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支付下电子货币对流通现金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2-07-19方堃

商场现代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电子货币第三方支付

摘 要:本文基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基础上,构建流通现金需求的计量函数模型,以2010年至2021年的季度数据,对电子货币规模和支付便利性影响流通现金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电子货币对流通现金具有长期替代作用,且支付便利性对于流通现金具有周期性的替代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支付便利性;流通现金

一、引言

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兴起,电子货币在日常生活中也被频繁地使用。1998年巴塞尔协议将电子货币的定义为: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这种新型的电子货币对于流通中的现金影响也日益增大。其中主要表现是流通中的现金M0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中的占比不断下降,M0的增长率也呈现下降趋势。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是电子货币规模对流通现金的影响,没有从电子货币的内在属性出发,研究其对于流通现金的影响。所以本文试图从电子货币的内在属性——便利性出发,研究支付便利性对流通中现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1.货币需求理论及扩展

关于货币需求理论,本文从费雪(Fisher,1911)所持有的古典理论一开始就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制度因素所决定。这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信贷增长率等。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被认为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其水平很高,供给量因价格和名义国民收入而变化。但是该理论缺少了微观因素。因此,凯恩斯(Keynes,1936)在马歇尔等人基于货币需求动机的研究,将货币需求分解为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这三种动机,表明决定三种需求的因素包括总产出和利率水平。

而后代学者在凯恩斯理论货币需求模型上扩展出新的需求模型。主要包括存货理论、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理论。存货理论模型由鲍莫尔(Baumol,1952)和托宾(Tobin,1956)提出将货币作为进行交易的库存资源。基于交易的动机,出现了一种预防性的货币需求形式,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他们可能支付未指明数量的金额。在这种框架下,惠伦(Whalen,1966)提出的关于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是利率递减函数的模型,也称为立方根定律。对预防性资金的需求来自于人们对未来事物的不确定考虑,实际维持的金额总是超过正常预期的需求,而额外的部分是预防性需求。而消费者需求理论模型由弗里德曼(Friedman,1956)和巴奈特(Barnett,1992)提出,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背景下对货币进行分析,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会从中获益。

2.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现如今大多数学者也多是在前者扩展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王潇颖和冯科(2011)根据惠伦模型分析了电子货币对微型实体持有货币动机的影响,已经发现电子货币具有不同程度的替代作用。周光友和施怡波(2015)通过对惠伦模型的修正并对电子货币与预防性需求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发现与现金低收益性相比,电子货币的使用会减少预防性现金需求。冯科和宋敏(2016)利用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发现,在电子货币的使用过程中会减少生息资产向现金转换,从而引起现金需求的减少。贾丽平等(2019)在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推导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发现电子货币改变了货币需求结构,加大了中介目标的不确定性,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已经有很多学者在电子货币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虽都是从某一个经典理论或者模型出发,有的缺少电子货币因素,且对于电子货币内在属性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电子货币支付的内在属性——便利性引入货币需求函数,从而构建出新的需求函数,进一步分析支付便利性对于流通中现金的影响。

三、理论模型

1.费雪方程的调整

货币可以大致地分为现金和电子货币,所以总的货币需求可以用现金和电子货币共同表示。费雪方程变为:MV=M0V0+MeVe。

其中M代表总的货币需求,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0流通中的现金需求,V0代表现金流通速度,Me代表电子货币需求,Ve代表电子货币流通速度。现有的理论可以清楚地知道,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远快于现金的流通速度,即Ve>V0。所以现金流的快慢取决于电子货币对流通现金的替代程度,电子货币的替代程度越高,流通现金的速度越快。所以可以从货币的需求函数出发,电子货币和流通中的现金的各自变化,衍生出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的现金的替代程度。

2.模型的建立

弗里德曼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上,通过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

Md/P= f(Y,W,Rm,Rb,Re,Pg,u)

其中,Md指名义货币需求量,P指物价水平,Md/P指实际货币需求,Y为恒久收入,W指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的占比,Rm指货币的期望收益率,Rb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Pg指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u表示其他对于货币需求有影响的因素。且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为:W和Y代表的财富因素,Rm、Rb和Re代表机会成本因素,u代表其他因素。

而本文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对于个别的因素进行综合简化,进一步分析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来看,对于现金的需求有关的变量主要是国内生產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主要由投资和消费组成,所以本文用更具有代表性的固定资产投资代替研究GDP总量。用固定资产投资代表财富因素,用电子货币规模代表机会成本因素。在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因素——支付便利性,用其代表其他因素。

