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村家庭养老风险研究

2022-07-15高洁蔡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应对措施农村

高洁 蔡娟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养老问题最为大众所关注。通过对南京市W村进行实地调查,归纳农村家庭养老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以代际差异视角为基础,将造成家庭养老风险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三个层面:被照顾者、照顾者以及社会支持网络。针对这些问题,从亲子两代出发,在经济层面、观念层面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代际差异;农村;家庭养老;养老风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8-0012-04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1%,而在这18.1%当中农村老年人占较大的比重,不断增多的老龄人口将给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之农村和城镇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和养老观念的差异,就使得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诸多困难与风险。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老人其观念想法与所面对的困境也不尽相同。本课题选择代际差异作为研究视角,在参与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获取资料,研究农村的家庭养老风险,将不同年龄阶段老人的养老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降低农村家庭养老风险,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一、W村地理概念和家庭养老现状

(一)W村地理概况

W村位于南京市北面,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 856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村民生活来源是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全村有44个村民小组,共5 345人,其中老人3 226人,户均3人,老人大多身体健康硬朗或患有轻微老年疾病,少部分身患中度度或重度疾病。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土地生产在经济来源中所占比重大幅降低,大部分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工作或经商,村里主要为留守老人、妇女与儿童。

(二)W村养老现状

选择从代际差异视角分析农村家庭养老风险,这在选择调查对象时就有一定要求。所选择的调查对象应为采用家庭养老模式的,经过笔者初步走访,最终选择10户符合要求的家庭进行深度访谈,进行个案研究,如表1所示。

受访的这10户家庭的子女大多都在两个及以上,每户都有儿子。其中,有6户家庭子代与亲代共同居住,4户与父母分开居住。老人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来自于儿子所给,其中7户家庭中的老人能够生活自理,另外3户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60~70岁的低龄老人大多独自居住,部分是和子女共同居住,帮忙带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依旧可以自力更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村里70~80岁年龄段的老人最多,70~80岁年龄段的老人大多与子女同住,有自理能力,可以帮衬子女处理家务事,部分老人也能通过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80岁以上的老人95%都是与子女同住,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家务之类的事情可以搭把手,但是洗澡之类的事情需要有子女的帮助。

W村老人的子代基本在35~50岁之间,50~60岁年龄段的也有。有的是与子女一起居住,有的与父母一起居住。在受访的10户家庭中,子代都有生活自理能力,有收入来源,都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有部分子代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

二、家庭养老风险分析

养老一般包含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部分。这也是赡养法明确规定的有赡养义务的人必须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本课题从代际差异视角出发,以家庭为单位,阐述亲子两代不同的养老风险。

(一)经济供养风险

经济供养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经济收入减少,二是开支费用增加。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10户老人过去的工作都是无编制的,没有缴纳过社保,家里的生活和医疗费用支出大部分都来自于自己的子女,特别是儿子,于是就出现了“一人赚钱一家人花”的收入格局。村里的老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只能通过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和子女的接济两个渠道获得经济来源。每个家庭经济水平不同,所给的赡养费用也有差异,但普遍不多。而且照顾生病的老人就意味着家庭照顾者需要辞去工作,失去一部分经济收入来源。

经济压力更多的是表现在对老年人患病时医疗费用支出方面。05号家庭中陈奶奶的配偶在几年前就是因为胃癌去世的,那时候一天的医疗费用比一家一天的收入還高。虽然政府给予了一些补助并报销部分费用,但与每天昂贵的医疗费用相比,也是杯水车薪。还有就是人情礼节的往来,W村此方面消费水平普遍偏高,而且熟人社会中村民重视人情往来。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较少,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很少或者没有,只有部分老人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或是玩纸牌,带有小额的金钱输赢。

