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云晓:寓教于生活,回归家庭教育的本质

2022-07-17孙云晓贾方方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7期
关键词:技能家庭生活

孙云晓 贾方方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为父母带娃赋能的法律,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既合格又合法呢?本栏目邀请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为父母提供详细解读。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创造美好。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总共出现了8处“生活”,除了两处基本生活状况关怀外,其他都与教育内容和方式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围绕“生活”这个主题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详细解读。

提高生活技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关于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要对孩子实施“生活技能”的教育、引导和影响。也就是说,“生活技能”被列为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忽视了这一点。

有些父母觉得没必要,孩子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生活技能只会耽误时间。还有些父母担心有危险,觉得做这些事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也给自己添麻烦。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明明是布置给孩子的劳动作业,全是父母在包办和代替,和孩子一起糊弄老师;明明是所有家庭成员该承担的家务劳动,全是大人在做,孩子只需坐享其成。

一家人齐心协力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都干吗去了呢?全用来让孩子学习、刷题了。

他们以为考个好成绩、考上好学校,就能决定孩子的命运,就能让孩子有个好未来。殊不知,这是非常功利化的教育,其教育效果堪忧。

劳动真的会耽误学习吗?

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院发布《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其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则仅为3.17%。

可见,提升生活技能,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的落实,5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同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详细规定了一到九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做饭、修理电器等生活技能。

学校负责培训,真正的实践还是要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这就要求父母必须走出偏重知识教育的误区,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外,更要主动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做饭、洗衣等基本生活技能,这将让孩子终身受益。毕竟,一个没有生活技能的人无法生存,更无法好好生活。

父母为主祖辈为辅,在共同生活中助力孩子成长

关于家庭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到,其他“共同生活”的成员也要协助和配合。关于这个规定,我们需要分两部分来理解。

首先,其他“共同生活”的成员所起到的作用是协助和配合,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主体依然是父母,其他任何人都是不能够替代的。

一方面,父母的爱情孕育了新的生命,新的生命最需要父母的呵护与照料,父母的亲自养育最有利于孩子的生长,这是生命责任。

另一方面,孩子长大成人后必将走向社会,孩子能否学会做人,父母是第一责任人,这是社会责任。父母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是责无旁贷的神圣天职。

所以,家庭教育促进法提供的九种家庭教育方法中第一条就是“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有些父母放弃了教育责任,直接丢给老人管,最终导致孩子对父母有怨恨、没感情,也使得孩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在这个基础上,其他“共同生活”的成员都有协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些成员包括共同生活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其他亲戚、长辈等。

有些人会说,既然父母是第一责任人,还要其他人做什么呢?

做好家庭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和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而这无疑是和所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息息相关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是怎样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彼此的关系如何,整个家庭有着怎样的家庭规范、家庭风气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我们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三代人的互动,父母为主,祖辈为辅,共同生活,共同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家庭教育促进法特别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

现在的孩子有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生活习惯不好,比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再比如不爱劳动,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逸恶劳,最基本的劳动素养都不具备;等等。这样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但是,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渴望长大和独立的。青春期为什么叛逆?其实就和想独立有关系。但是,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呢?因为一个人的独立是需要条件的,他得能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得会生活,会做饭,会洗衣,会理财,会和别人相处,会安排自己的生活,等等。如果不具备,当然就独立不了。

是什么导致了很多孩子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呢?有些父母喜欢包办,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孩子自然也就不用自己做了。有些父母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只关注学习,孩子也没了实践的机会和可能。还有些父母自身示范不佳,比如自己就不会做饭,天天点外卖;两口子谁也不爱做家务,天天为谁做家务争吵,还有的靠花钱解决一切劳动问题。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也就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

习惯的好与坏,对孩子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

1995年,我主持过一个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的研究课题,对148名杰出青年做了问卷调查。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发表《悲剧从少年开始—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

经过对比分析后,我们发现,148名杰出青年的成功因素与他们童年时代养成的良好习惯密切相关:自主自立、意志坚强、友善合作、明辨是非、选择良友、道德为先。而115名死刑犯的犯罪原因也与其童年时代的共同习惯有关:厌恶学习、粗野无礼、好逸恶劳、亡命称霸、是非颠倒、荣辱不清。两项调查,对比非常鲜明,足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教育孕育什么样的人格。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这就涉及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到的另两处“生活”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帮助未成年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起来;其次要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再次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提供指导性的帮助。

寓教于日常生活,回归家庭教育的本质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也想把孩子教育好,可我学历不高,也不懂教育,怎么教育孩子呢?

对此,家庭教育促进法给出了9种方法,其中一条就是和“生活”相关的: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应该充满自信,因为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家庭教育促进法讲了这么多“生活”的原因。离开了生活教育,家庭教育不复存在。所以,生活是最便捷的也是父母最熟悉、最擅长的教育资源。

只要父母认真努力地生活,生活处处都是教育的机会。比如疫情来了,可以告诉孩子疫情是怎么回事,志愿者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防疫等。再比如家里老人生病去世了,好多父母会回避孩子,其实不应该回避,可以告诉孩子如何面对生老病死。

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

技能家庭生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家庭“煮”夫
拼技能,享丰收
恋练有词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