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等线上交易愈加频繁,现有的货币交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货币的进一步要求。而电子货币快速产生并适应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其中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电子货币本身的一个内在属性——便利性。刘向东和张舒(2019)发现,居民在消费市场进行支付的过程中,因移动支付的低透明度、低连接度的属性能够降低消费者支付疼痛感并提升愉快感,从而刺激消费。且裴辉儒和胡月(2020)通过对现金、信用卡以及移动支付这三种支付的比较,发现移动支付因其成本优势可以节约支付时间、降低成本和提高支付的效率。反映了电子货币自身的优势以及其内在属性便利性的重要性。最终构建出新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lnM0=lnPAY+lnSR+lnTZ+et

四、实证研究

1.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10年到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在Var模型下进行回归分析,该模型有利于分析电子货币规模和支付便利性对流通中现金的影响变化,其原理是借助电子货币规模冲击实验,引入支付便利性,分析流通中现金的变化,从而在研究电子货币规模的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支付便利性对流通中现金的影响。

关于电子货币便利性数据选取参考了王博和赵真真(2021),他们认为App软件、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为电子货币发挥其支付功能的便利性提供了载体。所以本文采用软件业务收入额作为支付便利性的衡量指标,软件收入额越高,则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等越来越普及,电子货币支付的便利性越好。

2.指标选取

本文电子货币规模指标选取参考了贾丽平等(2019),选取了2010年到2021年共12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是Wind数据库,参考了王峥(2018)的指标选取,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电子货币便利性支付,数据来源工信部官网①——软件业务经济运营状况季报。

3.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统计软件Stata进行數据分析和计算。通过描述性统计呈现每个变量的统计指标,然后根据变异系数这一指标得出电子货币规模(PAY)、支付便利性(SR)、固定投资量(TZ)的时间序列具有很好差异性,适用于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经济关系。同时发现PAY、SR、TZ、M0的数值较大,会不利于数据相关系数的解释,在下文的模型构建和分析过程中,每组数据都经过对数化处理。

4.平稳性检验

本文使用ADF测试来检测每组数据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并且序列的滞后选项基于是Stata的AIC、SBIC检验。若序列不稳点,就需要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再看是否存在单位根。各个自变量的ADF检验结果,除了PAY,所有序列变量都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要对PAY组序列进行差分处理。进行差分之后,此时变量都是平稳的,都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经过差分以后各组序列都变得平稳,后文就可以通过差分项来建立Var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5.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

(1) 最优滞后项检验

关于 Var 模型的检验,首先需要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滞后项,本文采用AIC(赤池信息量准则)、SBIC进行统计量检验。由于AIC与SBIC准则选择的滞后阶数不同,所以在第2期和第5期之间进行了进一步挑选,最终选择检验结果最好的第3期,建立电子货币规模、电子货币便利支付、固定投资对于流通现金的VAR(3) 是最优的。

(2) 格兰杰检验

在滞后3阶的模型中,电子货币规模不是流通现金的格兰杰原因,因为P值都高于0.1。但是,支付便利性、固定投资对于流通现金预测都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证明SR、TZ是M0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整体上通过了对于M0的5%显著水平预测,具有整体显著性。也进一步表示整体可以对M0进行预测,是M0的格兰杰原因。

(3) VAR模型分析结果

在下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显示的相关系数结果比较复杂,难以评估电子货币规模的影响路径,因此在后文将运用脉冲响应图分析动态变化。

根据上表得到lnM0的估计方程为:

=0.3176lnM0t-1+0.0275lnM0t-2-0.287lnM0t-3-0.0203dlnPAYt-1+2.2121dlnPAYt-2-0.088dlnPAYt-3-0.0567 lnSRt-1+0.168lnSRt-2 +0.1664lnSRt-3+0.5072lnTZt-1-0.2365lnTZt-2-0.2031lnTZt-3+8.137

