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2022-07-17朱璟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资助志愿人文

摘要:于五类学生而言,在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需要自己”和“比自己要弱势”的人时最容易获得成就感。如何使学生从“受助者”真正切实的转变为“助人者”,通过完善对“幼”的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的完善,从而以个案为基础,进行核心方案、流程、规培、制度和模式的框架搭建。通过“468”人文育人体系的初步建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有效地解决了资助育人中人文育人实践“荒芜”的问题。其中对于各类新型平台的应用,无论是在展示、广宣、实践和应用端的模式改变,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通过该体系在未来的不断完善,真正切实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树木树人行知并进”的校训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贯穿资助工作整个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人文育人体系;“468”模式

引言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普遍着力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素质资助着力于产教结合模式。[1]但都忽视对受助学生的人文资助和后续教育,人格养成和精神追求在落实阶段往往不得人意,致使一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缺乏社会感恩意识、性惰志短、信仰和意志不够坚定。若要落实日常教育体系,深化实践教育,将理论教育、思想学习、价值引导等精神“钙”融入骨髓,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论信仰,就必须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中人文资助的环节。[2]改变纯粹的经济资助模式,在不影响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改革,建立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为核心的高校资助育人项目。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帮扶“老、幼、病、弱”、融入城市建设、向社区报道等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切身感受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温暖。使学生从“受助者”转向为“助人者”,在传递爱心、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心中的理性和信念有着重要意义。

1制约人文资助和后续育人教育的现状因素和成因分析

截止到2021年4月10日,以“资助育人”为关键词可在中国知网内搜索出共计3054篇相关的论文及课题,其中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和“育人模式”等较符合资助育人模式中关于德育、人文资助概念的论文及课题合计193篇,占比仅6.3%。其中谈及深化实践教育(即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两大块)的具体模式改革和案例的仅有27篇,占比不足1%。[3]结合以上相关数据,近年来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于德育、人文资助及深化实践教育的研究趋势综述如下:

1.1成功的个案很多,但不容易复制

以各类优秀典型学生为基础的成功个案很多,但往往这类个案中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除“桃李不言”的师生动力外,自身的可塑性条件优于常人。[4]以学生个人为基本盘,以及多类相关荣誉都与个人挂钩的情况下,优秀的个案不少,却无法因此类个案延伸出可复制的体系框架。因为此类个案的成果绝大多数原因取决于执行端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

1.2重教“轻”德

此“轻”非彼“轻”,不是轻视,而是难落实。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专业技术和学业压力使学生在受助后的反馈多以学业成绩和就业成就为主要目标,这也是改变学生原有生活条件和现状最快速的通道。虽然行之有效且成果丰硕,但也使得在具体的育人模式中德育部分的缺失越发严重。传统思想的束缚性在资助育人端的成果往往和学业成绩、就业情况以及竞赛荣誉直接挂钩。而学生个人在综合素质多以此为标准,即就业>学业>思想>德育人品逻辑的产生原因。

1.3理论丰富,实践荒芜

近几年思政教育的理论课程内容中,无论是政治引领、价值引导,还是課程的学习方法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5]但于实践端,以志愿服务为例,多以“劳动”形式存在,方法单一且创新途径和长期复制难度较大。在防疫防控的大环境影响下,仅有的“劳动”形式都有可能出现停滞,学生在理论于实践中的应用反馈近乎于无。传统思想教育的枯燥性和刻板性又难以融入到具体实践中去,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很难跟上时代进程的节奏,学生在这方面的受教内容大部分只存在于理论学习,加之传统教学的师生主次安排,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难以进行应证、创新和分享。

2制约人文资助和后续育人教育现状所带来的问题

⑴个案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挂钩,导致优势部分与学生个人无法剥离,使得个案无法通过优质经验的累积转化为可重复使用的流程和方案。受助学生有且仅限于个人或极少部分,无法将个案中人文育人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普及化、常规化的可复制流程和方案;

⑵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在现状情况下存在的落实难、模式老等问题,会加重学生对于就业>学业>思想>德育人品逻辑强化,促使学生在认知中对物质追求产生依恋,从而忽视自身德育和思想建设,最终导致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的缺失;