(二)生活照料风险

1.亲代的生活照料风险。老人身体机能不断退化,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生活中易发生意外。首先,年龄的增长。这导致老人的生理机能下降,子女又无法时刻陪护在身边,这就使老年人成为摔倒和滑倒的高发人群。其次,食品安全问题。农村的老人一般不愿意浪费,会将剩饭剩菜留到第二天再吃,即使放在冰箱里保存,也会发生食物变质的情况,这就可能发生食物中毒。走访的07号家庭的张奶奶,平时就很节俭,有一次吃放了几天的西瓜,造成急性肠胃炎,这对抵抗力低的老人是极大的伤害。事后子女非常不满老人的行为,老人也是懊悔不已,向子女保证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最后就是潜在的生活照顾风险,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现在W村中未与子女同住的老两口一般是夫妻二人中身体较为健康的一方照顾身体患病的一方。但是这种模式存在巨大风险,这对老人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旦健康的老人身体被拖垮,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里有两个需要专人照料的老人,这会给子女带来巨大的负担。“我老伴是去年生病的,以前还能帮我做点家务活,现在都得我来照顾,我身体也不好,天天都给劳死了。”(06号家庭汤奶奶)“我妈照顾我爸,这也没办法,去市区住的话,家里没地方住。在老家这边,又没有保姆能雇,现在就是照顾着吧,等我妈不能照顾再说。”(06号家庭汤奶奶儿子)

2.子代的生活照料风险。在照顾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时,子女或配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期的护理会使照顾者筋疲力尽,身体负担是配偶或子女面临的直接风险。还有一些潜在的风险,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时间以老人为生活重心肯定会给配偶或子女的家庭和生活娱乐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照顾者与被照顾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气氛沉重,娱乐休闲时间和社交行为逐渐减少,朋友数量急剧减少等。

(三)精神慰藉风险

在家庭养老中,不仅是老人需要获得情感支持,身为照顾者的子女也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积极反馈。

1.亲代的精神慰藉风险。养老不仅是“老有所养”,更重要的是“老有所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要在有物质保障的基础上满足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相较于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对于子女的情感支持需要更甚,尤其是不再被子女需要的农村老龄女性,相比家庭中的男性她们的娱乐方式更加匮乏。作为社会化的最后阶段,老年人群体的经济地位、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等都发生变化,导致老年人群体弱势化和边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减少,交际圈变小。不与子女同住或者不再被子女所需要就使得老人无法再展现其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无处体现,导致大多数老年人变得孤独、内心焦躁不安,情绪也无处疏通,无人倾诉。

子女对老人的情感支持不足,无法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W村老年人与非同住子女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打电话或者子女在传统节日时回家探望父母。大部分老人一般都是用老人机,只会接电话。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就全部取决于子女。

“我家小孩子都不来家,来都是自己回来,孙子孙女子不回来,说要上学。我又不会手机,不能和我们家小孙子视频,叫小孩子带回来又不肯,我知道,他媳妇不让带,嫌我们这边穷。”(08号家庭周奶奶)

W村村委会对老人精神养老方面的重视不足,无法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村委会对老人的慰问仅停留在初步的物质层面,忽视了精神需求和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需求,造成了老人的精神层面的空缺。走访得知,此地既没有老年协会,也没有娱乐场所与设备。这是村委会对老年工作的忽视。

“没有,哪边有什么活动哎,村委会哪管这些,村支部人都没有平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就行了,哪还去什么活动啊,不想跑动了。”(08号家庭周奶奶)

“不知道,就过年来送送大米和油,平时哪见得到。平时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逢年过节来看看就很满足了。”(06号家庭木爷爷)

2.子代的精神慰藉风险。在走访过程发现,W村家庭养老的照顾者是被照顾者的配偶或者儿媳,因此他们对老人的照顾属于无偿性质,长此以往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照顾者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在照顾过程中自己的奉献与牺牲又得不到老人的理解,照顾者的心理方面必然会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如抑郁、紧张、烦躁、被过度要求感等。

