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融合

2022-07-16韩婷

高考·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着学生阅读数量不足、阅读习惯有待改进、学校设施不全、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指导性不强、阅读任务安排闲散和忽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自主阅读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以《乡土中国》教学实践为例,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课堂整本书阅读情境、丰富学生整本书阅读经验、构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优化学生阅读评价体系,从根本上促进现代新技术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并深刻影响着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丰富的学习工具、条件和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弊病。为避免这一问题,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调整至“学习任务群”板块的首要位置[1],从某种方面来说强化了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与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让整本书阅读实现从个别探索、思想意识层面真正转变为普遍教学行动,所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实现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与时俱进地整合及利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资源,促进实现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阅读途径、构建学生整本书阅读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整本书阅读将一本完整的书作为阅读对象,是一个与单篇短章阅读相对应的宽泛概念。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任务群”中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单列并提至“学习任务群”板块的首要位置,大部分学校开始重视并安排固定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集中整本书阅读,获得初步效果,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学生阅读数量不足,阅读习惯有待改进

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下,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忙于应试、忙于完成各科目的作业与练习,每天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极为有限。课外阅读时间只能大多集中于节假日和周末。在必修学段中,虽然新课标明确要求安排18课时完成一部学术著作和长篇小说的整本书阅读,但整本书阅读的完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2]。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难以完全依靠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而学生课余阅读时间又极为有限,二者难免形成冲突,势必造成学生阅读数量不足。另外,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并未养成积极、及时记录自身阅读心得与收获的习惯,这就容易出现断层阅读状态,阅读记忆不能持久、深刻,也不利于阅读的连贯性和学生严谨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学校设施不全,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途径如阅读APP、网页电子书籍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学生个人阅读习惯不同而更乐意选择实体书籍,而学校图书馆关于整本书阅读相关书目的书籍数量有限且具有归还时间限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3]。同时,当前不少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与学生阅读方式单一,必然束缚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海量的现代信息资源,鼓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三)教师指导性不强,阅读任务安排松散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容易出现对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缺乏详尽的对整本书阅读计划的安排,阅读任务松散,极易造成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难以与单篇短章区分开来,将侧重点集中于应试答题技巧的讲授,关注点在于学生是否愿意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而不是如何进行阅读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教师的指导性不强。而在走访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功利性明显,目的在于通过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助于考试获取高分和应付家长及教师,加上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多地集中于推理玄幻类和青春类读本,对于课标所要求的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的阅读兴趣反而不强。加上学生的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而这又受教师自身素养、阅读书籍的数量、喜好和个人教学方式的影响。现实是,教师素养参差不齐、不少教师按照阅读指导提纲而并未精心备课就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未能给学生提供实际意义层面上的帮助,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4]。

(四)忽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自主阅读动力不足

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和家长片面重视学生成绩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担心课时紧张,为了语文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而忽视海量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往往将閱读载体集中于纸质书籍的整本书教学;而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不足,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传统,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感到乏味,从而失去阅读兴趣[5]。同时,在走访调查中还发现,不少教师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本书进行整本书阅读并完成读后感,随后完成批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缺乏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造成学生阅读动力不足,往往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而完成,自主阅读的效果并不理想,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融合,既有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现代传播学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可行性,也有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提高效率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融合,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形式,突破线下课堂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形成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打破惯性思维,通过丰富教学形式的手段增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实现教学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中拥有海量的阅读资源,方便学生展开新知识的探索,实现学生完成从知识获取、阅读活动的被动者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逐渐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人。此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具有的共享性和适时性特征也愈趋明显,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阅读爱好和兴趣、自主、个性化、快捷简便地获取阅读材料,同时也能共享给他人,特别是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一共享过程中体会阅读、交流的乐趣。本文以《乡土中国》的教学过程为例,探索展开二者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课堂整本书阅读情境

情境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并引导学生在阅读情境中发挥想象力,锻炼思维能力。《乡土中国》作为费孝通先生的一部专门研究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特征的学术著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特征,对于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为辅助教具设置情境[6]。

在导读环节中,笔者以多媒体形式插入《乡土中国》中如“耕种”“墓碑”“湖北省兴山县农户捆扎的柴火”“稻田里的孩子”等插图和展示辅助文字,并让学生思考:“①能否写出自己家的族谱?②如何看待游子水土不服取家乡泥土煮汤喝现象?③谈谈心目中的乡土中国是什么样?”这三个问题,在插图欣赏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讨论中完成对中国乡土社会形象的架构,从而让学生于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形成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乡土性的深刻认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学生整本书阅读经验

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而言,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融合教学实践中应该精准挑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更好地推进阅读的展开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而确定不同角度的问题。

在《乡土中国》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提出“文字难下乡”有哪些具体例证、中国乡土社会“礼治为先”有何具体表现等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研读环节,其中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及方法的指导,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这一强大支撑丰富学生整本书阅读经验,深入文本内部。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关注其中如何完成“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认真做好“批注式阅读”的方式进行文本细读以深化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完成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框架”,也就是概念厘析、框架架构和思维导图的梳理与绘制,把握作者的整体研究思路和整本书的学术价值与思想,利用文本资源训练学生思维、树立学术著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7]。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对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而言,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融入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以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为基础,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再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众所周知,整本书阅读是一种自主性、连贯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阅读,而阅读又是一种具有个性化、自主化的“作者—文本—读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融合教学实践中做好角色定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整本书阅读的自主性,体现个性化认知,完成文本阅读向问题实践的转向[8]。

另一方面,教师则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心设计多种阅读活动,进行如整本书不同篇章中学生思维导图的展示、制作阅读手抄报、开展学生辩论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写作等环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丰富阅读资源并通过一定的平台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生阅读评价体系。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必不可缺的环节之一在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纸质化考试测验不再成为唯一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方式,而是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整本书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如:“①你如何看待中国乡土社会中的‘无讼’?”“②如何看待中国人在哪里都会种地?[9]”等多个具有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进而进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生日常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阅读过程的分享与反思等过程,将评价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价,完成过程性评价,从而优化阅读评价体系。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阅读效果的综合评价,并在遵循评价目标明确、符合理论依据、评价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灵活和评价过程有序,操作方法得当的前提下,结合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特点,促使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测评的辅助工具,如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动态的形成性评价,从而避免教师批阅的主观性、机械化,使测评结果科学、有效、动态[10]。

结束语

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化教学途径和新型教学方式发展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这一背景下阅读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求一线教师在不必完全放弃传统教学的前提下,通过现代化教学途径和新型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12.

[2]南银妮.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及思考[J].中学语文,2018(28):43-50.

[3]闫振松.学术性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途径:以乡土中国为例[J].中学语文,2021(6):10-11.

[4]南银妮,吴泓.乡土中国教学设计思路及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21(7):11-14.

[5]杨琳.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书整本阅读方法指导[J].试题与研究,2021(30):117-118.

[6]刘沛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本质及价值探寻[J].课外语文,2021(27):5-7.

[7]田丽维.思维可视化技术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

[8]徐娟敏.整本书阅读考查方式及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3):53-58.

[9]沈月明,李跃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的深度解读: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3):14-22.

[10]胡根林.整本书阅读:读法及其教学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9(8):27-34.

作者简介:韩婷(1989— ),女,汉族,福建南靖人,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硕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现代高职教育中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