⑶传统思想教育的枯燥性和刻板性现状不是绝对的,但教学和教材模式的脱节性是真实存在的。这促使学生在丰富的理论资源中无法定位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向,在传统受教模式中容易产生厌学、难懂和无法消化等问题;

⑷停留在“劳动”形式存在的活动内容现状,会使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理解停留在“劳动等于德育实践”的概念,作为常规的体能输出行为,在思想融入实践部分的应用端,学生无法提升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水平,也无法获得额外的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成就感的获得和满足是难以实现的;

⑸现有的一些平台应用缺失是整个人文育人模式都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会使学生在展示面上过于狭隘。传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培训模式,多以教师主导为主,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会出现错位;

⑹常规资助育人的模式中常见“劳动”形式为核心,如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连同培训课程中都缺乏学生主动性问题,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

⑺各类现状的综合结果,会促使人文育人处于机械性、僵硬性的状况,没有一个核心框架的模式建立,无法将人文育人的体系完善,每次的经验都只停留在经验阶段,从而无法将经验转化为常规化、普及化的执行方案是最大的弊端。

3“四转”措施基础建立核心框架

于五类学生而言,在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需要自己”和“比自己要弱势”的人时最容易获得成就感。[6]如何使学生从“受助者”真正切实的转变为“助人者”,通过完善对“幼”的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的完善,从而以个案为基础,进行核心方案、流程、规培、制度和模式的框架搭建。

3.1转移重心,使个案成为常态化活动

将案例和个案重心从学业成就和成果转移至:

⑴以普通学生为基本盘、五类学生为核心,并有一定人数基础的规模性活动;

⑵结合政策要求,融入年度常规工作要求,将活动常规化,建立基本日程表。

3.2转换模式,使德育形式融入活动本身

将原有教师主导的教学化、课程化德育培训转换为学生论坛、讲座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将“主讲人”的身份让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拉进德育与学生距离,逐渐远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性和刻板印象。

3.3转变目标,使“扶助老弱”替代“劳动”目标

⑴缩减一定量“劳动”形式的活动内容;⑵开放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途径,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策划的模式;⑶用“弱势群体”的对应的活动去充实实践活动内容,如“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陪伴课堂、孤寡老人和退伍老人的义卖和慰问等。

3.4转动流程,使经验成为制度和框架带动整个流程不断完善

通过制度文件的摸索、修改和出台,丰富前期选拔、培训的模式,强化专业和特长能力的展示,各类个案活动提升学生对于针对性活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一次次活动累积下的学生成为“他人所不能”的志愿者,建立核心框架,并逐步完善,使该框架下的模式在具体实践端得到最好的应用。

4 “468”人文育人体系的初步建立

通过长年累月的志愿服务活动积累,以及“扶助老弱”为主的活动个案多次执行后成为常态化,“468”人文育人体系的框架已初具规模。“468”人文育人体系既依托原“暖春行动志愿者服务中队”品牌基础,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将学生资助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志愿服务等学校内外活动有机融合,[7]通过4个办法、6个“扣子”、8个载体,为五类学生设计和实施精准帮扶活动,可以有效解决制约人文资助和后续育人教育的。

4.1“468”的“4”--四个办法

⑴健全制度办法,在原有的学生帮扶工作制度上继续健全,通过建立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五类人群帮扶制度》、《心理安全管理制度》、《網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注意事项》、《志愿服务活动手册》、《暖春行动队守则》及班主任工作细则等制度,确保工作高效稳定推进。

⑵前期培训办法,根据具体活动针对的方向进行有效的前期培训,如:创意活动策划方案的撰写、活动流程的执行、具体工具的使用、文明用语用词、常见问题的快速解决和应对预案、急救与自我安全防护措施培训、针对性活动的基本常识培训(健身房、摄影节、博物馆、科技馆、双减陪伴等)。

⑶活动组织办法,根据五类学生的各自特点,举办具有广覆盖面的各类志愿活动、心理活动、健康安全活动、意志精神培养活动、“双减”陪伴课堂系列活动、爱心义卖与孤寡老人帮扶活动等,在活动中促进五类学生健全人格,自强自立。