“……前几年我妈得了肿瘤卧床的时候,脾气特别不好,有一次她要吃东西,但够不着,我说等一会拿给她,她就不高兴了,立刻就说一些难听的话,而且我进她房间,她就拿桌子上的东西砸我,我每天都很害怕,生怕一不小心惹她不开心,于是都小心翼翼地对待她,时间久了,我感觉我都快被逼出精神病了。”(01高爷爷女儿)

三、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村家庭养老风险产生的原因

本次对10户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家庭进行访谈,可以将家庭模式风险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三个层面:被照顾者、照顾者以及社会支持网络。

(一)被照顾者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也是当前绝大部分老人的养老观念,所以老人不会强制要求女儿为自己养老。经走访发现,当前W村大多是儿子养老,子女共同养老的很少,通常女儿只需要定期看望父母就可以,并不承担赡养责任,并且在农村远嫁的女儿一般不承担养老义务。农村的高龄老人没有养老储蓄,他们把一生的财富积蓄都用子女的教育和发展上,每个月只有国家的基础养老金。而中龄和低龄老人在这方面会比高龄老人的情况好一些,他们在退休前已经缴纳了足够的养老金。这两点原因就使得在照顾老人时会出现经济供养风险。

其次,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大部分是以血缘作为社会关系的纽带,所以农村居民注重大家庭的利益和家族的延续。亲代认为,只要子女的生活过得比自己好,自己这辈子就是成功的,在必要时候,他们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将自己的所有都交给自己的子女,而不考虑自己。所以在子女没有时间精力时,身体健康的一方照顾有需要的另一方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最后,中高龄老人对智能设备使用得不熟练。大多数老人尤其是偏高龄或者高龄老人使用的是老人机,只会接听电话,拨打电话或者是与子女视频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更不用谈用智能设备娱乐。无法主动获得来自子女的情感支持,只能被动等待,就会使子女不在身边的中高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农村娱乐场所与设备的缺乏也使得老人的娱乐生活单调枯燥。相较于中高龄老人,低龄老人可以自我满足精神需要。

(二)照顾者

除了被照顾者的自身原因会导致家庭照顾模式存在风险,照顾者的自身原因也会导致风险发生。子代认为传统的养老观念已经再不适应当今社会。在他们的观念里抚养与赡养是双向的,老人没有承担抚养责任则子女就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其次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女儿成年后也未能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她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存在赡养父母的义务;最后就是子女认为只要每个月按时给生活费用或者让父母无事可做就算尽为人子女的责任了。

Shieh等的研究表明,年龄与照顾者整体照顾负荷不相关,却与照顾者的身体健康负荷呈正相关,特别是年老的照顾者能感知到明显的体力上的负荷。长时间超负荷的照顾对于年长的照顾者来说是一项挑战。

引起家庭養老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而是照顾者和被照顾者是否亲密。一方面,老年人不会因为情面问题而排斥家人的帮助。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会更愿意投入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表明,配偶的负担明显高于包括子女在内的其他亲属。其原因可能是配偶与老人关系密切,更愿意承担主要的护理工作,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三)社会支持网络

造成家庭养老风险的因素不仅存在于家庭内部,也有来自于社会的因素。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正式的包括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而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等社会组织及家庭养老都属于非正式养老。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和相关服务支持体系发展滞后缓慢,虽然在部分地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院,但并不是所有有需要的老人都能得到这些机构的帮助,他们无法满足机构所提出的要求,有的机构会要求老人有生活自理能力。此外,有些机构运营不规范,或者照顾者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服务没有针对性,使得老人不愿意接受机构的服务。

