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营养风险检测联合CAR在肠梗阻手术预后的价值

2022-07-18杨小峰

江西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筛查分组

杨小峰

(新钢中心医院,新余 338000)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病因复杂且病情进展快,预后评估困难[1]。针对肠梗阻,疾病治疗上常包括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其中首选非手术治疗,而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常选择应用外科手术解除梗阻[2]。对于肠梗阻的患者,多数患者因为术前存在营养风险,而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非常关键,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3]。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SR)是我国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基本工具,对围术期以及患者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CAR)属于方便快捷的预后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AR对肿瘤手术患者的预后评估有良好价值,但是在肠梗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如何尚且存在争议,且术前营养风险检测联合CAR用于评估肠梗阻预后的研究更是缺乏[4]。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就纳入肠梗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术前营养风险检测联合CAR对于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术前经腹部平片、CT确诊肠梗阻,经常规保守治疗无效;患者肠道无较窄或者无轻度缺血改变,术中经治疗血运良好;可完成身高体重测量且随访资料完整;本人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合并炎性肠梗阻、糖尿病及痛风不能控制者;肠管缺血坏死或者穿孔者、术后长期卧床者;精神疾病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依从性差者。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性91例,女性59例;年龄最小者为27岁,最大者为66岁,平均年龄(43.25±2.27)岁。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营养风险筛查:所有的患者均是在手术前,应用NSR 2002筛查量表,从营养状况受损(0~3分)、疾病严重程度(0~3分)、年龄(0~1分)3部分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将3项评分相加为总评分,NSR总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3分为无营养风险。根据筛查有无营养风险,最终评价150例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者53例,占35.33%,术前不存在营养风险者97例,占64.67%。手术方法:术前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的情况,术前在营养风险筛查后在24 h完善CRP、ALB的检查。经保守治疗无效,根据疾病情况实施相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切开取异物、疝松解术等。

1.3 观察指标 (1)根据术前营养风险分组情况,统计各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术后拔除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成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统计各组术后通气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CAR值。(3)术后均随访1年,根据术前营养风险分组统计术后再发肠梗阻发生率,且将术后有再发肠梗阻与无再发肠梗阻分组统计CAR值并且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前营养分组各指标比较 有营养风险组在各时间指标上均比无营养风险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分组指标比较 术后有并发症组在恢复通气时间与引流管拔除时间上明显长于无并发症组,CAR值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术前营养分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分组指标情况对比(±s)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分组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n 术后恢复通气时间(h)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d) CAR值有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14 136 t P--20.12±2.88 13.52±2.04 12.068<0.001 2.26±0.47 1.55±0.51 11.146<0.001 0.82±0.14 0.61±0.11 7.121<0.001

2.3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1年,有营养风险组术后再发肠梗阻8例(15.09%),无营养风险组2例(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例再发肠梗阻的患者CAR值为(0.79±0.12),140例无再发者CAR值为(0.50±0.1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以及功能上的变化,而且可引起机体生理系统的紊乱,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7]。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于15%的急性腹痛者的病因是肠梗阻,因为疾病的病情严重并且进展迅速,所以需要及时的诊断及采取科学的方式治疗[8]。对肠梗阻治疗常是应用保守治疗方式,而实际显示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因此常需通过外科手术解除梗阻,然而对于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多数患者因为术前就存在营养风险,使得肠梗阻在术后也更容易出现不良结局,这样显然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对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重要意义。

营养风险主要是指因为营养相关因素对临床结局产生影响的风险,营养失调常同机体内部炎性活动一同存在,这可引起机体组成的改变[9-10]。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全身器官与组织均会出现肌肉力量减退情况,同时伤口愈合能力也下降,对免疫反应比较迟钝。在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上,常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该工具主要基于循证医学支持,从年龄、营养损伤、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这对于围术期治疗的指导意义突出[11-13]。CAR是CRP与ALB的比值,其中CRP主要是由肝细胞生成,属于炎症标志物,指标动态变化可反映机体组织损伤及感染,在受到刺激后CRP可在短时间升高;ALB则可保持机体营养及渗透压的稳定,可评估肝脏功能以及营养状态,在炎症反应下肝脏会优先合成CRP,同时使得ALB合成下降,因此测定CAR对于评价机体状况及炎症预后非常重要[14-15]。本次研究显示,对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有营养风险组在各康复指标上比无营养风险组差,而对术后CAR监测显示有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随访1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肠梗阻再发率高,且再发肠梗阻者CAR值高于无再发肠梗阻者。结合本研究结果以及既往经验,显示对于肠梗阻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筛查,可以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筛查出营养风险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因为风险较高,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干预。而肠梗阻患者经治疗后,也需要加强对患者术后CAR的监测,科学防范以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术后注意观察,防范肠梗阻情况,显著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CAR对患者预后评估效果满意,围术期指导作用突出,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及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筛查分组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