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信行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2-07-15戴金玲张满红

河北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病情研究组评分

戴金玲 张满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呼吸内科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疾病特征为气流受限。COPD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肺气肿等[1]。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情况严重时会发展成为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病情容易反复发作[2,3]。研究发现,COPD患者预后质量的高低受患者主观思想影响较大,患者若治疗态度消极,疾病认知情况较差,很难取得理想治疗效果[4]。研究提示,有必要加强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同时加强护理管理[5]。健康教育能够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保健知识,建立健康信念。知信行模式由知识、信念、行为3个方面内容组成,临床上将其简称为KAP模式[6]。该模式强调,健康知识、信息能够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积极的信念和态度,从而改善不良行为[7]。鉴于此,本研究分析知信行模式与健康教育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3.05±1.45)岁;病程10~29年,平均(20.00±1.90)年。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3.45±1.55)岁;病程10~30年,平均(19.00±2.00)年。2组年龄、性别比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基础资料完整,确诊为慢阻肺。②研究内容知晓后,自愿加入。

1.2.2 排除标准:②合并“三高”疾病、恶性肿瘤、肺结核、心脏病等。②精神智力异常,沟通交流不畅,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

1.3.1.1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①评估患者健康需求:评估患者慢阻肺基础知识、健康行为等相关知识内容掌握情况,了解其健康教育需求。②沟通交流:责任医师了解患者病情后,同其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其疾病表现、预后情况、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重点向患者介绍科学规范治疗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的主要意义,要求其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等,指导患者积极主动接受健康教育,以提高自我效能。③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疾病实际情况等,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同时配合多媒体教育、发放健康手册等。④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主要有仰卧位呼吸操锻炼、缩唇呼吸锻炼,每周进行1次。⑤组织患者进行交流:每周1次患者交流,患者间可以互相交流自护经验,并建立微信群,以利于出院后互动干预。

1.3.1.2 出院后健康教育:①远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定期登录院网状获取疾病防治知识。②随访教育:定期通过电话、微信对患者进行宣教,督促其遵照医嘱服用药物,提高其依从性。干预时间为3个月。

1.3.2 研究组健康教育内容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

1.3.2.1 加强患者及亲属疾病认知:COPD的特征为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会严重破坏患者的肺部组织,但是该疾病能够有效预防及治疗,因此患者确诊后,不要过度恐惧疾病。COPD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部分患者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情况严重时常会导致肺功能发生异常,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及亲属对于疾病、治疗及护理等知识的深入了解,不仅单纯有利于疾病康复,还能使患者亲属更好对患者进行照顾。

1.3.2.2 生活干预:患者若有吸烟饮酒习惯,则要求其必须戒烟酒,同时给予戒烟酒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显示,COPD患者在戒烟酒后,FEV1下降水平、病情发展速度得到明显减缓,证明戒烟酒对于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性[4]。

1.3.2.3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患者若有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情况时要立即接受康复治疗,如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开展呼吸机功能锻炼、体能锻炼等。COPD患者接受呼吸功能锻炼后,其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均能得到较好改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FEV1小幅度增加,对支气管反应性进行改善,但是需要患者长期不懈的坚持治疗。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的基础是使患者对于疾病有基本认识,患者必须充分了解吸烟饮酒对疾病的危害性,展开呼吸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陪护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1.4.1 健康行为:于干预前后使用健康行为问卷评价患者的健康行为。该问卷主要由戒烟酒、营养供给、呼吸锻炼、运动锻炼4个方面内容组成。总分100分,单方面评分为0~25分,健康行为好坏同评分呈正比关系。

1.4.2 肺功能:干预前后测定患者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PEF)。

1.4.3 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后通过SGRQ国际慢阻肺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s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对患者生活质量展开评价。SGRQ问卷由日常生活状况、社交状况、焦虑情绪、抑郁情绪4个维度组成,单个维度以1~4分评价,生活质量高低同评分呈负相关。

2 结果

2.1 2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n=30,分,

2.2 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FEV1、PE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n=30,分,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调查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人们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已造成严重影响[8]。COPD患者入院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已经处于急性加重期,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对稳定期患者来讲,多数可在家接受治疗,通过加强自我护理管理、遵医嘱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降低疾病复发率[9]。而实际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较低,导致其不能有效遵医嘱配合治疗,出院后遵医嘱情况极差,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对其后续治疗与康复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0,11]。鉴于此,对COPD患者建议加强其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同时辅助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从而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2]。

COPD患者急性发作同环境因素、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患者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有效规避上述风险因素则能有效稳定病情、减少疾病发作[13]。但是当前临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够精细,多为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等方式,导致教育效果欠佳,患者不能正确面对疾病接受治疗[14,15]。本研究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SGRQ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健康行为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显示,知信行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患者养成健康行为,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尚佳[16]。知信行模式结合健康教育联合干预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促进肺功能改善。健康教育模式认为,只有患者了解COPD疾病相关知识后,才能自觉主动建立正确积极的信念与态度,才能够主动养成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转变危害健康行为习惯[17]。分析患者COPD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为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对患者及亲属进行COPD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亲属的疾病认知度,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治疗、营养饮食、功能锻炼、生活作息、业余爱好等行为进行规范,以提高依从性[18]。知信行模式首先是患者关于疾病的认知情况得到提高,从而使其能进行自我管理,医护人员监督并协助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利于进一步督促其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干预过程中,患者会存在程度不同呼吸困难情况,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通过呼吸功能锻炼等环节干预,患者肺功能得到较好锻炼,而且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保证生活质量[19,20]。

综上所述,COPD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同时,接受知信行模式干预,可有效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病情研究组评分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