⑷个体帮扶方法,五类学生具有很强烈的个人特质,有必要进行个体帮扶。一般帮扶对象要求班主任进行帮扶,重点帮扶对象则通过班主任申报、学工办组织结对,进行立档跟踪帮扶。同时进一步升级学院“解忧小信箱”品牌,落实“学生民主生活会”的学生诉求,让学生有更通畅的交流平台,从而更全面地进行对点帮扶。

4.2“468”的“6”--六个“扣子”

⑴第一个“扣子”--理想信念:通过暖春行动的活动和培训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五类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度的人生理性与目标,从而具备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他们度过有意义的人生打好基础。

⑵第二个“扣子”--专业特长:通过在活动中发掘、展示、分享、应用专业和特长的方式,帮助五类学生实现学有所长、技有所专,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信,提升学习热情。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未来顺利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⑶第三个“扣子”--人文素养:通过实践活动中对人文素养意识的融入和培养,提升五类基本的人文知识,掌握基本的人文方法,从而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拥有优雅的人文言行,为他们提升精神追求提高生活品位和质量提供良好的养分。[8]

⑷第四个“扣子”--身心素质:通过心理预案、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建设等身心素质提升活动,使五类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资源,为实现理想信念与掌握专业技能提供良好的载体。

⑸第五个“扣子”--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活动方案的撰写、创新创业与挑战杯等比赛的参与,培养其创新精神,积极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五类学生具备足够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从而获得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

⑹第六个“扣子”--双感培养:通过帮扶中小学及农民工子弟学校陪伴小课堂系列活动、爱心义卖与慰问孤寡老人等服务活动,帮扶更加弱势的老幼群体,从而成就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助人者自助,完成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身份转变和双感培养。

4.3“468”的“8”--八个载体

⑴课堂教学,以常规课堂为阵地,以教学课程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开展学习竞赛,培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⑵社区生活,以寝室社区为阵地,以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建设,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⑶社团活动,以社团组织为阵地,以社团活动为切入点,把学生吸引到兴趣爱好中,通过活动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专业外的特长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张扬个性,展现风采;

⑷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为阵地,以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志愿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助人”与“受助”角色的频繁转换,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感恩社会和回报社会的意识;

⑸汇报展演,以暖春行动汇报和培训、领雁计划小讲座和青春讲坛等活动为阵地,通过展演的形式汇报学生的学习、生活、志愿和特长成果,将“主讲人”的位置让位给学生,既观摩优秀成果,也激发了他人的学习动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获得了出彩的机会;

⑹职场实践,以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践、创业大赛为阵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⑺文化节点,以迎新季、毕业季、五四、国庆、清明、端午、中秋、元旦等重要节日和校园重大活动为阵地,丰富学生在校体验,加深其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实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目标;

⑻互联网思维,通过融入互联网的时代特色,在全体防疫抗疫的大环境下,通过各类网络平台的应用,让一系列的活动得以在执行模式、广宣渠道、展示和呈现方式中得到强化体验。从而使学生于该类网络载体中得到实践的应用经验,为未来人生就业和创业寻求更大的信息渠道和各类领域的载体应用打下基础。

5 “468”人文育人体系下的案例解析--“陪伴小课堂”

依托“暖春行动队”志愿服务品牌,“陪伴小课堂”作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一个试点活动内容,是建立在初期规划、制度建立和长期经验累积后的一种尝试。通过实践,有了一定较好的数据反馈,并为“468”人文育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下了基础。

5.1“陪伴小课堂”基本数据

整个“陪伴小课堂”分为了三个阶段:选拔培训、初期接触和后续执行:

⑴通过选拔培训了70名志愿者,培训时长人均42小时,可换算为63个课时,包含前期、中期和后期三类培训内容;

⑵初期接触分两个阶段,合计活动时间为140小时,横跨3个月;

⑶陪伴课堂志愿时长总计4326个小时,人均61.8小时,志愿服务32天,持续3个月;

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整体活动自选拔开始至完结横跨8个月。

5.2“陪伴小课堂”选拔培训方式--“三试七课”