(4) 脉冲响应分析图

首先,在电子货币规模出现了第一个标准差冲击时,M0出现了较小的正影响,并且在第三期出现了最大的负影响,上下波动后稳定在零很长一段时间。由此说明电子货币发行规模在短期内对于流通现金会产生较大的替代影响,减少其流通量。其次,在支付便利性(软件业务收入)出现了第一个标准差冲击时,对于M0同样出现了较大的正面影响,且影响较大,在长期趋近在零点,但是其变化在整体上呈现大幅度震荡,影响大于电子货币规模,由此反映出支付便利性对于流通现金具有周期性的影响。最后,对于固定投资出现第一个标准差冲击时,对于M0的影响为正,更大一些,且在第三期之后始终处于正影响,说明固定投资促进流通现金量的增加。

(5) 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析是脉冲响应分析的补充说明,在第1期,由于lnM0的所有变动都来自身的标注误差,贡献度为100%,然后也在逐步降低,在第10期收敛于49.197%;而且dlnPAY、lnSR、lnTZ对于lnM0预测误差的贡献度在第1期的时候都没有解释能力,之后在逐步升高,说明其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到了第10期后,dlnPAY、lnSR和lnTZ的贡献度分别为4.181%、21.917%和24.705%。所以从长期看,流通现金具有很强的提升发展能力,支付便利性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对流通中的现金产生影响。这一点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支付便利性更能反应对于流通现金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结果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电子货币对于流通现金具有长期替代作用。随着电子货币的数量增加,在短期内流通现金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且随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并且在长期出现相同影响,但是效果减小。说明电子货币对于流通现金具有替代作用,并且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时间的增加,替代的作用减弱。

第二,支付便利性对于流通现金具有周期性的替代和促进作用。从实证分析看出,当电子货币规模扩大时,流通现金先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随后快速下降,并在长期过程中反复出现上诉现象。说明电子货币在一开始,促进流通现金的增加,但在达到一定规模时出现了替代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作用仍表现强烈,但替代作用逐渐减少。

本文的结论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建议作用。

第一,央行需要考虑电子货币的货幣替代作用。可以明定电子货币对于流通中的现金存在着替代作用,一方面在货币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由纸币所代表的流通中的现金逐渐被电子货币所取代是大势所趋,也是人们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选择。从另一方面,电子货币对于流通中现金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电子货币的使用量增加,流通中的现金逐渐减少,最终使得现金流与电子货币长期共存,出现的是一种增长过程的替代。在电子货币发展的初期,由于其替代作用不足以完全抑制流通中现金的增加,会出现电子货币与流通中的现金同时增加的现象。但随着电子货币规模的不断扩大,替代作用逐渐增强,会出现流通中现金的增长速度减慢的现象。

第二,中央银行要加强对支付便利性的关注。一直以来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货币对于流通中的现金会产生替代作用,而其内在的便利性又会导致现金流的流通速度不断加快,产生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因此,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施行也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人们更多地持有电子货币,导致活期存款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下降。央行可以从货币本身的内在属性出发,加强对其的便利性关注,从而在快速监管电子货币的同时控制其数量,保护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防止电子货币的滥用对经济稳定造成破坏,减少交易市场各类风险的产生。

第三,提高央行货币的便利性。在电子货币的使用过程中会对现金和存款的市场产生挤兑的效应,人们更愿意持有便利性更高的电子货币。相对于传统的现金或是信用卡等,电子货币等第三方支付,无需通过携带大量现金或是银行卡绑定等繁琐的过程,只需要手机的支付密码轻松解决。大幅度提高了日常交易的效率。且携带现金会存在不方便或者丢失的问题,很容易使人们选择用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从整体上来看,支付的便利性使得第三方支付快速普及,在电子货币的推动下,市场上产生了更多的金融或信用的衍生品,使得货币供应量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而央行货币要想处于优势地位,就需要在便利性方面进一步提升,从而增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注释:

工信部官网为www.miit.gov.cn。

参考文献:

[1]冯科,宋敏.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2]贾里平,张晶,贺之瑶.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机理——基于第三方支付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9(9):20-31.

[3]刘向东,张舒.移动支付方式与异质性消费者线下消费行为[J].中国流通经济,2019(12):3-15

[4]裴辉儒,胡月.移动支付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0(1):37-44.

[5]王博,赵真真.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居民消费效用的影响[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1):34-49.

[6]王峥.第三方支付视角下电子货币对现金替代作用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8(6):87-92.

作者简介:方堃(2001.05- ),男,汉族,安徽池州市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电子货币第三方支付
电子货币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吗?
我国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乘数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电子货币影响货币超发问题的实证研究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影响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影响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研究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电子货币之浅识及其未来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货币法律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