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培养高中生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2-07-18陈艳

高考·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作文思辨能力高中语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进一步向素质教育靠拢,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尤其是作文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程度越发凸显。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授作文课程时,不仅要重视基础的行文规范和写作技巧,还要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升高中生语文作文能力。本文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出发,结合思辨能力对提升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意义,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作文;思辨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发被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高中生作文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对学生思考和辨析的能力进行协同培养,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行文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助力。为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立足教改政策,落实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构建高效、有趣的高中语文作文课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通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观察,发现多数教师依旧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以优秀作文为例,为学生总结标准化的段落分布、主旨表达和写作技巧,导致当下高中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表述,难以实现作文成绩的跨越式突破[1]。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对学生的唯成果论教育模式,高中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化学习应试技巧,使得学生脱离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学生心里,学习只是家长和教师下达的任务。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越发薄弱,对自身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也很少质疑。表现到作文写作方面,学生在写作中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是应付考试,照搬他人观点,行文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实感。

此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知模糊,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意志为主导,教学内容上多为教师认为对学生有用的作文知识和应试技巧,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导致学生思辨能力被限制,无法站在高维度视角归纳主题思想,设计段落分布,落实观点输出,也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文。特别是在写作训练课中,多数教师未能做到对学生观点的尊重,一味地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总结的观点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循环往复,学生对语文作文教学感到乏味、无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最终,非但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生语文作文水平,还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更无从培养高中生的作文思辨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高中语文的角度出发,培养作文思辨能力,在字面上可以解构为“思考”和“辨析”,其中“思考”表现为对作文议题的中心思想思考、观点表述的思考、行文结构的思考,“辨析”则表现为通过思考对问题表象进行剖析,结合客观事实,做出判断,两者合一之下,称为思辨能力[2]。

随着教改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養,思辨能力作为学生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需积极关注的[3]。首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为学生后续学习和生活提供助力;其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响应教育改革的政策号召,实现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综合来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思辨能力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还有助于教师教学,是影响作文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高中生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存在诸多影响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扮演好自身引导者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注重学生兴趣培养,重视学生逻辑养成,实现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解放思辨思维

在全新教改政策的号召下,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响应教改政策,对高中作文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教师特别需要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加深认识,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锻炼[4]。首先,高中知识较为烦琐,学生学习任务重,教师教学任务压力大,在课堂上缺少学生进行思辨的时间,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效率的同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如备课环节中设计教学思路,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设置上由浅入深,以提升学生主动探索能力为主,在课堂上对于问题提出和解决都要预留一定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其次,由于部分教师依旧对全新教育理念认识不足,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以“让说理更令人信服”作文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做到将思辨能力和作文教学活动相结合。首先,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在课堂上科学划分小组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实现思辨能力的升华,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其次,学生根据辩论后的观点,总结完善自身观点,并将自身的观点和想法用作文的形式进行表现。如此写作,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创作出的作文也更具说服力。

(二)尊重学生差异,营造思辨氛围

“世上从无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学生也是一样的。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发育和高考的压力影响下,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同的,存在极强的差异性[5]。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过分注重高水平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其他学生,造成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越来越大的问题。由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时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轻松、活跃的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思辨氛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表达观点、形成思辨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以“恰当选用叙述角度”作文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观点阐述,形成观点互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教师以时事新闻“高中生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被讹”为例,以视频的形式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回放;其次,教师安排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或“如果你是当事高中生,应该如何避免?”有的学生从法律、社会监管层面出发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则从实际操作角度出发,双方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将多层次的观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思辨能力的螺旋上升。

(三)鼓励观点表达,评价引导思辨

思辨能力不仅体现在心理活动上,更要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这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时,要鼓励学生将思辨后的观点大胆地表述出来,以便学生在作文中更进一步地将自身的观点进行文字描述,也更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6]。学生在进行观点描述时,教师需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做好对学生思想的引导,积极地给予学生合理、实际的评价,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剖析表象,发掘观点,实现思辨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另外,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准确落实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主动运用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积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非简单地依靠学科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教学。在作文课堂末尾,及时收集学生课堂反馈,做出教学评价,保障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进度的一致性。

在实际教学中,以“捕捉动情点”课程为例,参考“汶川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动情点。教师提出问题“看完这些图片,哪一张最让你感动?”同时给学生一些考虑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身观点,在学生回答“解放军战士抱着孩子的那张”并给出观点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剖析自身观点的产生路径,并结合课程主题“捕捉动情点”,给出学生评价。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思辨路径的分析,还要顾及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做出正向而委婉的评价,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

(四)注重兴趣培养,激发思辨思维

在传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传授为主,机械化地要求学生根据范文进行写作练习[7]。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思考和兴趣的辅助,作文课堂变得乏味无趣,本应抒发自身观点的课堂成为了范文、技巧的背诵课堂。周而复始,学生思维逐渐被消磨,在考试中遇到作文题,不能独立思考,第一时间开始搜索大脑中的范文,照搬他人范文进行写作,完成后的文章不仅空洞而且缺乏真情实感的支撑,导致作文成绩长期原地踏步,得不到跨越式提升。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号召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课,最终实现通过兴趣激发,培养学生思辨思维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创新意识”作文课程为例,参考《快乐方程式》一文开展教学工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分别展示快乐的行为和方程式的概念;其次,安排学生阅读参考文章,了解文章创新性地将快乐和方程式进行结合,为学生提供作文的创新启蒙;再次,教师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法,提出问题“参考文章标题,列出你认为的创新性标题”,并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利用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工作;最后,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汇总,完成多角度的标题收集,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五)重视逻辑养成,发掘思辨技巧

通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作文写作的能力不能单纯地依賴练习而形成,是多方面语文学科知识结合下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阅读能力对作文水平的影响,具备较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往往具备优秀的作文水平,而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恰恰受限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8]。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更应该是双向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应当联系到语文作文教学,使学生建立起阅读和写作的双向支撑,帮助学生实现思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9]。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开放性任务的设置,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对重点文章的结构、主旨等进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从解读中获得写作技能和作文知识的提升,实现思辨能力在阅读中获得,在作文中升华。

在实际应用时,参照《项链》的阅读理解。首先,教师安排学生熟读文章,并写出故事的时间线,帮助学生厘清故事脉络;其次,在课堂上通过合作讨论将故事脉络发展为文章主旨;再次,结合故事背景,深入挖掘文章深意,探讨文章主旨不仅仅是为了批判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最后,安排学生参照前文,续写文章,表现自己挖掘的文章深意。通过这一整体流程的学习,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逻辑思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且在文章续写中将思辨能力进一步升华。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广大教师群体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变革的时代性,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摒弃应试教育模式,向能力培养发展。通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影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诸多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率先响应号召,做出变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注重学生兴趣培养,重视学生逻辑能力的形成,完成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落实教改号召,实现新形势下的新突破,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新思路新实践。

参考文献

[1]胡祎武.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58-59.

[2]马媛媛.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2021(36):163.

[3]李杨杨.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25):120-122.

[4]印璇.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1(1):121-122.

[5]杨秋香.在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在写作文中的思辨表达能力教学策略[C].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2382):2385.

[6]张海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256.

[7]王东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6):117.

[8]卞雯.高中语文思辨型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0.

[9]曾昌虎.高考视角下语文作文思辨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0(4):176-177.

作者简介:陈艳(1979— )女,汉族,江西宜春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作文思辨能力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