虽然我国目前在逐年推进养老事业的建设,每年也投入大笔资金用于老人的养老与医疗,在2021年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意味着,今年我国基本养老金将实现“17连涨”。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就决定了养老事业的建设无法一蹴而就。以看病问题为例,虽然农村居民有新农合,但报销比例与就诊地区和就诊机构有关,就诊机构级别越高报销比例越低;参加新农合的都是农村户口,在三甲医院就医属于异地就医,需要本地就医机构开具转院证明并经过新农合办审核,否则不予报销;如果是肿瘤之类的特殊疾病还需要走特殊通道报销,整个报销流程异常烦琐复杂。

四、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村家庭养老风险的应对措施

通过在W村的走访以及阅读大量资料,本文分别从亲代与子代不同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应对农村家庭养老风险。

(一)亲代应对风险的措施

亲代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改变养老观念,保持经济独立和终身学习来应对家庭养老风险。

应对家庭养老风险需要老人从观念上改变依赖子女养老的想法,降低对子女的依赖性,从而能够独自养老。“养儿防老”这种传统的养老观念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男女平等,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子女都有责任,而不能简单地将其列为儿子的责任,女儿与儿子都是赡养老人的主体,居于同等地位,承担相同的责任。同时,老年人培养自身独立养老的意识,保持经济独立,有尊严地进行自身的养老生活,提高自身的老年生活质量。不给自己设限,保持热爱活得精彩。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目前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是55周岁,女性工人是50周岁,虽然部分老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他们依旧身体健康,可以在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老年人再就业的优势在于工作经验丰富,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如参加各项社会服务性劳动和承接简易加工、整理劳动,以及由企事业单位聘用和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退休后增加经济收入的方式除了再就业还可以购买规范靠谱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

最重要的一点是,老人要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如今全国许多地区都开设有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是根据本地区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加强基础学习和深入学习类课程,引导老年人进行高质量学习。在这里除了可以参与休闲娱乐的项目,老年人还能学会如何使用智能技术设备、学习使用小程序完成居家服务的预约、下单、评价等操作。通过社会再教育开阔老人的眼界,紧跟时代的步伐。

(二)子代应对风险的措施

子代虽然还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但是也需要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后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现在的筹谋。

1.最重要的就是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这是未来老年生活一份强有力的保障,还可以购买商业养老、医疗保险。社保资金的缴纳由个人、企业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社保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并且自身已到法定退休年龄,才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社保不仅是养老保险,更重要的是医疗保险,为以后的老年生活積累一些本金,不至于要全权依赖子女。

2.改变养老观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孝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给予而是双向的付出,只有当下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以后才有安享天伦之乐的权利;同时自己也要为子女做好表率,以身作则的教导才能使尊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薪火不息;养老不仅仅物质养老也需要精神养老。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当下老年人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养老,情感需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满足老人精神需要更好的做法是让他们觉得自己仍然被需要,自己仍然可以为子女为社会发光发热,可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是没有用处的“闲人”。

3.可以购买智能养老设备,自己和长辈都可以使用。家庭可以引入与养老有关的科技产品。例如智能看护系统,包含身体机能检测、家庭安全报警、紧急求助等模块,非常适合独居老人的家庭使用,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报警或求助。

规避家庭养老风险不仅是某个家庭的事,而是需要社会全体参与其中。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优化乡村养老布局,整合区域内部资源,支持非营利性机构发展;发展养老金融,聚焦百姓迫切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丰富金融服务类型;开展“互联网+养老”行动,统筹建立全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为老服务数据库,促进养老服务一站式办理、养老服务全流程监管。

参考文献:

[1]  Shieh S.C.,Tung H.S.,Liang SY.Social support as influencing primary Family Caregiver burden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 Nurs Scholarsh,2012,(3):223-231.

[2]  杨善华.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50-158.

[3]  马玲玲,戈晓华.消化道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3):320-322.

[4]  王伟进.互助养老的模式类型与现实困境[J].行政管理改革,2015,(8):66-68.

[5]  李晓芳.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代际关系转变[J].未来与发展,2014,(2):79-82.

[6]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3):85-86.

[7]  周卉.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与反思[D].长春:吉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应对措施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