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2-07-14李金凤徐连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缺血性斑块

李金凤 徐连芬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会对患者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暂时性缺血、进展性、完全性等几种脑卒中,有着较为复杂的病因,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患者的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1]。脑部组织供血由颈部血管支持,一旦出现粥样硬化,就会对颈部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基于颈部血管彩超具备无创性、价格低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本文观察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接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5~82 岁,平均年龄(52.4±5.7)岁。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6~82 岁,平均年龄(53.1±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iEELite)对患者颈部的血管进行扫描检查。所有受检者均保持仰卧位,促使其颈部充分暴露,使用7~9 MHz 探头全面扫描颈部血管,临床检查均按照颈总动脉分叉的顺序进行全面扫查,以确定动脉分叉与内外动脉情况。同时,将凸阵探头频率设置为4 MHz,对血管、管腔的回声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是否发生粥样硬化。随后,将探头移动进行扫描,直至颈部最高点。然后,对颈部血管的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等情况进行仔细、全面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颈部血管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详细记录两组受检者的颈部血管相关指标,内中膜厚度>1 mm,则可判定为内中膜厚度增加;内中膜厚度>1.2 mm,则可判定为粥样硬化斑块;若内径狭窄程度≥50%,则可判定为颈部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CBFV、Vmean 与R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部血管指标对比 观察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增加、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2.2%、100.0%、55.6%,均高于对照组的5.0%、7.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部血管指标对比[n(%)]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CBFV、Vmean 慢于对照组,RI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发病原因为颈部血管与椎基底动脉均有缺血现象,多种不同因素容易引起颈部血管狭窄,不仅会引起暂时性神经障碍,还会导致腹部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2]。检查期间若发现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表面存在斑块,应当警惕胶原纤维增生及管腔狭窄的可能。经调查研究得知,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斑块纤维化至破溃、坏死,从而影响患者脑部血供,引发脑血管缺血性疾病[3]。颈部血管内膜会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而出现斑块隆起症状,且该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患者颈部血管的内径也会持续性缩小,继而不断加重斑块隆起,致使狭窄程度加深,从而引起复视、眩晕症状。若救治不及时,使得斑块进入到了血液循环中,便会引起卒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根据临床接诊的数据可看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好发于老年人,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效果[4]。

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多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但检查时会产生一定创伤,要求操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临床已获得较高水平。CT 与颈部血管彩超是非常常见的检查方法,有着较高的使用率。两种方法均具有无创性。从目前来看,颈部血管彩超在临床检查中越来越普遍,可实现三维影像处理,完整显示颈动脉形态[5]。利用该种检查方式可观察患者颈部血管狭窄与斑块情况,评估患者风险性,有利于临床诊断。应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早期筛查。用于早期诊断筛查中可准确评估病变,通过脑血流动力学明显提高检出率,有助于临床治疗。利用颈部血管彩超,可确定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与内膜增厚的程度,以此明确患者病情。临床诊断中,相比健康者的内中膜厚度<1 mm,如内中膜厚度>1 mm,粥样硬化的厚度>2 mm,即可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增加、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2.2%、100.0%、55.6%,均高于对照组的5.0%、7.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颈部血管彩超对早期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超声扫描就可明确观察到患者是否有狭窄与斑块,可确定内中膜厚度,准确判断。该种检查具有无创性,检查者更容易接受[6]。②辅助治疗。通过颈部血管彩超造影可观察到患者血管结构形态,明确血管走行,精准定位,尤其是针对颈部比较突出的颈部血管、难以明确血流方向、速度与声速的情况下,利用该种检查方式有助于确定患者血管狭窄、分叉具体部位。具体来说,颈部处的血管大多处于表层,借助高频的超声探头,便可看清血管的形态及其变化情况,判断出血管内膜的厚度、粥样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程度,了解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单是由血管狭窄引起的,斑块破裂后形成栓子同样可引起动脉血管梗塞。临床彩超通过血流动力学,可对颈部血管狭窄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对斑块的形态进行充分了解,通过测量内中膜厚度,从而确定血管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观察斑块回声和形态[7]。临床中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选择45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 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组患者CBFV(523.5±61.2)ml/min、Vmean(20.5±1.4)cm/s 慢于对照组的(685.6±88.4)ml/min、(24.9±1.5)cm/s,RI(0.8±0.3)高于对照组的(0.5±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利用颈部血管彩超可诊断颈部血管病变情况,通过脑血流分析动脉血流,以便临床更好的实施治疗,有着非常高的准确率。利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获得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评估及判定,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8]。

综上所述,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有助于快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风险评估监测,有利于患者早期干预治疗。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缺血性斑块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脑血管病知多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