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川陕苏区红军精神的融入探析

2022-07-17何彦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5期

何彦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苦而辉煌的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川陕苏区红军精神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之一,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存在于表面,学生对枯燥、冗杂的教材内容毫无兴趣。因此,将川陕苏区红军精神以及红色资源文化渗透到思政教学课堂中,对高中生的三观建立有着非常重大意义。本文围绕川陕苏区红军精神在高中思政课堂中的运用展开探究,并提出几点渗透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川陕苏区;红军精神

引言: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思想信念养成的主要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川陕苏区红军传承下来的大量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层面的资源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如何将其成功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目前需要思考的重点课题。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亲身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为了民族振兴,为了民族幸福的巨大付出,以及努力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

川陕革命根据地于1933年成立,成立两年后,在我国红军以及老百姓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其中留下的大量红色文化资源,也使后人受益无穷,蕴含着饱满的育人意义[1]。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工作者应对川陕苏区红军精神进行充分的挖掘,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感。当今时代下,许多学生都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家长认为给予学生最好的物质条件,无条件满足学生的任何条件就是对学生好,但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想要逃避,不敢于直面困难。想要有效解决这一情况,高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将高中思政课堂作为弘扬红色资源的根据地,增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结合现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红色网络平台以及红色资源数据库,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在生活中灌输先辈们的爱国精神。除此之外,校方也应对川陕苏区红军精神进行大力的宣传,定期开展活动讲座,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教育意义。

二、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的水平

思想政治课创设的主要目的就是立德树人,高中生的世界观、人身观以及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高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抓紧机会,增强红军精神的思想教育力度。目前,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存在偏差,并不能在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红军精神传达。所以,校方必须提高思政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高度。作为学生和知识教育的中间纽带,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对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代表性人物要有着清楚的了解,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基于此,才能够更好的向学生传达先辈们的红色精神。而教师也应经常自省,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应注重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避免无效教育的情况发生。

三、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渗透川陕苏区红军精神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2]。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不要再将教学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应以在革命先辈们身上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自主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時刻坚定爱国信念,主动自觉的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各种被学生熟知的APP,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进行川陕苏区红军精神的渗透。以网络平台作为教学媒介,选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平台。

四、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方式,同理,社会实践应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川陕苏区的红军精神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无形的宝贵财富,理应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主要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为高中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去往红色文化基地,将教学课堂转移到校外,充分发挥红色基地的教育价值。例如,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烈士陵园或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学生在此种氛围中会自觉对红色精神进行学习,更深刻的了解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结束语:综上所述,川陕苏区红军精神是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宝贵财富,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三观形成的最好时刻。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紧机会,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川陕苏区红军精神,将革命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进行传承,培养学生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始终坚守这一理念,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韩莉.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1):81-82,85.

[2]刘浩林,刘付春.苏区革命文化建设经验举要——以《红色中华》为分析视角[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