,通高2.7厘米、口径16.8厘米、底径5.2厘米。

以露胎贴花技法在盘内底堆塑两条首尾相对的翼龙。龙,小头、细长身、火焰尾、四肢强健有力,形态栩栩如生,犹如在碧波中翻卷腾飞。

红褐色翼龙与青色釉在色彩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醒目。

4、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代龙泉窑青釉刻划山水图碗》

碗,八瓣菱花形,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青釉,通高12.3厘米、口径22.8厘米、足径9.9厘米。器身满饰:内壁近口沿处阳刻水波纹,内壁腹部阳刻八组杂宝纹,内底阳刻牡丹花;外壁近口沿处阳刻卷草纹,外壁腹部阳刻山水人物。

四、简述当代人对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保护传统工艺,于1957年按照周恩来总理“要恢复青瓷生产”的指示,开始恢复烧制青瓷。现如今,龙泉青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重现繁荣,再显辉煌。

当代的龙泉青瓷,其装饰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顺应了当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当代龙泉瓷,无论是在釉装饰,还是造型设计、工艺技法、图案纹饰诸方面都有所突破,有所创造。釉装饰,以青釉为根本,研制出了许多新的釉品种,如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造型艺术,创新了许多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情趣的艺术产品。装饰技法,采用现代科技,更多地使用综合装饰。装饰纹饰,突破传统,将现实题材呈于瓷上,以之记录当代精神文明。

猜你喜欢

龙泉窑制瓷青釉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知足(竹)常乐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浅谈毡包青釉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