初期选拔以五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完成学业困难、心理有障碍、行为有失范、信教学生)为基本盘,通过“沟通面试、心理测试、课堂讲试”三试结果综合评估选拔出70人。后续分划为7个小组,并以学生干部为带队组长进行培训。整体培训方向以文明用语用词、个人特长挖掘(琴棋书画等)、青少年心理辅导、未来人生自我规划、益智类游戏学习、常见问题的快速解决和应对预案、急救与自我安全防护措施等七课为内容,做到了针对性培训规划。

5.3“陪伴小课堂”执行阶段--“三阶段阶梯式”

为更好地照顾结对小学学生的接受力,增强志愿活动的有效性,将活动的执行规划为“三阶段”从无到有,从有到深的递进阶梯式,此方法有效缓解了情感壁垒和执行效率出现尴尬期等问题。

一阶段,通过捐助学生活动用品、参与结对小学运动会、共同开展小学课余活动等方式进行初步接触。建立志愿者学生与结对小学学生之间的基本信任,并通过活动对互相有一个基本认知和心理评测;

二階段,利用假期和双休,邀请结对小学学生来校参观。通过图书馆、体育场、党团史馆、专业教学环境以及校园环境的互动,融入思想教育,引领正确的三观,种下正能量的种子,建立牢固的情感线;

三阶段,正式结对,通过基本分配加互相选择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结对,组建了中、高两个年级段班级的“陪伴小课堂”基本单位。通过周一至周五晚6点至8点的2小时的陪伴课堂,在作业辅导、特长展示与分享、科普知识分享、畅谈人生和规划以及心理辅导等各个方面入手,持续了3个月,完成了整体活动的执行。

6结语

6.1“468”育人体系初步建立前后数据对比

以2020年9月人文育人体系初步建立伊始为节点,以学年、学期和寒暑假为单位,就2019-2020学年和2020-2021学年的志愿总时长、志愿活动总人次、人均志愿时长、志愿活动总次数进行了同比数据对比。如下图1展示:

2020-2021学年2学期较2019-2020学年2学期于总志愿时长项同比增长131%,志愿活动总人次项同比增长74%、人均志愿时长项同比增长33%、志愿活动总次数项同比增长50%;

2020-2021学年寒暑假较2019-2020学年寒暑假于总志愿时长项同比增长211%,志愿活动总人次项同比增长128%、人均志愿时长项同比增长37%、志愿活动总次数项同比增长125%。

6.2“468”育人体系建立的有效性阐述

以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人文育人体系的有效建立在各项数值、学生志愿活动积极性和寒暑假期间自发服务社会的意识都有所增强。“468”人文育人体系,是自尝试改革开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五类学生为基本盘拓展到全部师生,以各类新兴平台的应用为实施辅助工具,以学生创新和分享的模式为手段所建立育人模式。通过如“陪伴小课堂”等各类案例不断完善后,有效的解决了:

⑴个案无法复制和长期实施的问题;⑵人文育人于实践端“荒芜”的问题;⑶德育教育、思想教育的枯燥性和刻板性;⑷提高了展示、广宣、实践和应用端的效率;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

通过该体系在未来的不断完善,真正切实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树木树人行知并进”的校训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贯穿资助工作整个过程。以五类学生为基本盘进行拓展,不断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实施精准资助,用实实在在、贴心温暖的服务,使“468”育人体系为学生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打好扎实基础,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担当、有创新意识、有实践能力、有感恩之心、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教思政〔2020〕1号.2020-04-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2]教育部等八部门.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答记者问[EB].2020-05-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005/t20200515_454769.html.

[3]中国知网.关键词“资助育人”检索结果[DB].2021-04-15.https://kns.cnki.net/kns8/defaultresult/index.

[4]周宇.精准扶贫视阈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04):252-253.

[5]黄顺.构建“扶贫帮困、资助育人”实践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1(05):193-195.

[6]杨秋玉.“受助—自助—助人”——循环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29.

[7]姜晓娟,李肇锋,彭锦水.“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创新机制探索[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02):150-153.

[8]杨柳.遇见童年遇见你--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绘本阅读之旅[J].湖南教育:D版,2014(9):62-63.

作者简介:朱璟璐(1990.08.15-),男,汉,浙江丽水人,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校团委副书记,建筑与设计学院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思政。

猜你喜欢

资助志愿人文
以志愿,致青春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